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歐洲電價走高看法

歐洲電價走高看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08:16:09

今夏,全球多地頻現缺電現象。

在國内,受持續高溫幹旱天氣影響,中國水電第一大省四川供電受到影響。根據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數據,高溫天氣導緻7月水電來水偏枯四成,8月以來偏枯五成,再疊加負荷增長,緻使四川工業企業限電限産。除了川渝地區,安徽、湖北、浙江、江蘇等長江中下遊多省份也紛紛采取限電限産措施。

與此同時,全球其他國家也出現電力危機,歐洲今年前7個月的水力發電量比去年同期減少兩成,挪威、意大利、法國、西班牙等地水電産量驟減,疊加國際局勢影響,歐洲多地遭遇電價飙升、電力短缺和頻繁停電問題。據國際能源署報告,2022年上半年,全球主要電力批發市場的價格指數達到2016-2021年上半年平均水平的兩倍,其中歐洲許多地區的電價增長超三倍。

國内和世界其他國家的缺電現象有何不同?不同省份、不同國家主要發電來源有何不同?缺電現象是否還将持續?存在哪些影響因素?如何應對?通過梳理電力相關數據,南都大數據研究院帶你看全球電力系統的變化與挑戰。

極端高溫疊加幹旱觸發國内川渝地區、長江流域電力緊張

在中國,發電的能源以煤炭為主,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次之。從影響範圍看,今年出現的電力緊張主要集中在川渝地區,以及安徽、湖北、浙江、江蘇等長江中下遊省份。

因我國地勢複雜、山川、河流衆多,加上近年來環境保護措施的推行,四川等地發電因地制宜,主要以水電為主,今年前7月水力發電量也排全國第一。在今年波及全球的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下,西南多地出現極端高溫幹旱天氣,降水量減少,導緻水電來水量減少,疊加夏季高峰用電量需求激增,部分地區因此出現缺電、限電的局面。

歐洲電價走高看法(歐洲區域市場電價增長超三倍)1

同時,四川還承擔了西電東送、保障沿海地區工業正常生産、居民用電的任務,原來主要支援江浙等華東地區,這些下遊省份因此受波及。根據中電聯數據,四川今年前7月共送出電量97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6.8%,電力輸出量位居前三,僅次于内蒙古自治區和雲南。

歐洲電價走高看法(歐洲區域市場電價增長超三倍)2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向南都記者表示,今年四川出現的供電緊張屬于局部短期現象,中國并未有全局性的電力危機,與去年因“能耗雙控”等原因人為限電不同,今年主要受極端高溫幹旱天氣影響,區域水力發電量出現下滑,但電力消費受限區域比去年小,不能以局部代入整體。

8月25日,四川省政府召開電力保供相關會議,會議将事件稱為電力保供“遭遇戰”,并表示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同時強調川東川南一些地區高溫還将持續,要争取外電支持,還要提前謀劃迎峰度冬,挖掘省内煤炭資源增量,繼續擴大省外煤炭資源,保障電煤。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上半年,全國共發電39631.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其中,内蒙古自治區、山東省、江蘇省、廣東省為發電量最大四省,利用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産生電能的火電仍占據全國發電主力。

在傳統火電之外,核能、風能、太陽能在一些省份也占據相當比例。例如,作為全國核電第一大省,廣東省上半年所發核電約占總發電量的五分之一。此外,包括風能、太陽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也在一些省份也占到總發電量的10%至15%,如内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河南省等。

歐洲電價走高看法(歐洲區域市場電價增長超三倍)3

歐洲電價走高看法(歐洲區域市場電價增長超三倍)4

歐洲電價走高看法(歐洲區域市場電價增長超三倍)5

疊加國際局勢影響的電力危機歐洲多國重啟煤電

從世界範圍看,受高溫幹旱影響水力發電的還有歐洲多國。據法國電力公司數據,今年1月以來,在占全國水電裝機容量七成以上的地區,水力發電量減少了60%。意大利水電廠所在地河流水位今夏降至70年來最低水平,意大利公用事業聯合會統計該國水力發電今年前5月同比減少四成。挪威的水電儲備也受沖擊,據挪威水資源和能源局數據,該國今夏水庫蓄水率低于過去20年的平均水平。

