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網絡上曾搞過一個評選活動,名字很誇張:
比販毒還暴利的十個行業。
在這個榜單上名列前三甲的行業,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牙科、奶茶、眼鏡。
有人計算過,14億中國人,平均一張嘴有22顆牙,總量就是300億顆牙。
任何生意乘以14億,都是一個難以想象的大市場,更何況是牙齒。
1
“種一口牙相當于買輛寶馬”
牙齒“危機”遠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嚴峻。
2017年9月,原國家衛計委發布的《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中老年人牙周狀況較差,人均缺失牙6~9顆。在這其中,中青年人群(35~44歲),缺牙率大約為36.4%;老人(65~74歲)的情況更嚴重,缺牙率達到86%。
更誇張的數據來自《2019飲食習慣與口腔健康白皮書》,裡頭顯示,我國有口腔問題的人群高達93%。換句話說:
平均每100個人裡面,隻有7個人口腔是正常的。
冷熱酸甜不敢亂吃,半夜疼痛難以忍受,還影響形象……每一個被牙齒困擾的人,都産生過拔牙換牙的沖動。
尤其是年輕人,甚至有人調侃,繼頭秃、健忘、長斑、腰廢之後,這屆90後,牙也沒了。
當你下定決心去看牙,來到牙科診所的那一刻,你傻眼了——
在媒體的報道中,花費大價錢換牙的例子不在少數:
2019年,來自上海的趙宇國(化名)種了2顆牙,共花費超過6萬元。
2018年,北京的于浩(化名)準備種植1顆烤瓷門牙,總花費近3萬元,相當于他當時近三個月的工資。
2017年,52歲的周女士到武漢大學口腔醫院種牙,打了14個種植釘,固定了28顆牙齒,花了近20萬元……
就連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副院長林野教授也感慨:
種全口牙夠買輛寶馬!
一輛寶馬40萬元人民币左右,在很多縣城,這筆錢都可以全款買下一套房了。
在6億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的當下,看個牙齒簡直是天價。
而且,由于現在看牙的半數甚至六成以上都是年輕人,幾年前,“90後整牙破産”的話題還一度竄上了微博熱搜。
根據《2020中國口腔醫療行業報告》數據測算,2020年我國種植牙數量達到406萬顆左右,是全球增長最快的種植牙市場之一,市場規模已近1600億元。
這1600億元背後,正是無數被牙齒困擾的人用真金白銀堆起來的。
“不看牙,牙疼;看完牙,心疼。”
——這恐怕是他們心底的最真實寫照。
2
種牙到底貴在哪?
面對如此高昂的價格,很多人一邊捂着牙齒一邊望而卻步:這牙,比黃金可貴多了!
種牙,為什麼這麼貴?
為了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扒了一下種植牙的上下遊。
這個産業可以大緻分為三個部分:
上遊:設備和耗材企業
中遊:器械經銷商
下遊:口腔醫療機構
▲圖源動脈網
在這個産業鍊條中,上遊的牙體材料極為昂貴。
一個紮心的現實是,由于技術壁壘等原因,目前國内90%的種植牙被瑞士、德國和韓國品牌壟斷。在這其中,瑞士ITI種植體價格在6000-20000元左右;德國BEGO種植體價格在5000—10000元;低端一點的韓國JUST種植體,價格也要5000—8000元。
高居不下的進口牙體成本之外,種植體在到達消費者手中前要經過廠家、全國總代理、地級市代理、招投标代理公司、醫院等多個環節的加價,價格的飙升不可避免。
在下遊,成本則主要來自牙醫。
在很多人看來,牙醫的工作不過是拔個牙安個牙,簡單得很。但實際上,牙醫和其他醫生一樣,專業性極強,培養成本也很高。
一個專業的牙科醫生,要經過漫長的培養:
10年的本碩博 3年以上的臨床及合規培訓,總計13年或更多。更有甚者,進修時間長達16-17年。
除此之外,牙科診療也是一個耗時相對較長的工作,工作強度較大,每天牙科手術的翻台率沒辦法降低。疫情期間,牙科是停擺時間最長的醫療服務之一,因為
