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一同事問我:PPD試驗結果到底該看什麼?硬結還是紅暈?"硬結啊"我回答的理所當然。"可是系統裡有硬結和紅暈。"我還就不信了,工作這麼多年我還能錯?
首先來看看我們賴以書寫的電子版護理記錄,确實是這樣的(圖1)。
但是書本上呢?先從内科護理學查起,第五版54頁(圖2)。
臨床醫生的教課書呢?第五版,第六版沒有找到相關資料。第七版傳染病學如下:(圖3)
實用傳染病學(PRACTCE OE NEECIIOUS DISEASES;李夢東王宇明主編)這樣說:以5IU(0.1ml)于前臂皮内注射,72小時後觀察注射部位皮膚硬結直徑。
《實用内科學》人民生版社(上冊)這樣說:PPD每0.1ml均含5單位。試驗方法與意義采用皮内注射法,将PPD0.1ml(5IU)注入前臂掌側下1/3中央處皮内。48~96小時(通常72小時)後觀察反應。局部紅腫硬結直徑<5mm者為陰性,5mm≥直徑<10mm為一般陽性反應,10mm≥直徑<20mm為中度陽絲反應,直徑≥20mm或<20mm但有水疱或壞死為強陽性反應。
最後我們看看說明書(圖4)。
其中孟都氏注射法要求與操作:前臂掌側中部皮膚用75%酒精棉球消毒(不用碘酒,以免出現假陽性反應),待幹後,用1ml注射器皮内注射0.1ml。每注射1人更換1次消毒針頭。注射時針口向上,平刺入皮内,不應過深。注射後應在注射部有小白泡隆起,注射液不得從針口漏出。
從以上可以看出所有的資料均顯示PPD試驗後觀察的内容是硬結,而非紅暈。
通常,體液免疫在皮膚表現為紅腫,細胞免疫則表現為硬結甚至水泡。結核菌素皮膚反應是遲發型細胞超敏反應。它是抗原 (結核菌或卡介苗)進入機體使機體的免疫T淋巴細胞緻敏,并大量分化增殖。當已緻敏的機體再次遭受到 抗原 入侵時,緻敏淋巴細胞就會與之結合,引起變态反應性炎症。表現在結核菌素注射部位形成硬結甚至發生水泡、壞死。
至于其中有些書本強調左手做試驗,有些不做說明,沒有統一的要求。有人認為原因是因為大部分人是右手為優勢手,在非優勢手做可以減少因出現陽性表現(如紅腫、水泡、硬結等)時造成的不便。還有一個原因是統一部位有助于确認結果,減少詢問時間,避免某些有意無意的誤導和糾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