“比較來看,高溫是共同因素,但當前歐盟還需應對更多沖擊,屬于真正的電力危機,這裡主要存在兩點不同。首先,除了政府執行力問題,不同于中國工業用電大、居民用電小,歐盟的用電比例特點難以讓電于民,這是一大差異,如果從工業挪電過來,沖擊非常大,應對很難。其次,現在疊加俄烏沖突帶來的能源短缺問題,歐盟的油和氣受影響,它天然氣主要是用來發電的,俄氣一斷就缺很多。”林伯強分析稱。

極端天氣整體會推升用電需求,同時,多國電力危機的影響因素不僅是極端天氣。國際能源署報告表示,受俄烏局勢影響,多國處于能源危機中,電力部門成為受影響最嚴重的行業之一,這對于正經曆嚴重能源市場動蕩的歐洲、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尤為明顯,供應中斷、燃料價格飙升給脆弱的電力系統帶來巨大壓力,并導緻區域停電事件。

多地電力市場價格持續飙升。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歐洲的平均天然氣價格是2021年同期的四倍,而煤炭價格是2021年同期的三倍多,推升了許多市場的批發電價。國際能源署全球主要電力批發市場的價格指數達到2016-2021年上半年平均水平的兩倍。

由于高昂的天然氣價格和供應限制,煤電正在取代天然氣發電,特别是在尋求結束對俄羅斯天然氣進口依賴的歐洲國家。為了确保俄烏沖突後的能源供應,一些歐洲國家推遲了煤炭逐步淘汰計劃,并取消了之前對煤炭的限制措施。以德國為例,作為氣候承諾的一部分,德國去年曾計劃到2030年逐步淘汰煤炭使用,使用天然氣來緩解煤炭和可再生能源之間的過渡,但今年8月,德國能源巨頭Uniper宣布将重啟原來停用的煤電廠。歐洲多國重啟煤電的“回頭路”行為遭遇一些氣候非政府組織批判。

若局面未有轉折,林伯強表示:“如果要從其他地方買油氣,也需要基礎設施,短期内隻能用煤電、核電來替代。他們隻能持續到把新的基礎設施建好,比如從加拿大進口天然氣,把加拿大跟歐盟之間的連接點建好,總而言之,得有替代才能去掉煤炭等能源。”

全球電力消耗逐年增長工業用電成主力

據國際能源署統計,全球電力消耗在過去50年裡增長近4倍,其中,工業用電占據總消耗量超四成。此外,商業和公共服務用電也占了總電力消耗量的兩成。

歐洲電價走高看法(歐洲區域市場電價增長超三倍)6

作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中國電力消耗的主力是工業生産,高于同期全球工業用電量平均占比。“這是讓電于民的結構基礎,隻要從工業挪出一些給居民,就可以守住民生用電。”林伯強表示。

據中電聯數據,2022年1至7月,全國産業用電共41717億千瓦時,同比上漲1.1%,城鄉居民共用電7586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5.4%。在産業用電中,以制造業、采礦業、建築業等為主的第二産業是用電主力,共計用電32552億千瓦時,占第一、第二、第三産業總用電量的78.0%。

歐洲電價走高看法(歐洲區域市場電價增長超三倍)7

其中,制造業共用電24281億千瓦時。化工行業、有色金屬行業、采礦、冶煉行業和建材行業是第二産業中所需電量最多的産業。在2022年上半年,化工、有色行業的用電量同比上漲5.2%和2.5%,而黑色行業和建材行業則分别下降4.3%和4.4%。

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的2022年1月至7月的用電量同比上漲則超過了傳統的四大高載能行業。其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同比上漲17.9%,醫藥制造業同比上漲9%。

