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和尚魯智深?花言成說0.282·字數 6273 · 閱讀 7912018-11-28 12:51,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胖和尚魯智深?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花言成說
0.282·字數 6273 · 閱讀 7912018-11-28 12:51
《花和尚-魯智深》-花花原創,轉載注明。
在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浒傳》中,魯智深出場較早,在一百零八将中,重要人物九紋龍史進第一個出場,接下來第三回《史大郞夜走華陰縣、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中,便是魯智深的出現,魯智深可以算是第二個出現的重要人物,比豹子頭林沖還要早。因此,魯智深無疑是作者施耐庵同志想重點塑造刻畫的人物。
《水浒傳》是一部以描寫古代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它形象地描繪了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鬥争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内在曆史原因。
花和尚 ,魯智深。
魯智深原名魯達。
從名字看就知道是一個比較粗魯的大漢形象。從拳打鎮關西,大鬧五台山,大鬧桃花村,倒拔垂楊柳等等故事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性格:大智若愚,愚者不愚。
粗豪爽直,酷愛自由,嫉惡如仇,見義勇為。他有憨态可掬的一面,他有沖動魯莽的地方,他也有像一個大男孩調皮搗蛋可愛,活潑的一面。
魯智深是梁山好漢中唯一的俠客。一生俠義的魯智深死後成了佛,成為梁山好漢中下場最好的人。他沒有受過牢獄之災,沒有官逼民反的無奈。沒有忠君的思想,始終保有獨立思考的天然個性,這在當時的年代是極為稀少的。再者,魯智深還是梁山好漢中少數具有戰略眼光的人,懂得審時度勢。
身懷絕技不自傲,待人遇事不自矜,該出手時就出手,該放手時就放手,始終保持着客觀冷靜的頭腦。
以“花和尚”為綽号,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絕對是沾花惹草,不守清規戒律的淫僧形象。
如果問《水浒傳》中誰最配得上“花和尚”的綽号,首先浮現出的便是淫僧裴如海與美婦潘巧雲在佛堂上翻雲覆雨的香豔畫面,其次便是生鐵佛崔道成挺着大肚,摟着美女嬉戲的不堪場景。然而,誰又能想得到“花和尚”的綽号,竟然指的是《水浒傳》中第一俠義、第一熱血、第一懲強扶弱、不畏強權的英雄好漢—魯智深。魯智深究竟是英雄好漢,還是好色淫僧?
想要解開這個疑問,首先必須了解“花”字,所代表的意義。以“花”字為綽号,在古典小說之中非常普遍。以《水浒傳》為例,其中就有花胳膊陸小乙,一枝花蔡慶,花花太歲高衙内等多個帶“花”綽号。
在這些綽号當中,有一些取自“花”之本意,比如一枝花蔡慶,就因為他頭上經常戴着一朵花,故曰一枝花;有些取自“花”的引申意,比如花花太歲高衙内,就是意寓其眠花宿柳,沾花惹草的風流好色之性;還有就是指紋身花繡,像花胳膊陸小乙就是指他臂膀上巧奪天工的漂亮紋身圖騰。
