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吉利商用車隆重發布2020新造型遠程E12純電動客車,很多讀者紛紛表示:此前不是有宇通E12,這怎麼又來一個E12?是不是誰都可以叫E12?對于産品本身筆者不做過多筆墨,但在客車産品型号的命名上,卻有一些行業做法值得玩味。網絡有雲,人人都可以“做個快樂的胖紙”,而能把一款大家夥的客車産品“起個快樂的小名”也是有趣之事。
自2015年國内新能源汽車銷量爆發後,行業結合此前汽車理論的相關介紹,迅速達成了“共識”:E/electric一般指代純電動,H/hybrid為混合動力,F/fuel-cell為燃料電池,這也成為客車産品在新能源早期的通行代号。2017年,工信部發布了GB/T 19596-2017《電動汽車術語》,其中對各種技術路線的新能源汽車進行了詳細的定義,純電動汽車BEV(battery electric vehicle)、混合動力汽車HEV(hybrid electric vehicle)和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正式定名,也為汽車行業提供了準确依據。不過E/H/F三個字母已深入人心,在社會化傳播中也不必追求完全的專業化,因此這依然是最簡潔有效的表達方式。
雖然本次吉利将新品命名為遠程E12,然而另一個事實是,宇通客車早在2014年11月便批量注冊了“宇通E”系列商标,并在日後的宣傳中反複使用。出于口頭傳誦的習慣,大衆在說“宇通E系列”時多省略了前面的企業名,直接用“字母 數字”的簡稱代替。伴随着宇通新能源客車銷量的擴大、産品能見度的提升,進一步強化了公衆心中“E12就是宇通車”的感覺”,以至于在提到E系列時,人們第一反應總會和宇通車有意無意的挂鈎,這也是宇通的先知先覺所在。
宇通“E系列”注冊商标由“宇通 E 數字”三部分組成,“宇通”字段的加入使得商标更具企業專有特性,也是為了避免注冊失敗的有效手段,而從7到18的數字也與客車常用的長度段保持一緻。類似的還有宇通在2016年1月申請注冊的“H系列”,讀者有興趣可自己查詢。不過宇通的這套組合商标并不包括“宇通E6”或“宇通E5”,理論上說,不論是早期利用威斯達V-Star改制的(老)E6 ZK6641BEV系列,還是目前很火的新E6 ZK6650BEV系列,并無注冊商标的支撐。不過早在2014年,客車行業的确沒有5-6米級純電動産品,這也不是疏漏。當然更重要的是,客車行業目前依然隻有宇通對此類車型代号進行了系列化商标申報,其他企業隻有零星的試水行為而未能成氣候。總體而言,客車業在“注冊商标”這一知識産權領域依然處于待開發階段,少有企業将其列為議事日程,即便有也多是品牌管理部門為了傳播便利性而起的内部“小名”,距離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化宣傳與公衆普遍接受還有距離。
也許是宇通的E系列過于深入人心,後來的其他客車企業大多采取“繞着走”的策略,即通過增加前綴或者尾綴以示區别。例如,中通客車2015年銷量超過6千輛的ZE66系列、近千輛的ZE81系列(輕型車公司作品),即通過加入Z字頭予以區别,也很容易讓人識别這是Zhongtong之意。不過在後續推廣中,中通并未強化這一概念,而是如十幾年前的“凱撒Caesar-凱越Lreator-凱馳Catch”子品牌做法,現在用“世騰Spring-世軒Elegance-世嘉Magnate”這些中英文名稱對産品系列進行識别。2019年底,中通推出新一代“城市之光”公交系列,在幾經推敲後也定名為N系列,現在也有了N10、N12和N18,或許是其在風采Fashion後正式啟用的“小名”吧。
