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包子燒餅的老面與後兌堿技術
關鍵詞
發酵面制品的味道是源于老面;是不是兌堿則是對于發酵面制品的錦上添花的手藝。
沙龍|杜德春
一個馍、一個包子,一個燒餅、一個面包、一塊蒸餅,舌尖上的味道莫過于此。
第一部:發酵面團
發酵的基本條件和因素
一、面粉質量
二、酵母或面種數量
三、發酵溫度 濕度 時間
四、面團軟硬程度
五:其它發酵因素
六:發酵方法與面種酵子數量。
發酵面團的質量标準
一:面團發酵得正好
二:面團未發好
三:面團發過頭。
面團發酵的方法
一:酵母發酵法
二:乳酸菌發酵法
三:化學膨松劑發酵法
四:機械攪拌物理發酵法。
發酵面團的種類和使用
一:老酵
二:大酵
三:自來酵
四:嫩酵
五:搶酵
六:嗆酵
七:急酵
八:燙酵
九:饅頭酵、包子酵
十:燒餅酵、大餅酵
11:面包酵
12:酥餅酵
13:麻花酵
14:清真餅酵、幹醪酵
15:焙子酵、餅酵
16:蒸餅酵、烤馍酵等。
第二部:施 堿 與堿的應用
施堿俗稱吃堿、飯堿、下堿、對堿等。吃堿是發酵面團操作中比較重耍的一關,也是比較難掌握的一門技藝。施堿是否得當,将直接影響發面制品成熟後的質量。
一、施堿的目的
飲食行業一般用老酵來發酵面,當酵母菌在酵面中大量繁殖時,菌體中轉化的酶将面團中的糖分分解為二氧化碳和乙醇,并産生部分熱量,使面團中的溫度逐漸升高。
老酵中存在着一種帶有強烈酸味的醋酸菌菌種,這種菌種在适當養分的條件下,對溫度極其敏感,當面團内的溫度達到34℃時,便迅速繁殖分泌氧化酶,氧化酶将面團裡稀薄的酒精變為醋酸,使面團有越來越強烈的酸味。
這種菌體還會影響面團中面筋的韌性,使面團部分失去保持氣體的能力,成熟後非但有強烈的酸味,而且闆結不松,所以必須加入适量的堿水進行中和。
中和的目的是既除去面團中的酸味,又使面團發松、潔白、有光澤。
中和反應的過程是:
中和
酸 堿-→二氧化碳 水
面團加堿後,堿與面團中的酸類結合,生成乳酸和碳酸,進而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這樣不僅去掉了酸味,而且産生的二氧化碳增加了面團中的空洞,使成品更加松軟。
二、正确掌握施減量
施堿量的多少是根據酵面的大小、老嫩,氣溫的高低,發酵時間的長短,老酵使用量的多少,堿水的濃度及成品的要求等決定的。
酵面大,吃堿多,酵面小,吃堿少;大酵比繳酵施堿量多。
老酵投放量多的吃堿也應相應增加。所包餡心也影響吃堿,甜餡吃堿要稍為重一點,因為糖是酸性的,而鹹餡則應略輕一點,因為鹽是呈堿性的。
施堿量的多少是酵面制品質量的關鍵。堿量多了,色澤發黃,味道苦澀,維生素損失也多;堿量少,酸味重,發硬,不爽口。
隻有堿量施放适當,才會體現酵面制品的特色。施堿量多少可參見杜德春兌堿原創文獻。
三、鑒定面團中施堿正确與否的幾種方法
1.揉酵法
在揉酵時,以手上的感覺來确定吃堿的程度,如酵面粘手無勁,是欠堿;勁過大且滑手是重堿;有一定勁力,不粘手,揉時柔軟疏松是正堿。
2.嗅酵法
用刀切開或用手抓一把酵面聞一下,聞到酸味是欠堿聞到堿味是重堿;沒有酸味,而有酒香是正堿。
3.看酵法
用刀切開酵面,看内部孔洞。洞大而多,且大小不一呈橢圓形的是欠堿;洞細小而密,呈扁長形的是重堿;洞孔均勻,呈芝麻大小的,表示吃堿正确。
4.拍酵法
在揉面的時候,用手輕輕地拍酵面,聽其發出的聲音為松而空的“撲撲”聲,是欠堿;發出堅實闆硬聲的是重堿;發出脆而響亮的“膨膨”聲的正堿。
