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廣州市水污染治理存在的問題

廣州市水污染治理存在的問題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04 06:18:12

廣州市水污染治理存在的問題(重現碧水藍天廣州治水的)1

南都訊 記者陳燕 實習生陳卓睿 通訊員趙雪峰 “我親眼目睹歐陽支湧從以前孩子們玩水嬉戲的小溪變成了臭水溝,卻沒想到它還能變回來,晚上還能看到螢火蟲。”12月24日,在車陂湧的歐陽支湧碧道上散步的退休老人羅先生是如此評價家門前的治水成效的。

在廣州這座“水”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裡,穿城而過的珠江和無數大大小小的河湧小渠構成了這座城市的血脈。随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化和工業化持續推進,水污染問題日益嚴峻。“十三五”以來,廣州市持續推進黑臭水體治理、污水廠建設、碧道建設、合流渠箱改造、排水單元達标、珠江堤防改造、海綿城市建設等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147條黑臭水體基本消除黑臭,并入選首批國家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時隔多年廣州重現晴日“白鹭成行”、夜晚“流螢飛舞”的美麗景象,實現了城市水生态功能的系統性修複,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顯著提升。

雨污分流

河湧閘門不再關閉

車陂湧自北向南,流經9個街道、9個城中村,支湧和暗渠23條,主湧長18.6公裡,支湧長48公裡,流域面積80平方公裡,常住人口60多萬,是廣州市列入國家監管平台的147條黑臭水體之一。

“以前廣州在雨季的時候就有很多的‘水浸街’黑點,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雨污分流做得不到位。”天河區水務局計劃資金科科長李淳钊介紹,車陂湧流域的日均排污量18.3萬噸裡,大約有一半(9萬噸)的污水會直接排入河湧,其中城中村污水(44%)和小區污水(29%)就占了大部分。

對此,車陂湧流域的污水治理直接從源頭抓起。通過建設47.6公裡支管網,車陂湧上遊6條支湧和植物園湧等實現了清污分流,同時還引入清水(山水)4.6萬噸/日。另外,大觀淨水廠的“上線”使污水處理能力增加了20萬噸/天。在料峭的冬日,車陂湧及歐陽支湧河灘上的鮮花卻仍在怒放,魚群在清澈的河道中追逐嬉戲,治水帶來的生态恢複成效被市民們看在眼裡。

根據廣州市委書記張碩輔和市長溫國輝近日共同簽署頒發廣州市第9号總河長令,要求2023年底前完成全市443條合流渠箱雨污分流改造工作,是廣州市持續深入打好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大措施。而海珠區北降湧已經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北降湧位于海珠區南石頭街道,全長1513米。從前,這條“斷頭湧”水源完全來自珠江的倒灌,一道防污閘阻隔了地下暗渠中的污物和河道裡的江水。但在雨季,為了防洪的需要,閘口就要打開洩洪,此時污水便随之排入北降湧,嚴重影響湧内和珠江後航道東塱斷面的水質。

廣州市水生态建設中心副主任資惠宇介紹,為解決北降湧排水系統不完善等“陳年舊賬”,海珠區通過對北降湧的排污口溯源改造,從源頭上推進清污分流工作。其中,分别整改暗渠排口26處,明湧排口8處,實現了“源頭減污、源頭截污、源頭雨污分流”。截至目前,共新建管網33983米,其中雨水管16123.3米、污水管13330米、立管4530米,實現雨污各行其道。

曆經335個日夜的攻堅克難,通過工程建設,有效截流0.337萬噸/天的污水進入明湧、暗渠,恢複北降湧暗渠排雨水功能,并解決了流域内南邊社區、基建新村、莊頭社區等曆史水浸點。同時流域内部分排水單元已實現雨污分流,雨水污水各行其道,雨季溢流污染得到有效削減,北降湧水質顯著提升。“目前,‘閘常開、水常清、岸常綠’就是北降湧的常态。”資惠宇說。

強效治污

廣州新(擴)建6座污水處理廠

在白雲區石井河邊,張村以南,有一個美麗甯靜的公園。園中有一處半月形的小池,池中水草與鮮花交相輝映,更有白鵝和野鴨在沙洲上休憩。而在公園的底下,卻隐藏着石井淨水廠的無數玄機。

