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必修一
1.混合物的分離
①過濾:固體(不溶)和液體的分離。
②蒸發:固體(可溶)和液體分離。
③蒸餾: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的分離。
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種溶質在互不相溶的溶劑裡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種溶劑把溶質從它與另一種溶劑所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來。
2.粗鹽的提純
(1)粗鹽的成分:主要是NaCl,還含有MgCl2、CaCl2、Na2SO4、泥沙等雜質
(2)步驟:
①将粗鹽溶解後過濾;
②在過濾後得到粗鹽溶液中加過量試劑BaCl2(除SO42-)、Na2CO3(除Ca2+、過量的Ba2+)、NaOH(除Mg2+)溶液後過濾;
③得到濾液加鹽酸(除過量的CO32-、OH-)調pH=7得到NaCl溶液;
④蒸發、結晶得到精鹽。
加試劑順序關鍵:
Na2CO3在BaCl2之後;
鹽酸放最後。
(3) 蒸餾裝置注意事項:
①加熱燒瓶要墊上石棉網;
②溫度計的水銀球應位于蒸餾燒瓶的支管口處;
③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④冷凝水由下口進,上口出。
(4) 從碘水中提取碘的實驗時,選用萃取劑應符合原則:
①被萃取的物質在萃取劑溶解度比在原溶劑中的大得多;
②萃取劑與原溶液溶劑互不相溶;
③萃取劑不能與被萃取的物質反應。
3.離子的檢驗:
①SO42-:先加稀鹽酸,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澱,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Ba2++SO42-=BaSO4↓
②Cl-(用AgNO3溶液、稀硝酸檢驗)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澱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或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澱生成,則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Ag++Cl-=AgCl↓。
③CO32-:(用BaCl2溶液、稀鹽酸檢驗)先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澱,再加稀鹽酸,沉澱溶解,并生成無色無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則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4.5個新的化學符号及關系
5.分散系
(1)分散系組成:分散劑和分散質,按照分散質和分散劑所處的狀态,分散系可以有9種組合方式。
(2)當分散劑為液體時,根據分散質粒子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濁液。
6.膠體:
(1)常見膠體:Fe(OH)3膠體、Al(OH)3膠體、血液、豆漿、澱粉溶液、蛋白質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2)膠體的特性:能産生丁達爾效應。區别膠體與其他分散系常用方法丁達爾效應。
膠體與其他分散系的本質區别是分散質粒子大小。
(3)Fe(OH)3膠體的制備方法:将飽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繼續加熱至體系呈紅褐色,停止加熱,得Fe(OH)3膠體。
7.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電解質:在水溶液裡或熔融狀态下能導電的化合物。
非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狀态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如:酒精[乙醇]、蔗糖、SO2、SO3、NH3、CO2等是非電解質。)
8.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相關性質
(1)電解質和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單質和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2)酸、堿、鹽和水都是電解質(特殊:鹽酸(混合物)電解質溶液)。
(3)能導電的物質不一定是電解質。能導電的物質:電解質溶液、熔融的堿和鹽、金屬單質和石墨。
電解質需在水溶液裡或熔融狀态下才能導電。固态電解質(如:NaCl晶體)不導電,液态酸(如:液态HCl)不導電。
溶液能夠導電的原因:有能夠自由移動的離子。
電離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原子個數守恒,電荷數守恒。如:Al2(SO4)3=2Al3++3SO42-
9.離子反應:
(1)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生成沉澱、生成氣體、水。
(2)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寫、拆、删、查)
①寫:寫出正确的化學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②拆:把易溶的強電解質(易容的鹽、強酸、強堿)寫成離子形式,這些物質拆成離子形式,其他物質一律保留化學式。
③删:删除不參加反應的離子(價态不變和存在形式不變的離子)。
④查:檢查書寫離子方程式等式兩邊是否原子個數守恒、電荷數守恒。
10.常見易溶的強電解質有:
三大強酸(H2SO4、HCl、HNO3),四大強堿[NaOH、KOH、Ba(OH)2、Ca(OH)2 (澄清石灰水拆,石灰乳不拆)],可溶性鹽
11.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看幾看)