魯智深既無“專一愛淫垢人家妻女”的不良嗜好,光秃秃的頭頂也帶不上什麼花朵,所以他這個“花和尚”的綽号指的是身上的花繡紋身圖騰。
因為魯智深有裸露裸睡的習慣,所以他身上的這團花繡也在《水浒傳》中多次出現:魯智深喝醉酒大鬧五台山時,就是“兩隻袖子纏在腰裡,露出脊背上花繡來,扇着兩個膀子上山來”的;走投無路的楊志初見魯智深時,魯大師正大大咧咧地“脫的赤條條的,背上刺着花繡,坐在松樹根頭乘涼”。魯智深自己也說:“人見灑家背上有花繡,都叫俺做花和尚魯智深”。因此,“花和尚”的诨(hùn)号是緣自魯智深脊背上的花繡。
诨(hùn)号:花名。诨,開玩笑的意思。
很有戲劇性的是施耐庵同志在創作的過程中,很有創意地将“鎮關西”這個極富強權色彩的綽号發揮成了鄭屠這樣一個惡霸。鄭大官人便是狀元橋下賣肉的鄭屠,綽号鎮關西。而将魯智深變成了愛花、護花的護花使者—花和尚。魯智深綽号帶“花”,卻最是愛“花”。
魯智深三拳暴斃鎮關西,為得是金翠蓮這朵随風飄零、遍曆苦難的霜花;裸身騎揍小霸王,為得是劉小姐這朵含苞待放、來日方長的嬌花;孤身刺殺賀太守,為得是玉嬌枝這朵深陷魔窟,慘遭摧殘的落花。魯智深的“花和尚”之号,雖是因為花繡紋身而得,但冥冥中卻更像是為護花而取,實是一個最懂得護“花”的“花和尚”。
魯智深也是梁山伯一百零八個好漢當中形象最生動最多面化的一個人物。可見作者在創造魯達時的心境。
魯達在五台山是一個衆僧都害怕、讨厭、排斥,随地大小便的野貓和尚。在桃花村是一個體諒老人、打救婦女救的俠士。在瓦官寺是一個急不擇路,餓不擇食的野和尚,在相國寺是一個不知禮數的假和尚。
在金翠蓮、智真長老、桃花村劉太公眼裡,魯智深是英雄;在鎮關西、五台山衆僧、瓦官和尚道士、相國寺潑皮眼裡,是敵人。
縱觀水浒,江湖人脈之廣,堪比宋江的好漢,隻有魯智深。然而,交那麼多朋友,為何魯智深卻又被稱為“天孤星”呢?
魯智深對待朋友,有兩個特點:真心牽挂朋友,為朋友兩肋插刀。口頭上要為朋友兩肋插刀的人多了去,但像魯智深這樣真正轉化為行動的,少之又少。如此至誠地對待每一個朋友,為朋友可以不顧自己的前途甚至生命,可最終為什麼魯智深成為一顆“天孤星”呢?
江湖人脈之廣,魯智深比不上宋江,若比對朋友的真誠,魯智深橫甩宋三郎好幾條長安街。重義氣,爽大氣,好本事,這是魯智深交友的三大标準。他此後交往的張青、武松等人,也都符合這三大标準。
二龍山幾個主要領導算是他的天然朋友,他的好哥哥們。何況,楊志和武松也應該和魯智深大體上性情相投。而史進算是和魯智深有過出生入死經曆的人,史進又那麼豪爽,魯智深與他初相識就很欣賞,自然也算得上可以交心的朋友。
魯智深算是林沖的救命恩人,林沖也非俗人,因為兩人早年相交于開封相國寺,惺惺相惜結為兄弟,并且魯智深不遠千裡暗中保護救林沖于野豬林,他們自然也算得上過命的好兄弟了。所以他倆應是知心朋友。這種說法不少人反對,理由是林沖在兩次出差過程中兩次出賣過魯智深,讓魯智深心寒。
其實我覺得,魯智深與林沖漸行漸遠的原因主要是兩個人的性格迥異造成的。一個是性如烈火,嫉惡如仇;一個是忍辱受重,苟且偷生。一個行俠仗義,另一個卻懦弱到連老婆也保護不了。
魯智深對林沖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在梁山,宋江主張招安,魯智深對朝庭有清醒的認識,滿朝奸佞(nìng),朝庭腐敗,明确反對招安,而林沖和楊志卻心想招安。
佞(nìng):善辯,巧言谄媚。