醫生在磨牙的時候會将唾液和血液打成飛沫,一旦患者攜帶任何傳染性病毒,診室内交叉傳染風險極高。
培養成本高之外,更關鍵的原因還在于稀缺。
《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2017》顯示,全國共有口腔執業醫師(含執業助理醫師)167227人,占全部執業醫師(含執業助理醫師)的5.3%,平均每十萬人擁有口腔醫生16.7人,遠低于韓國的45名,英國的54名,澳大利亞的57名,美國的63名,德國的83名。
牙科人才的高成本和稀缺,使得他們的收費也居高不下。
這一點,在口腔醫院龍頭企業通策醫療的财報中也能看出。其營業成本長期在55%左右,營業成本的構成主要是産品材料和醫療人員薪酬,其中醫療人員薪酬可以占到營業成本的70%。
換句話說,牙醫們是靠技術吃飯的手藝人。
還有一點,鑲牙、烤瓷牙、洗牙、牙齒矯正、種植牙這些項目,基本上都沒有納入醫保,因為在目前的觀念裡,這些并不是治療項目,而是“醫美”項目。
成本高,醫保又不能報銷,種牙貴也就不意外了。
3
暴跌的“牙茅”
300億顆牙齒的生意,1600億的市場規模,隻是一個小小的起點。
市場一膨脹,資本就狂熱。打開天眼查輸入關鍵詞“牙科”,出來的相關公司多達27437家。光是新近成立的牙齒美容、牙齒健康、牙齒修複等企業,就超過7000家。
在這其中,不得不提到通策醫療。2017年底,通策醫療的股價還在30元左右徘徊。但到了2021年中,這家公司的股價一度飙到了320元:
短短三年時間,漲幅接近10倍。
正因此,通策醫療也被稱為“牙中茅台”。
但誰也沒有料到,僅僅半年多的時間,通策醫療的總市值已經腰斬回歸起點。截至2022年2月15日,通策醫療總市值報499.62億,市值縮水超過800億元。
從高點算起,通策醫療的股價已經跌去60%以上,差點回到解放前。
按理來說,牙科市場如此火爆,通策醫療又是頭部企業,應該風生水起才對,為何會遭遇如此暴跌?
從通策醫療的财報中能找到一些答案。
2021年前三季度,通策醫療營收21.36億元,同比增長44.16%。單看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2.44%,環比增長19.4%,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5.88%,環比增長44.6%。
這個增速乍看還可以,但由于此前機構普遍預期至少有兩位數的增長,屬實是滑鐵盧了。
業績失速之外,更重要的原因來自于集采。
去年8月,浙江甯波醫保局一份名為《關于進一步明确醫保曆年賬戶支付種植牙項目的方案(征求意見稿)》的文件流出,其中明确提到:
将“調整口腔種植牙項目整體醫保支付标準”作為工作目标,并就收費标準表示“目錄内國産品牌種植牙收費标準為每顆3000元,目錄内進口品牌種植牙收費标準為每顆3500元。”
一旦真的集采降價,對通策醫療來說無疑是緻命一擊。
根據鳳凰網财經的統計,通策醫療在浙江省内毛利率高達46.9%,省外毛利率則隻有28.3%,相差接近一倍。
更關鍵的是,通策醫療的收入絕大部分都來自浙江省内。2020年,通策醫療90%的收入均來自浙江省内,光杭口醫院就撐起了通策醫療8成的利潤。
▲圖源億歐
大本營一旦被攻破,對利潤的波及可以想象,也難怪市場如此擔憂。
4
尾聲
就在幾天前,通策醫療又火了一把。
這一次,不是因為牙齒,不是因為業績,也不是因為股價,而是因為董事長。
2月7日,通策醫療董事長呂建明發了條微博,曬出了到徑山寺燒香祈福的動态,但無意中暴露了自己違反當地防疫政策、“開偏門”進寺的行為。
這波“凡爾賽”被吃瓜群衆抓住了小辮子,批評之餘,他們紛紛調侃:
難道真的是佛渡有“元”人?
回過頭來看,通策醫療經由一次成功的公立醫院改制而崛起,一躍成為A股第一家醫療服務上市公司。背靠優質醫院資産,通策醫療在客戶資源、市場份額、商業模式等方面确實有獨特優勢,也因此得到了市場的獎賞。
但在時代的風浪面前,“燒香拜佛”是沒有用的,熬下去才是王道。集采當前,無論是通策醫療還是牙科行業,都是如此。每當這種時候,我都會想起一位前輩說過的話——
你以為他在風口,其實他在浪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