①看是否符合反應事實(能不能發生反應,反應物、生成物對不對)。
②看是否可拆。
③看是否配平(原子個數守恒,電荷數守恒)。
④看“=”“ ”“↑”“↓”是否應用恰當。
12.離子共存問題
(1)由于發生複分解反應(生成沉澱或氣體或水)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沉澱:AgCl、BaSO4、BaSO3、BaCO3、CaCO3、Mg(OH)2、Cu(OH)2等。
生成氣體:CO32-、HCO3-等易揮發的弱酸的酸根與H+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H2O:①H+和OH-生成H2O。②酸式酸根離子如:HCO3-既不能和H+共存,也不能和OH-共存。如:HCO3-+H+=H2O+CO2↑, HCO3-+OH-=H2O+CO32-
(2)審題時應注意題中給出的附加條件。
①無色溶液中不存在有色離子:Cu2+、Fe3+、Fe2+、MnO4-(常見這四種有色離子)。
②注意挖掘某些隐含離子:酸性溶液(或pH<7)中隐含有H+,堿性溶液(或pH>7)中隐含有OH-。
③注意題目要求“大量共存”還是“不能大量共存”。
13.氧化還原反應
(1)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有電子轉移(包括電子的得失或偏移)。
(2)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有元素化合價升降。
(3)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的依據:凡是有元素化合價升降或有電子的轉移的化學反應都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4)氧化還原反應相關概念:
還原劑(具有還原性):失(失電子)→升(化合價升高)→氧(被氧化或發生氧化反應)→生成氧化産物。
氧化劑(具有氧化性):得(得電子)→降(化合價降低)→還(被還原或發生還原反應)→生成還原産物。
【注】一定要熟記以上内容,以便能正确判斷出一個氧化還原反應中的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産物和還原産物;氧化劑、還原劑在反應物中找;氧化産物和還原産物在生成物中找。
14.氧化性、還原性強弱的判斷
(1)根據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在同一氧化還原反應中,
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産物
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産物
15.如果使元素化合價升高,即要使它被氧化,要加入氧化劑才能實現;如果使元素化合價降低,即要使它被還原,要加入還原劑才能實現
16.鈉 Na的特質
(1)單質鈉的物理性質:鈉質軟、銀白色、熔點低、密度比水的小但比煤油的大。
(2)鈉的存在:以化合态存在。
(3)鈉的保存:保存在煤油或石蠟中。
(4)鈉在空氣中的變化過程:Na→Na2O→NaOH→Na2CO3→Na2CO3·10H2O(結晶)→Na2CO3(風化),最終得到是一種白色粉末。
一小塊鈉置露在空氣中的現象:銀白色的鈉很快變暗(生成Na2O),跟着變成白色固體(NaOH),然後在固體表面出現小液滴(NaOH易潮解),最終變成白色粉未(最終産物是Na2CO3)。
17.鈉與O2反應
常溫下:4Na O2=2Na2O (新切開的鈉放在空氣中容易變暗)
加熱時:2Na O2==Na2O2(鈉先熔化後燃燒,發出黃色火焰,生成淡黃色固體Na2O2。)
Na2O2中氧元素為-1價,Na2O2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是呼吸面具、潛水艇的供氧劑,Na2O2具有強氧化性能漂白。
18.鈉與H2O反應
2Na+2H2O=2NaOH+H2↑
離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注意配平)
實驗現象:“浮——鈉密度比水小;遊——生成氫氣;響——反應劇烈;
熔——鈉熔點低;紅——生成的NaOH遇酚酞變紅”。
19.鈉與鹽溶液反應
如鈉與CuSO4溶液反應,應該先是鈉與H2O反應生成NaOH與H2,再和CuSO4溶液反應,有關化學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CuSO4+2NaOH=Cu(OH)2↓+Na2SO4
總的方程式: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實驗現象:有藍色沉澱生成,有氣泡放出
K、Ca、Na三種單質與鹽溶液反應時,先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堿,堿再和鹽溶液反應
20.鈉與酸反應:
2Na+2HCl=2NaCl+H2↑(反應劇烈)
離子方程式:2Na+2H+=2Na++H2↑
21.鋁 Al的特質
(1)單質鋁的物理性質:銀白色金屬、密度小(屬輕金屬)、硬度小、熔沸點低。
(2)單質鋁的化學性質
22.鋁與O2反應:
常溫下鋁能與O2反應生成緻密氧化膜,保護内層金屬。加熱條件下鋁能與O2反應生成氧化鋁:4Al+3O2==2Al2O3
23.常溫下Al既能與強酸反應,又能與強堿溶液反應,均有H2生成,也能與不活潑的金屬鹽溶液反應:
2Al+6HCl=2AlCl3+3H2↑
( 2Al+6H+=2Al3++3H2↑ )
2Al+2NaOH+2H2O=2NaAlO2+3H2↑
( 2Al+2OH-+2H2O=2AlO2-+3H2↑ )
2Al+3Cu(NO3)2=2Al(NO3) 3+3Cu
( 2Al+3Cu2+=2Al3++3Cu )
注意:鋁制餐具不能用來長時間存放酸性、堿性和鹹的食品。
24.鋁與某些金屬氧化物的反應(如V、Cr、Mn、Fe的氧化物)叫做鋁熱反應
Fe2O3+2Al == 2Fe+Al2O3,Al 和 Fe2O3的混合物叫做鋁熱劑。利用鋁熱反應焊接鋼軌。
25.鐵的特質
(1)單質鐵的物理性質:鐵片是銀白色的,鐵粉呈黑色,純鐵不易生鏽,但生鐵(含碳雜質的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鏽。(原因:形成了鐵碳原電池。鐵鏽的主要成分是Fe2O3)。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