從小人物的視角看,人們并不喜歡和魯智深當朋友。有道是道不同不相為謀,人以群分物以類聚,武松史進同魯智深性格相似,行俠仗氣,熱血正直,重義氣,除惡務淨,明确反對招安,所以這三人才是知己。
在一個團隊中,如果有人性格張揚,特立獨行就會不自然地受到他人的排擠和打擊,魯智深無疑就是這樣的另類,他不懂規矩,我行我素,不守清規戒律,他的表現經常引發了衆怒。魯智深雖然沒有什麼文化,不太識字,但是經過軍營的曆練,社會的磨練,自己卻摸索出一套獨特的思維方式。
回頭再看魯智深相交的幾位朋友,突然覺得從某種意義上說,魯智深可能真的是沒有朋友。
天孤星另外一個含義就是:
人道天孤星
時辰若逢此天孤,六親兄弟有如無,空作空門清靜客,總有妻兒情分疏。
此星照命,主一生孤獨,男人得之,六親無分,女人得之,克子妨夫,孤星犯重者,反不為孤,必為半僧半俗,若得權福貴壽星相助,乃上命也,亦不免少年刑克,若逢破驿奸厄刃星,必為雲水漂流下命也,凡選故出之命,要看孤星為主。
《水浒傳》作者對魯智深的身世沒有交待,也未見過他有什麼親人,他一直都是孑然一身。無父無母無兄弟,無妻兒,孤單一人,一生坎坷的孤兒。
《水浒傳》第三回:
最能體現魯智深沒有朋友的一句話,魯智深打死鎮關西之後的内心獨白:
魯達尋思道:“俺隻指望痛打這厮一頓,不想三拳真個打死了他。灑家須吃官司,又沒人送飯,不如及早撒開。”
這句話真令讀者哭笑不得,魯智在打死人後,唯一惦記着的竟然是吃!如果坐牢了就沒人給自己送飯。
笑過後也會不禁令人潸然淚下,一生行俠仗義的大英雄,竟然連個送飯的人都沒有!
衆生不知不識魯達,所以魯達可憐;史進、智真等人識得魯達,所以魯達幸運。
魯智深也是《水浒傳》108将當中唯一一個最身世最具有玄說的一個人物。一種“潛伏”的宿命逐步曝光的人物。
魯達因救金氏父女三拳打死鄭屠,躲官司入五台山為僧,法号智深。因屢屢犯戒為衆僧所不容,智真長老就推薦其去東京大相國寺讨個職事僧做。臨行前,智真長老第一次贈智深四句谶(chèn)語偈言詩: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谶語,通俗的說就是指提前說出、事後應驗的話。水浒中的詩詞歌賦裡面也有幾首谶語詩,也就是預言詩的意思。章中每每留下懸念,為的就是以後的故事描寫埋下伏筆,鈎起人們讀下去的欲望。谶語詩,也就是預言詩的意思。
《水浒傳》全面展現了北宋末年的社會生活,不可避免會涉及到宗教話題。梁山上的宗教人士首選魯智深,他是朝廷的官員,身處北宋末年黑暗的官場,耳聞目睹其中的醜陋,他用拳頭幫助弱者,被逼出家,殺人放火後立地成佛,成為梁山好漢中下場最好的好漢。
魯智深出場的第一個身份就是“提轄”。提轄指得是一種官階。事務官,指揮官,為“提轄兵甲盜賊公事”的簡稱。宋代一路或一州所置的武官,主要掌管本區軍隊訓練,督捕盜賊等事務。
魯智深後來的經曆逐步揭開了臨行前師傅所贈的谶語詩的謎底: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遷,遇江而止。
這四句話其實就是師傅未蔔先知了魯智深一生的判詞:
“林”指林沖,“山”指二龍山,“江”指宋江,錢塘江。四句指的是魯智深到東京後結識林沖,奪取二郎山,以及三山英雄會合梁山泊英雄攻破青州,見了宋江,同歸梁山泊。“遇水而興,遇江而止”一句說得非常明白,魯智深将以在梁山泊歸于宋江為其終。
遇林而起:遇到林就有争鬥厮殺。赤松林、林沖、野豬林、萬松林,琳琅山松林。
遇山而富:遇到山就有财富好運。桃花山、二龍山、烏龍嶺、琳琅山。
遇水而興:遇到水就興旺發達。水泊梁山。
遇州而遷:遇到州就有大的變動。青州歸水泊,華州被擒被救,杭州圓寂。