電力需求推動煤炭使用量全球加快清潔能源轉型成挑戰

國際能源署預計,2022 年全球用于電力的煤炭使用量将有所增加,由電力需求推動。該機構能源市場和安全主管表示:“各國政府不得不采取緊急措施來應對眼前的挑戰,但他們也需要專注于加快對清潔能源轉型的投資,作為對當前危機的最有效持久反應。”

數據顯示,以煤炭、石油、天然氣為主的化石燃料在過去30年為全世界發電主要能源來源,在2019年占據全球發電量的63.3%。而包括水電、風能、太陽能、地熱能和潮汐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比例逐年增加,占據2019年全球發電量的26.5%。世界對于傳統化石燃料的依賴依然比較嚴重。

歐洲電價走高看法(歐洲區域市場電價增長超三倍)8

歐洲電價走高看法(歐洲區域市場電價增長超三倍)9

在“雙碳”背景下,我國将大力發展光電、風電、水電、核電等清潔能源,從近年數據看,能源結構也在不斷調整。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過去十年來,中國原煤生産占比持續下降,水電、核電、風電等一次電力生産占比逐年提升。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8443萬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産1618萬千瓦,8443萬千瓦相當于近4個三峽電站的總裝機容量。其中,風電和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容量同比也有所增加。

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政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林衛斌指出,滿足碳中和目标的能源轉型要求大幅度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電力系統将呈現深度低碳化特征,預計非化石能源發電比重将由當前的三分之一提高到2050年的84%-90%。此外,為支撐非化石能源規模化發展,能源開發利用模式需要由傳統的集中式轉向去中心化模式,能源電力系統形态将迎來深刻變革。

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受關注“虛拟電廠”概念再度變熱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四川部分區域限電引起了輿論關于合理安排、調配電量的相關讨論。電網的彈性、兼容性和儲電能力受到廣泛關注。在2021年,美國得州曾因未接入美國兩大電網,本州電網斷電、故障時無法盡快從其他州獲得電力,導緻至少240人因冬季暴風雪而喪生。

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電網,電力裝機量和發電量均為世界第一。國家電網在2022年以4606億美元的收入位列世界500強第三,僅次于沃爾瑪和亞馬遜。但從各地的資源屬性、電力潛能來說,國土廣闊、地形、氣候、資源差異大,各地發電方式迥異,局部地區短期出現電力短缺的情況并不罕見。

為了應對類似情況,“虛拟電廠”概念今夏被帶熱,其可以基于大數據調度發電量,提高電網運行效率,多地已提出規劃并布局,國内首家虛拟電廠管理中心今年8月26日在深圳成立。據林伯強介紹,“虛拟電廠”并非新概念,早在二十年前就被提出,主要通過節能減排和優化配置,讓供需更加緊湊,“目前把這個概念再提出來,新的技術會賦予它不同的使命,會有好處,但其實難以現在極端氣候導緻的問題。”

在電力緊缺中,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也備受關注。據了解,南方區域電力市場今年7月23日已經啟動試運行,覆蓋範圍包括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海南等五省區,涵蓋電力中長期、現貨、輔助服務交易。試運行當天,市場化交易電量達27億千瓦時。預計今年全年,南方區域電力市場累計市場化交易電量将達到1.11萬億千瓦時,接近廣東、雲南、貴州三省2021年的全社會用電量總和。

就全局而言,林伯強認為,短中期内,中國能源安全的主要挑戰是極端天氣引發的局部能源供應不足,以及石油對外依存度較高,應從電網建設、電源多元化以及發展電動汽車等方面進行應對。而中長期面對的是風電光伏大比例接入後的電力安全供應問題,需要将能源轉型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從生産側和消費側同時發力。在生産側加大儲能配比,為風電光伏提供穩定的保障;在消費側,需要逐步改革電價機制,讓消費者更多參與電力穩定供應。

出品:南都大數據研究院

數據采集分析:林芯芯

設計: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國家能源局、中電聯、國際能源署、挪威水資源和能源局、意大利公用事業聯合會、公開報道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