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環境污染,人們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大氣、土壤、水等方面,但噪聲污染作為一種看不見、摸不着的存在,對我們造成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作為一項嚴重的“城市病”,噪聲污染也日漸成為現代城市生活中的焦點問題。
“我想靜靜”确實難
噪聲污染正在成為城市環境的短闆。根據環境保護部日前發布的《2017年中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報告》顯示,2016年相關部門共收到環境投訴119.0萬件,其中噪聲投訴52.2萬件,占環境投訴總量的43.9%。而且,越是大城市,噪聲污染就越嚴重。
從環境保護角度而論,凡是人們所不需要的聲音統稱為“噪聲”。噪聲的來源複雜,除了來自日常的建築工地、道路交通之外,夜間戶外的大排檔、小區裡的廣場舞等活動,也都可能成為噪聲的污染源。
在本應萬籁俱寂的夜晚,噪聲的問題往往顯得尤為明顯。2016年,全國共有30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報送了功能區聲環境質量監測數據,各類功能區共監測晝間、夜間共21624點次。其中,晝間總點次達标率達92.2 %;夜間總點次達标率為74.0%。
最吵鬧的“健康殺手”
噪聲不隻是“擾民”而已,相關醫學研究表明,噪聲污染對人體健康會産生很大的影響。世界衛生組織和歐盟合作研究中心公開的《噪音污染導緻的疾病負擔》報告指出,噪聲不僅會讓人煩躁、睡眠質量變差、頭暈,更會引發心髒病、學習障礙和耳鳴等疾病。噪聲污染已成為僅次于空氣污染的影響人體健康的環境因素。
根據我國相關标準,居民住宅區白天的噪聲值不應高于55分貝,夜晚不應高于45分貝;且即便是在交通線路周邊區域,白天的噪聲值也不應高于70分貝。但随着經濟社會發展,我們所生活的城市正在變得日益喧嚣。以交通噪聲為例,2016年直轄市和省會城市晝間道路交通噪聲監測結果顯示,哈爾濱、沈陽、濟南等城市都已受到嚴重的交通噪聲污染,白天平均等效聲級均達70分貝。
治理噪聲,需各方發力
當前,國家相關部門和各級地方政府也在積極采取各項措施,加大環境噪聲污染的防治力度。2016年,共印發29部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相關法規、規章和文件;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了功能區聲環境質量、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和晝間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等三項監測工作,覆蓋近8萬個點位;各級地方政府還開展了環境噪聲自動監測、“綠色護考”行動等工作,為改善聲環境質量提供保障。
除了有關部門的城市治理層面,目前城市噪聲問題也逐漸引起了廣大民衆的重視。在各類環境噪音的投訴中,建築施工投訴高居榜首,排在其次的則是社會生活噪音,即酒吧、KTV、商業、鄰裡等。
對建築施工産生的夜間噪音,有明确的施工規定,隻要足夠重視、嚴格執法,監督起來并不困難。更難的反而是社會生活噪音,音源複雜、管理多頭,且公衆往往既是受害者,又是噪聲的制造者,更難厘清其中的責任。
那麼,作為普通居民,應該怎樣維護自己的安甯生活?有關專家指出,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權益,例如北京市規定法定休息日、節假日全天及工作日12時至14時、18時至次日8時,禁止在居民住宅樓内進行有噪聲的裝修;其次,如遇噪聲問題,可撥打環保部12369熱線進行舉報;同時也要加強自律,從自身做起,提升環境公德意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