遇江而止:遇到江就終止完結。宋江,錢塘江。
他出家以後,他的師父為他取智深的法号無疑是為後面的結局埋下伏筆。值得注意的一點時,他師傅的法号為“智真”,卻幫魯達取法号為“智深”。這分明就就已經是把魯達當成了平輩,當成了兄弟。
在五台山方丈内,智真長老第二次給魯智深寫偈語,囑咐:
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遇見夏侯成便擒,遇到方臘就抓,聽見潮信便圓寂了,圓寂在佛家是逝去的意思。
夏侯成,是《水浒傳》中方臘麾下頭領。睦州守将。在宋江率軍阻擊清溪援軍的戰鬥中和宋将魯智深交手,戰敗後逃往山林中,最終被魯智深追上殺死。同場戰戰役還活捉了方臘。
方臘,北宋末年持異見者反叛領袖。曆史裡真實的方臘最後是被辛興宗抓住的。
這四句谶語詩是師傅預言魯智深本人的判詞,便是後來魯智深的人生軌迹,徹底感悟到其内涵的也是魯智深他自己。
魯智深圓寂的全過程《水浒全傳》第九十九回《魯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錦還鄉》:
且說魯智深自與武松在寺中一處歇馬聽候,看見城外江山秀麗,景物非常,心中歡喜。是夜月白風清,水天共碧,二人正在僧房裡,睡至半夜,忽聽得江上潮聲雷響。
魯智深是關西漢子,不曾省得浙江潮信,隻道是戰鼓響,賊人生發,跳将起來,摸了禅杖,大喝着,便搶出來。
衆僧吃了一驚,都來問道:“師父何為如此?趕出何處去?”魯智深道:“灑家聽得戰鼓響,待要出去殺。”衆僧都笑将起來道:“師父錯聽了!不是戰鼓響,乃是錢塘江潮信響。”
魯智深見說,吃了一驚,問道:“師父,怎地喚做潮信響?”寺内衆僧,推開窗,指着那潮頭,叫魯智深看,說道:“這潮信日夜兩番來,并不違時刻。今朝是八月十五日,合當三更子時潮來。
魯智深看了,從此心中忽然大悟,拍掌笑道:“俺師父智真長老,曾囑付與灑家四句偈言,道是‘逢夏而擒’,俺在萬松林裡殺,活捉了個夏侯成;‘遇臘而執’,俺生擒方臘;今日正應了‘聽潮而圓,見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當圓寂。衆和尚,俺家問你,如何喚做圓寂?”寺内衆僧答道:“你是出家人,還不省得佛門中圓寂便是死?”魯智深笑道:“既然死乃喚做圓寂,灑家今已必當圓寂。煩與俺燒桶湯來,灑家沐浴。”
寺内衆僧,都隻道他說耍,又見他這般性格,不敢不依他,隻得喚道人燒湯來,與魯智深洗浴。換了一身禦賜的僧衣,便叫部下軍校:“去報宋公明先鋒哥哥,來看灑家。”又問寺内衆僧處讨紙筆,寫了一篇頌子,去法堂上捉把禅椅,當中坐了。焚起一爐好香,放了那張紙在禅床上,自疊起兩隻腳,左腳搭在右腳,自然天性騰空。比及宋公明見報,急引衆頭領來看時,魯智深已自坐在禅椅上不動了。
僅憑他圓寂前留下的那幾句足以警醒世人的偈語,就可以說明他的高深。惟其高深,所以孤獨。
魯智深圓寂時寫的頌子,頌曰:平生不修善果,隻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魯智深圓寂時的坐姿就是佛祖釋迦牟尼經典的姿勢。
魯智深雖然生前沒有得到應該的賞賜,但是其圓寂後的法事,卻是十分的光榮。由大惠禅師親自執火把,并進行了超度和評價。
後來宋徽宗念魯智深擒獲賊寇有功,又善終坐化于大刹,加贈義烈照暨禅師。
《紅樓夢》中有一段《寄生草》的唱詞,唱的正是魯智深:
漫揾英雄淚,相離處士家。
謝慈悲,剃度在蓮台下。
沒緣法,轉眼分離乍。
赤條條,來去無牽挂。
那裡讨,煙蓑雨笠卷單行?