海格客車2016年推出“羅卡”品牌理念,也對其新能源産品進行了系列命名,不過時至今日我們依然揣摩不透這一規則,似乎是座位客車用ER前綴,公交客車用E G的組合,最近推出的蔚藍系列則采用了A字頭,大約是Azure的縮寫。與早年的“S、U、V、H”命名規則不同,海格客車目前尚未對新一代的“小名”進行系統規範,不過始終有愛好者将海格客車的某款造型稱為“羅卡”,從企業産品圖冊中我們不難發現,這一觀點并不準确。羅卡是海格客車一種企業品牌理念,是Low-carbo Life低碳生活的音譯,而非對産品的命名,更不是對某款造型的定義,如果想當然的進行套用也難免失效。
還有一個必須提及的客車企業,這就是曾經獨辟蹊徑的比亞迪商用車,因其創造了一套與衆不同的命名方式也廣為各界熟知。2009年比亞迪進軍客車行業、推出了K9純電動公交産品,在後來的産品系列化中,我們大緻得出了其命名規律:K表示公交,9表示12米級、8表示10米級、7表示8米級、尾綴S表示雙層等等。這種更貼近乘用車的命名法固然高大上,但數字與車長的錯位排列,讓受衆總是需要反應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在今年7月28日的比亞迪新一代公交産品發布會上,三款産品的代号也回歸客車行業慣例,采用了通俗易懂的命名法:B代表公交Bus,10/12代表車長級别,尾綴D代表雙層Double。
其實話題至此讀者應該也明白,“E12”、“H10”之類的産品代号并不歸任何一家企業所有,也不是獨有的注冊商标,各家都可以放心使用而不用擔心侵權。隻是由于宇通産品過于強勢和流行,以至于給大家造成了錯覺,導緻後來的中通N10、海格A10、比亞迪B12們都要表現出産品代号的差異化,這也是與競争對手有效區隔的措施。而本次吉利遠程E12的叫法也完全符合行業事實,畢竟隻要加好定語,就不會引起任何沖突。不過宇通在推出新一代公交的宇光和宇威系列後,也搶占了I和U兩個字母,考慮英文字母隻有26個,在先入為主的概念下,其他企業的可選方案似乎也沒有那麼多,是不是應該加快占位?
類似的還有中車時代電動等企業,但主要是新能源産品,其實常規客車也有此類代号規則,宇通客車依然是代表,以下結合兩款實際産品進行說明。
2017年宇通推出的模塊化高端客運車型ZK6128HQ系列,就曾采用了C12的産品代号,這裡的C指代的是Coach,即座位客車的通用表述,而在中客ZK6906H5Y的C9,以及中巴ZK6729DT5的C7等車型上,筆者也曾見過類似的标識,隻是後續企業未做大規模宣傳而已。但能用C系列的産品代号,其實也是最接近行業通行理解的做法,至少一經提起大家就能反映出大緻是什麼車型,或許這也是客車産品代号中的一種“世界語”吧。
對于校車産品,宇通則在第三代校車上全面啟用了S系列産品代号,筆者在2018年就曾遇到其最小的19座B票幼兒校車ZK6535DX53,使用“S5mini”的标識代替了略顯冗長的型号貼。這裡的S顯然是指School bus,而mini也是宇通為了區分同一長度段的不同車型做的後綴,也簡寫為M、即S5M。由于5米級校車還有ZK6575和ZK6595兩款細分産品,各自命名為S5和S5L,而後者的尾綴L也是Long加長車身之意,與乘用車看齊。
宇通數年前重金打造的高端中巴T7,經過多年的市場培育和反複宣傳,目前成為可與豐田Coaster相提并論的國産高端中巴,樹立起了自己的形象,這也是一種成功的産品代号,并且“宇通T系列”也有注冊商标支撐,完全可以一戰。至于近期更著名的宇通CL6/CL7,由于這是一種用客車思維、輕客标準打造的準VAN類車型,筆者未将其歸類為傳統的大中型客車産品,而是視為沒有國外原型車的一種自主型輕客。不過讀者亦可探讨一下CL代号究竟是何含義,C是Coach相對好理解,而L是Luxury豪華之意嗎?
客車産品代号主要是指英文和數字的結合,因而一些大家熟悉的中文名稱則不在此列,例如金龍龍威、金龍捷冠等,這屬于另一個話題,筆者也會擇機進行系統盤點,為客車業增添一些娛樂性。(完)
圖:文:C3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