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06 23:26:41

竹葉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葉,故也稱淡竹葉。而中藥淡竹葉則是草本植物淡竹葉的葉,又叫竹葉麥冬。二藥名稱與功效都相近,很容易弄混,須要區分清楚。竹葉可随時采摘,宜用鮮品;淡竹葉常夏季采收,曬幹切段入藥。

古醫書中,如《傷寒論》裡所用的竹葉,都是竹的葉子。竹的品種有數百種之多,惟有少數幾種淡竹的葉子,可以入藥。直到《本草綱目》以後,才出現全草的淡竹葉。今天,中醫臨症所用的竹葉或淡竹葉,多都用淡竹葉。即使竹葉石膏湯與導赤散原方中用的是竹葉,現在也多用淡竹葉代替,療效并不影響太大。

一、竹葉的功效與應用:

竹葉味甘、淡,寒。歸心、肺、胃經。功效能清熱除煩,生津,利尿。常用于熱病煩渴,小兒驚痫,咳逆吐衄,小便短赤,口糜舌瘡等證的治療。

1.用于熱病煩渴口渴。竹葉能清心除煩,生津。常配伍石膏、麥冬、蘆根等藥。

治傷寒、溫病、暑病餘熱未清,氣津兩傷證。常配伍石膏、人參、麥冬、半夏等,即竹葉石膏湯

汪昂言:“此手太陰、足陽明藥也。竹葉、石膏辛寒以散餘熱;人參、甘草、麥冬、粳米之甘平以益肺安胃,補虛生津;半夏之辛溫以豁痰止嘔,故去熱而不損其真,導逆而能益其氣也。”

2.用于心火上炎,口舌生瘡及小兒驚熱諸證。竹葉能清心火,并可甯神定驚。常配伍生地、木桶、甘草稍,即導赤散。若配伍鈎藤、蟬蛻等清熱息風之品,則可用以清心甯神定驚。

3.用于熱淋及心火移熱于小腸所緻的小便淋痛。竹葉有清心利尿作用,常配伍車前子、燈心草、木通等藥。

名家名著摘要:

《别錄》:“主胸中痰熱,咳逆上氣。”

《本草正義》:“退虛熱煩躁不眠,止煩渴,生津液,利小水,解喉痹,并小兒風熱驚痫。”

《安徽中草藥》:“清熱除煩,解渴,利尿。”

《食療本草》:“竹葉,堇、苦、淡、甘之外,餘皆不堪入藥,不宜人。淡竹為上,甘竹次之。”

二、淡竹葉的功效與應用:

淡竹葉味甘、淡,寒。歸心、胃、小腸經。功效能清熱除煩,利尿。常用于熱病煩渴,口瘡尿赤,熱淋澀痛等證的治療。

1.用于口舌生瘡,小便不利,灼熱澀痛等證。淡竹葉善清心與小腸經熱,又能利尿通淋。常配伍燈心草、白茅根、海金沙等藥。

2.用于熱病心煩口渴之證。淡竹葉能清心洩熱,除煩止渴。常配伍麥冬、蘆根、天花粉等藥。

《本草綱目》:“去煩熱,利小便,清心。”

竹葉與淡竹葉功效相似,不同點在于,竹葉以清心胃熱見長,淡竹葉則長于清熱利尿

二藥入煎劑常用量幾克至十餘克。也可代茶飲服。

因其皆有清熱通利之性,故體虛寒者及孕婦忌服

~

——中醫實戰筆記20.8.5

#中醫實戰筆記#

(本草精荟清心除煩)1

(本草精荟清心除煩)2

(本草精荟清心除煩)3

(本草精荟清心除煩)4

(本草精荟清心除煩)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