“污水處理廠是治污工程的末端,是非常關鍵的環節。”資惠宇表示。據介紹,作為廣州占地面積最大的地下污水處理廠,石井淨水廠規劃用地面積為15.37公頃,而廠内的污水處理主要工藝流程均布置在廠區地下區域,數十個功能各異的設備間、處理構築物組團化、集成化、模塊化,有機組合為預處理區、生化區、泥區等六個模塊,中間布置行車通道、檢修通道和綜合管廊,構築物和設備間在不同标高上層疊布置,便于安全生産管理。與比同類工藝、同等規模常規地面污水處理廠用地節約30%。

2019-2020年全市新(擴)建污水處理廠18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99萬噸/日,全市污水處理能力達約769萬噸/日,躍居全國第二,污水處理能力超過全市日均自來水供應量,補齊了廣州市污水處理能力短闆。1座在建污水處理廠(花都大陵淨水廠)年底完成主體工程和設備安裝,預計年底再增加5萬噸/日污水處理能力。

2020年以來,廣州中心城區石井淨水廠二期、龍歸污水處理廠三期、健康城淨水廠等8座新建擴建污水處理廠陸續投産。新投産的淨水廠均采用全生态設計理念打造,集高品質的綠色生态和高顔值的建築設計于一身。據了解,石井淨水廠區内的綠化率達到50%以上,并在地面建成大型園林景觀公園,在未來将會對外開放;同時景觀建築設計也融入嶺南建築的風格,與石井河相協調,形成城市綠地景觀景點,得到周邊居民認可和支持。

“一直不清楚家附近為何會多出一個這麼漂亮的公園。”石井淨水廠附近的張村居民崔女士表示,淨水廠沒有異味,對附近的社區非但沒有負面影響,還多了一個未來休閑的好去處,“等公園正式對外開放後,一定會多來走走。”

中水回收納入“海綿城市”理念

碧道建設讓市民更“親水”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2020年,廣州市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須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标要求。截至11月30日,根據各區上報情況進行統計,廣州已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的建成區面積為274.1平方公裡,占全市建成區面積1324.17平方公裡(以2019年為水平年)的20.7%,海綿城市建設滿足國家考核要求。

“傳統海綿城市理念隻是圍繞雨水做文章,現在來看,這個概念的範圍太小了。今後,我們将擴大海綿城市建設外延,将中水回用納入廣州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擴大這一工程的實施面。”資惠宇介紹,石井淨水廠也融合了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通過設置初雨系統提升周邊地表“水彈性”,以适應環境改動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

據了解,石井淨水廠融入海綿城市理念,設置初雨系統提升周邊地表“水彈性”,以适應環境改動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石井淨水廠初雨處理規模30萬噸/天,當汛期暴雨,廠區接到預警等情況需要開啟初雨處理系統時,來水主要經由石井河淺層渠箱收集後,通過進廠連接管進入石井淨水廠廠區。利用初雨系統能夠有效解決雨水洪澇問題,提高雨水利用率,為城市節省水資源,減輕城市水危機。

在廣州市建設“千裡碧道”的項目中,同樣應用到了“海綿城市”這一理念。閱江路碧道示範段,從江邊到綠地,全線覆蓋着6米寬的漫步道、3米寬的跑步道和騎行道。串聯起琶洲西區、會展中心、廣州塔、海心沙等重要節點的閱江路碧道,形成了“五道貫通、全人群濱水、海綿都市水岸、舊材新用、退堤還生活”五大特色,是廣州市五處碧道示範段之一。

根據“海綿都市水岸”這一設計理念,閱江路碧道示範段采取全新的排水設計。據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 主創設計師鄭慶之介紹,在示範段内沒有一條傳統的排水溝,所有的雨水都先收集于草溝、雨水花園後再通過滲井滲管淨化滲透到地下,為城市解決暴雨積水問題,也能為綠化儲存雨水,節約綠化用水。

“我們在設計時還綜合考慮到了‘親水’這一需求”。鄭慶之表示,在改造碧道時,設計師們特地設計出兩個下沉廣場,并将200年一遇防洪大堤後退7至40米,還給市民一個面積近八千平方米的親水活力空間。而退後的防洪牆化身為120米長的珠水文化景牆與海絲文化景牆,為市民營造退台望江休閑空間和紅船文化景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