一任俺,芒鞋破缽随緣化!
魯智深的一生便真的是“來去無牽挂”。
魯智深是一個簡單的人。
他一生都在簡簡單單的活着:
簡單的吃肉、簡單的喝酒、簡單的懲惡、簡單的揚善。他一生都在憑着自己的良心而活:他也許文化程度不高,也許心機謀算不多,也許胸中城府不深;但他分得清是非善惡,辨得明黑白曲直。見到惡人就三拳打死,遇到不平就一杖鏟翻,有貧弱的可憐人就仗義疏财,是患難的真兄弟就舍命相救。
肩扛着梁山上那“替天行道”的大旗,那魯智深便是梁山的良心。
殺人放火”這四個字是魯智深一生的關鍵詞。
《射雕英雄傳》中洪七公說:老叫化一生殺過二百三十一人,這二百三十一人個個都是惡徒,若非貪官污吏、土豪惡霸,就是大好巨惡、負義薄幸之輩。老叫化貪飲貪食,可是生平從來沒殺過一個好人。裘千仞,你是第二百三十二人。
在一個暗無天日魍魉鬼魅(wǎng liǎng guǐ mèi)橫行的人間鬼蜮(yù),一個法律被無視踐踏的時代,多少人惡貫滿盈,壞事做盡,隻欠一殺。
佛教講究三規五戒:殺、盜、淫、妄、酒。要求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魯智深同志除了 “淫” 以外,其他都沒有做到。
他所做所為,都是為了正義,鋤強扶弱、懲惡揚善、俠肝義膽、義薄雲天。他天生下來好像就是要來救苦救難的,他的一生都是為了幫助别人,救助别人,從未考慮過自身的處境,這正是佛性。他為了救金翠蓮父女,放棄了自己安逸的生活。光明的前途,從此走向逃亡,茫茫人海不知道哪裡是他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
人最靓眼吸引的魅力來自于高尚高貴的人格。這些可不是那些小和尚坐幾天嘴上禅念幾天經吃一輩子素就能夠達到的。魯智深一生從未念過一天經,最後卻修成正果。那一顆殺人的心最終修成了一顆閃耀人性和佛性光輝的佛心。
《一代宗師》裡丁連山說:人的一生最難看破的就四件事:生死、是非、榮辱、成敗。
魯智深掙脫了這凡塵的金繩玉鎖,一個簡簡單單的人放下了簡簡單單的欲。
最後那個“囫囵屍首”也成了正果金身。
一念覺,衆生是佛;一念迷,佛是衆生。
佛家講: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裡無雲萬裡天。
江無分大小,有水就有月;人無分高低,有心就有佛性。
魯智深一生坦坦蕩蕩,一直在做自己。
或者說一直在修自己,所以最終他能獲得大圓滿和大寂靜。
智深,他的智慧其實很深邃,聽潮信而圓寂,很多人覺得他這麼死了很可惜,但在佛家來講,魯智深卻是真正悟道而成就了,脫離了人世之苦,達到佛菩薩的樂境。
太上元始敕命,爾花和尚,道德已全,曾曆百千之劫;嗔心未退,緻罹殺戳之殃。皆自蹈於烈焰之中,豈大數已定輪回之厄?悔已無及,慰爾潛修;特敕封爾為天孤星君,位列鬥部正神,座于天罡群星之列。
魯智深是一個具有大智慧的人。成佛的結局在花花看來,無疑是最好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