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曆?
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緊張地四處張望,生怕路人看到你的狼狽;
開會時,無意間說錯了話,一整天都心神不甯,以為同事們議論自己;
考試後,拼盡全力卻還是落榜了,總覺得别人指指點點,說自己無能……
這些,就是心理學上的“聚光燈效應”。
“聚光燈效應”,又叫“焦點效應”,是1999年康奈爾大學心理學教授季洛維奇和薩維斯基提出的概念,指人們不經意間把自己的問題放到無限大,在出醜時,總以為别人都會注意到。
如果你一直盯着自己的一言一行,習慣放大自己的問題和失誤,就會導緻内心惴惴不安。
其實,摔了一跤,很快爬起來就好,周圍的人并不會多留意;
開會說錯話,後面盡量彌補和改進,同事也不會刻意嘲笑你。
考試落榜,大不了重新再來,旁人也并不會故意落井下石。
走過半生才明白,與其緊盯着自己的過失,給自己施壓,不如打開視野,活出豁達。
聽過一個故事。
有個表演藝術家生于一個大家族中,每次吃飯,大家圍坐一起,熱熱鬧鬧。
有一次,他突發奇想,把自己藏在餐廳的櫃子裡,他以為,大家看不到他,一定都着急忙慌四處找他,可能無心吃飯,更無心思聊天吧!
誰知,親朋好友在酒足飯飽後,都各自離去,根本沒人注意到他的缺席。
又餓又喪的他,隻能灰溜溜走出櫃子,吃些殘羹冷炙。
他恍然大悟,不要高估自己和任何人的關系,你在别人心中的地位,遠沒有想得那麼重要。
史蒂芬·都伯納有句名言:“年輕的時候,我以為所有人都很關注我的行為。而事實卻是,沒有人在乎我在做什麼。”
年輕時,我們總幻想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渴望自己的一言一行被人關注,也對他人的細微反應耿耿于懷。朋友沒有及時給我點贊,會傷心失落好一陣子,認為對方不夠朋友,不懂我;同事說了幾句客觀建議,就認為對方看不起我,生氣好幾個晚上,輾轉難眠;
領導批評了兩句,就抱怨對方無視自己的努力,頹廢好幾個星期,無心工作。殊不知,我們不過是芸芸衆生中平凡的個體,沒有想象中那麼重要。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宇宙,都在為一地雞毛的生活而奔波努力,着實無心參與他人的生活。
古語道,水低成海,人低成王。
要把自己看輕一點,踏踏實實努力,一點一滴耕耘,默默努力證明自己。
不高估自己的分量,才能放下對别人的期待,找回内心的甯靜。
認清自己,收起自己的優越感,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人生智慧。
豆瓣上,網友@李大川訴說了自己的苦衷。
他是一名高三學生,生活中時時小心,步步在意,每一天都過得很辛苦。
學習累了,課間想趴着小睡一會,但害怕同學嘲笑他不努力,他總是強忍着困意,心不在焉地看書。
課堂上,沒有回答好問題,他覺得同學肯定都在幸災樂禍,看誰都像在嘲笑自己,變得誠惶誠恐。
被老師批評了一句,便以為老師以後再也不喜歡自己,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喪失了學習的動力,成績也越來越糟。
甚至在文具店買東西,他都要緊張地瞄一眼四周,生怕逗留時間太長,引起老闆的誤會。
看到他的故事,真的很不是滋味,卻也默默認同。
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同,不希望被貶低和忽視,所以無形中,我們的行為就以對方的滿意度作為參考指标。
到頭來才發現,一味在意别人的眼光,隻會讓你人生處處設限,在别人為你畫的圈圈裡,自怨自艾,裹足不前。
狄更斯所言極是:“選擇好自己的路,不管别人的流言蜚語,最重要的是,做最好的自己。”
别人的非議,如同人生路上的雜草,有時會絆你一腳,讓你停滞不前;有時會遮蔽你的雙眼,讓你看不清前方的路,有時還會割傷你的四肢,讓你痛入心骨。
我們隻有剔除雜草,抛開幹擾,才能輕裝上陣,一點一滴的沉澱,成就最閃亮的自己。
如何規避“聚光燈效應”帶給自己的困擾?不妨試試以下三個技巧。
1) 暗示自我
看過一個故事,一名叫杜德利的患者是職業拳擊手的陪練,又高又壯,因為失眠前往醫院看病。
剛進門,杜德利就扯着嗓子喊:“該死的,快給我拿一瓶安眠藥!”
不巧,醫生找了半天,發現安眠藥竟賣光了,但又不敢惹怒他,就随手拿了一瓶維生素片遞給他:“做個好夢,先生”。
意外的是,杜德利回去後,借助這瓶維生素片竟然睡了一個好覺。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提到,一個人的心靈,會引導他的行動。
有什麼樣的心理,就有什麼樣的行為。
出糗時,不妨暗示自己:“大家都很忙,我其實沒那麼重要”,來弱化自己的重要性;
活動前,告訴自己:“緊張是很正常的,别人肯定和我一樣緊張”,來消除内心的不安。
經過長期的刻意訓練,當再次身處聚光燈時,就不會有太大的壓力,也不會因為過于在意别人而無所适從。
2) 轉移注意力
出洋相後,我們常覺得尴尬、失落,甚至好長一段時間都無法釋懷。
這時,不妨嘗試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自己喜歡的,或是有意義的事情,用快樂、積極的情緒來抵禦失落情緒,憂愁很快就會煙消雲散了。
我們可以用跑步來宣洩心中的憤怒和壓力;可以通過畫畫沉靜内心,平和心态;也可以約上三五好友聚會聊天,将内心郁結一吐為快。
通過做有意義的事,看到自己的優秀和價值,反觀他人的流言蜚語,便不足挂齒了。
3)看淡他人評價
王璐在《脫口秀大會》上說:“我從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我就要做生活的甲方。”
是的,别人隻是你生活的旁觀者,你自己才是生生活的掌舵人。
每個人經曆不同,三觀各異,懂得包容和接納别人的眼光,也是一個人成熟的體現。
無論他人是言者無意,還是聽者有心,都無須過度解讀。
隻要自己不在意,大事能化小,小事能翻篇,如果太在意,小事也能成為暴風驟雨,掀翻你的生活。
管不住别人的嘴,我們就專注走好腳下的路。
周國平曾說:
如果痛苦,隻因為你在乎,愈在乎就愈痛苦。
隻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傷不了。
茫茫人海中,我們沒有那麼卑微,也沒有那麼偉大,不用追随别人的眼光,亂了自己的方寸。
不在意,不迎合,不委屈,做真實的自己,你的人生才會自由而灑脫。
不念于心,才能百毒不侵。
作者 | 蛋蛋媽
圖片 | 視覺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