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格雯 (鄭州大學)
近日有網友反映,河南鄭州市高新區某小學要求女生上學時佩戴統一顔色的頭繩。2月28日,此事登上熱搜,引發衆多網友讨論。随後,鄭州高新區督查室對此事作出回應:該規定是學生儀表教育内容之一。(2月28日 澎湃新聞)
儀表教育對青少年而言十分重要。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學生在校期間的儀容儀表不僅能展現朝氣蓬勃、樸素大方的校園形象,更有利于培養其主體意識,提升内在修養。特别是網課時代,學生需要有“儀式感”的學習,以調整聽課時慵懶的生活化狀态,保證居家學習的質量。
不少網友指出:儀容教育屢見不鮮,學校統一校服、發型可以理解,但統一到頭繩似乎有些“過火”。2019年修訂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中指出,學生應生活節儉,穿戴整潔,樸素大方。在符合學生守則的前提下,并未對小學女生頭繩顔色有明确規定,這也意味着紮不同顔色的頭繩并無不妥之處。
由此可見,小學要求女生佩戴統一顔色頭繩的要求過于注重細枝末節,是流于形式的“一刀切”式教育。孩子們擁有自己的性格與審美,應被賦予“頭繩自由”。教育不能是批量生産流水線上如複制粘貼般的“商品”,而是應注重開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綜合發展。學校設立儀容儀表的相關規定有利于弘揚良好的校園風氣,但應以學生為本,尊重其個性,為其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不能矯枉過正,讓本絢麗多彩的校園變得千篇一律。
事實上,關于“校園規定過度拘于細節”的讨論已不再新鮮。“垃圾桶裡不能有垃圾”“晾衣架上不能晾衣服”等奇葩要求令許多網友吐槽。這些複雜的校規不僅沒有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反而容易催生其逆反心理。儀容儀表教育不能僅靠強制約束停在外表,而應以更加生動的形式讓學生從内心深處認識到其重要性,展現出青春洋溢、自信昂揚的精神風貌。
校園規定拘于細節的背後,是學校對儀容教育内涵理解的偏差。培養學生自發注重儀容是長期的過程,需要老師與家長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引導。這相比于強調頭繩的統一更加有效,也利于産生更深遠的影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