5.試樣法
行話叫做打樣子。取一小塊吃過堿的酵面,放在籠格裡蒸熟,然後觀其領色。
顔色潔白,飽滿者是正堿;表面有結塊,色灰白的是欠堿;色黃,表面幹燥,而且有裂紋的是重堿。
蒸時要恰到好處,沒有蒸透,或蒸過頭,都不能反映出吃堿的正确程度。
試樣法除蒸制外,還有烘烤法、烙樣法等。
另外,有些條件好的單位,還采用化學試劑和儀器進行鑒别,這裡就不贅述了。
四、吃堿的成色及處理
經過蒸制成熟的點心其外表幹爽,色澤濃白,内層孔小而勻,有甜香味,手捏松泡的稱為正堿,在成色上定為十成堿。如達不到十成的即為堿小,稱為欠堿;超過十成的,即堿大,稱為重堿。
欠堿與重堿的酵面都要根據其成色程度進行處理後,才能進一步制成點心成品。吃堿的成色及處理的具體方法如下:
1.欠堿
(1)五成堿:在籠内是白色,出籠後變油色,體積縮小一半,捏時粘手、起筋,應補加堿水量的十分之五。
(2)六成堿:油青色明顯,白色處少,酸大,粘牙,起筋,應補加堿水量的十分之四。
(3)七成堿:白色多,但表面仍有水印點,内有空洞,有酸味,捏時松泡,掰開内層起闆,應補堿水量的十分之三。
(4)八成堿:色銀白,外松泡,表面有油光,有少許。
酸味,内帶暗色且硬,有些粘牙,應補加堿水量的十分之二。
(5)九成堿:色較白,酸氣小,有面香味,不粘牙,捏時松泡,應補加堿水量的十分之一。
2.重堿
(1)十成半堿:色微黃,有小紋,表面幹粗,有堿味,掰開内層一邊凹,一邊凸,吃口微苦澀,應增加酵面團大小的二十分之一大酵面減堿。
(2)十一層堿:色深黃,有深絞,有裂縫,堿味濃;捏時發緊,吃口苦澀,應加入十分之一的大酵面減堿。
酵面吃堿後,經鑒定為欠、重堿時,除用以上方法來處理外,如遇重堿,不急用時,還可以讓酵面靜置一段時間再用,行話叫“走堿”,急用加入一些白醋去堿中和。
五、堿水的制法與鑒定
日常使用的堿水是食用堿加入水調制而成的,其制作方法常用的有三種,即浸堿,煮堿和焐堿。
1.浸堿:浸堿是最常見的一種,其制作方法是:堿50斤加水25~30斤,熱天放冷水,冷天放溫水。加水後不時地進行攪拌,使其溶解。熱天泡二天即可使用,冷天需放在溫暖的地方,浸泡5~6天後才可使用。
2.煮堿;在急需用堿水時,可用高溫來煮化堿。由于煮堿極可能使堿濃度超過飽和度,因此施堿量不易掌握,使用時要特别注意。煮堿時,堿水不能燒開,燒至堿化即可。
水與堿的比例要掌握準确,堿水一定要冷透後再使用,否則熱濃堿施入面團遇冷結晶,會使面團出現黃斑。
3.焐堿:焐堿就是将配好的堿與水裝入一隻傳熱性能良04
好的器皿内,存放在有一定溫度的地方,不使冷卻,使堿慢慢溶化。這樣當夜浸入,隔天便可使用,很為方便。
施堿的堿水濃度一般應在40度左右為宜。
堿 水 在使用前,應對其濃度進行鑒定。檢驗堿水濃度的方法很多,可用試劑或儀器等測試,但通常是以發酵面團來檢驗,即取一小塊面團放入堿水中,慢慢浮起的已滿40度,浮得很快,且大部都在堿面上的已超過40度,下沉的則未滿40度。
超過的可加入一些水,不足的可加堿,繼續浸制。
有時也可高于或低于40度,這時要根據情況适當增加或減少施堿量,冬天一般濃度要低于40度。
六:堿在不同品類的發酵面團中的作用與應用
①饅頭用堿
②包子用堿
③花卷用堿
④面包用堿
⑤燒餅用堿
⑥酥餅用堿
⑦油條用堿
⑧麻花用堿
⑨焙子用堿
⑩烙餅用堿等。
杜德春:焙烤食品工藝技術首席工程師博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