貨運網約車既要強調“貨”的安全運達,也要盡可能保障跟車的“人”的安全。
▲媒體報道截圖。
2月6日晚9點,長沙一名23歲女子車某乘坐貨拉拉搬家途中,從副駕駛座位上跳窗,最終醫治無效身亡。當事人家屬表示,司機途中曾3次偏航,事發地點沒有監控。
2月21日晚貨拉拉對此回應:貨拉拉已經成立專項處理小組,目前正在約定商談善後的時間。目前,對該事件長沙警方的調查仍然持續,尚未形成定性結論,最新消息顯示,涉事貨拉拉司機已經被釋放。
▲貨拉拉聲明。
夜裡9點、女子跳窗、3次偏航……這些因素疊合,難免讓人産生聯想。
女孩車某到底為什麼跳窗?司機為何在并不擁堵的情況下3次偏離航線?車某晚上9點17分上車,9點24分還在工作群和同事愉快地互動,為什麼在9點30分突然從副駕駛上跳窗?她跳窗是瞬間完成,還是有個過程?這些都是公衆心頭之惑。
歸根結底,輿論關注的問題聚焦在,車某跳車前到底發生了什麼?而這些細節都有待警方後續調查的公布。
但在警方公布調查結果之前,需要關注的是貨運搬家平台行業規範和市場監管缺位的問題。據媒體報道,車某家屬披露,警方在取證過程中也沒有提取到車内錄音等證據,這也為查清該件事帶來難點:“至今警方仍在刑偵審查階段,沒有正式立案。”
雖然貨拉拉事後表示“絕不會有一絲逃避”,但如果“沒有錄音錄像設備”屬實,結合數次偏航而沒有得到及時矯正的現實來看,涉事車輛實際上處于無人監管的狀态,在乘客上車後,車輛實際上處于“裸奔”狀态,而這本身就為潛在發生的安全事件埋下了伏筆。
網約車的出現改變了兩種傳統運輸行業:出行和貨運。相比起客運網約車,貨運網約車減少的中間環節更多,因此更能讓用戶感覺到便利和實惠。然而,因為貨運網約車主要運送的是“貨”,而不是“人”,因此很容易忽略對“人”的保障。
具體實踐中,貨運網約車大多強調“貨物安全運達”,而缺乏對導航線路的監督和約束,在此過程中,跟車的“人”往往得不到應有的保障。
此前有不少關于網約車因監管不力造成的安全事件的新聞,也引發基于互聯網交易制度下如何對網約車更好的監管問題的大讨論,以某知名網約車平台為例,平台逐漸建立對于服務過程的監管和監督機制,比如對于注冊司機的人像核對、犯罪前科調查、車輛違章的備案等等。
由于貨運網約車注冊門檻不高,再加之注冊的司機越來越多,很多平台對于司機與服務的管理卻并未跟上,包括缺乏對于注冊司機以及服務過程的有效監督。
不妨參考網約車平台規範:嚴格準入審核的基礎上,訂單采用司乘雙向确認機制,除此之外,智能安全車載設備不僅實現了行程加密錄音錄像等安全功能,而且嘗試對行程中的異常行為(如無故偏航、非正常長期逗留等)進行監測預警,并在必要時根據情況采取緊急幹預手段。
随着互聯網巨頭争相入局,貨運網約車已經進入了精細化管理競争的下半場,在此過程中,是時候作别粗放式管理了。
對于監管部門來說,有必要為貨運網約車明确相應的準入門檻與管理規範。對于用戶來說,雖然貨運網約車的競争已經“白熱化”,但這依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低頻服務”,絕大多數人的搬家貨運需求都是以“年”為單位。
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樹立一個品牌并不容易,但毀掉一個品牌卻很簡單。無論此次事件最終的調查結果如何,監管部門以及平台都需要考慮加入對于服務過程的監督。
趙志疆(媒體人)
編輯:丁慧 實習生:潘宇潔 校對:吳興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