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明曆來強調天人合一,強調平衡,但這種平衡與西方的平衡又決然不同。
西方人怎麼平衡的?很簡單,天平的中間放一個支點,兩邊一樣重就平衡了。
(天平)
但我們呢?用一杆秤,加一個秤砣,而且秤杆的支點并不是在中間,而是一邊長、一邊短。
物有長短人有優劣,怎麼可能兩邊一樣長呢?你看我們的毛筆字就能明白,一幅字必然是有大有小、有粗有細、有長有短,這才符合我們的審美:錯落有緻。如果是每個字用格子把它框住,大小都一樣,那就失去了雅趣。
(杆秤)
更為絕妙的是,我們的杆秤還帶有一個秤砣,秤砣以前叫做“權”,秤杆叫做“衡”,所以稱重量也叫做“權衡輕重”。
加個秤砣意味着什麼呢?這是思維層面上的智慧。
西方的天平就是一個水平面,而杆秤下面挂一個秤砣,可以根據長度和重量來随時調節,這就不隻是一個橫面的平衡了,它還有縱深。
這是一種戰略思維。
我們看看西方的戰争史,再看看中國的戰争史,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西方戰争基本上就是戰場上的沖鋒陷陣,強調統帥的勇猛;而我們呢,決定戰争勝負的,往往是隐藏在正面戰場的後面,就像那個秤砣一樣。
另外,西方的天平刻度都是分毫不差的,你再看我們的杆秤,每個刻度都不一樣,距離也不一樣,因為它代表的重量随着離支點的距離遠近而發生變化。
一切都是在變化中。西方人腦子刻闆、一根筋,中國人腦子靈光、九道灣,這也是文化的體現。
還有,為什麼杆秤上有16顆秤星?
(秤星)
因為最開始的時候,我們是1斤等于16兩,半斤等于8兩,半斤八兩是,一顆星代表一兩,。這16顆星代表天上的“北鬥七星、南鬥六星”,再加上福、祿、壽三星。
如果有人敢缺斤短兩,那就寓意他會損福、傷祿、折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