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列奧納多還在思考技術問題,隻畫了幾筆的時候,羅馬西斯廷教堂的畫家團隊已經開始以一種列奧納多的客戶隻有做夢才能如願的速度開工了。”
對達·芬奇這位天才如此有趣的描述來自歐洲著名文藝複興史專家貝恩德·勒克(Bernd Roeck, 1953-)的《達·芬奇傳》。
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習作:馬》Study of Horses,c. 1490,紙面銀尖筆 silverpoint on paper,25 x 18.7cm。英國溫莎城堡皇家圖書館(Royal Library, Windsor Castle)。
為了更接近曆史人物的原貌,該書大部分意大利語或拉丁語資料都是重新翻譯的,原著又是德語,最後被譯成中文,有些地方行文難免拗口費解,但并沒有掩蓋作者用深厚學養與诙諧個性澆灌出來的閱讀樂趣。
正如作者在書的封面對主人公進行的醒目概括,達·芬奇是一個“渴望知道一切的人”(Der Mann, der alles wissen wollte),他的身份更準确的是一個博學家(polymath):“可以說,作為一個藝術家,隻有少數人能和他平起平坐,而作為發明家或全才的他則幾無對手。除了繪畫,他在雕塑、建築、音樂、物理、幾何、解剖學、水利工程、設計等許多領域都成就斐然”。
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救世主》Salvator Mundi,c. 1500,胡桃木油畫oil on walnut wood,65.6 x 45.4 cm。阿布紮比盧浮宮博物館(Louvre Abu Dhabi)
沿着時間順序,作者對達·芬奇幾乎所有的重要繪畫作品都進行了技術與背景分析,并自然地嵌套于整個歐洲的文藝複興史中。讀者可以了解達·芬奇式幽暗柔和色調(暈塗法:sfumato)的可能成因,也可以饒有趣味地看到少年畫家作畫時“用和口水混合的磨得細細的骨粉打底”,并且“骨頭最好是母雞或者閹雞的肋骨或翅膀上的骨頭,雞的年齡越大越好”!
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三博士來朝》Adoration of the Magi,未完成作品,木闆蛋彩畫 oil and tempera on panel,243 x 246cm。烏菲茲美術館(Uffizi)。
我們還得知這位創造了21世紀最昂貴繪畫的藝術家在他的年代也“不便宜”,“17世紀最昂貴的畫中也至少有一幅是他的作品”。不到30歲時,達·芬奇就因為《三博士來朝》這件祭壇畫訂單而可以獲得教堂“支付”的一整個鄉村(埃爾薩谷:Colle di Val d'Elsa)的三分之一地産。
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抱銀鼠的女子》The Lady with an Ermine,c. 1490,木闆蛋彩畫 oil and tempera on panel,54.8 x 40.3cm。波蘭克拉科夫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in Kraków)。
盡管教堂給予了整整兩年的創作時間,這位很少按時完成合同的大藝術家果然最後還是爽約了,使得五百多年後的我們欣賞這件未完成作品時依然能感受到當年“甲方”深深的無奈!
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岩間聖母》Virgin of the Rocks,1483-1486,布面油畫 oil on canvas。巴黎盧浮宮(Louvre, Paris)。
在當時的意大利甚至歐洲,無論你多麼财大氣粗、地位尊貴,都很有可能在達·芬奇這裡“栽跟頭”!一旦拿到完成稿,達·芬奇獲得的不僅僅是金錢報酬,往往還有不動産,比如一整座葡萄園。“在對16世紀藝術家收入的統計中,他(達·芬奇)排在米開朗琪羅之後,位居第二。”
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鐮刀戰車》Scythed Chariot,c. 1483,羽毛筆和深褐色水彩,21 x 29cm。都靈皇家圖書館(Biblioteca Reale di Torino)。
那麼達·芬奇到底在忙什麼呢?可能在解剖屍體,可能在為美第奇家族設計慶典用品,可能在畫潛水設備、飛行裝置的草圖,或者構思一輛鐮刀戰車!同時,他對畫作又有完美主義追求,能完成一幅于他個性而言并非信手拈來之事。
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美麗的費隆妮葉夫人》La Belle Ferronnière,1490,木闆油畫 oil on panel,63 x 45cm。巴黎盧浮宮(Louvre, Paris)。
“如果不是那麼見異思遷和缺乏耐心,他會在基礎教育和科學的入門階段取得更長足的進步。他總是會同時學習很多方面的内容,但沒多久就會放棄。”幼年時代暴露的缺點照見了這位天才的一生。盡管達·芬奇留下了不計其數的發明創造的手稿,甚至很多都是史無前例的設計,但是都沒有付諸實踐,“也沒有帶來任何直接的影響”。
就是這樣一位終生都在不停思考、不停設計、不停探索的奇才,最後留給世人的畫作隻有少得可憐的十幾幅,其餘都是草圖與手稿。也正是這十幾幅,奠定了他不可撼動的文藝複興頂尖大師的地位。
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天使報喜》Annunciation,c. 1472,木闆油畫 oil on panel,98 x 217cm。烏菲茲美術館(Uffizi)。
這位大師沒有受過多少正規教育,并且是一位私生子,卻成了人類曆史上最可令人敬畏的終身學習者。他沒有留下一篇論文,卻在十幾個領域留下了濃重的探索痕迹。那些對他來說既是學習又是娛樂的手稿和圖紙,對各個相關領域世世代代的研究者而言,是永恒的财富和出發點,“總是讓我們觀察到他思考的過程”。
就拿解剖學而言,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也為了更精準地把握人體,達·芬奇一共解剖了30具屍體,“發現了動脈硬化的症狀”。蘇格蘭解剖學家威廉·亨特(William Hunter, 1718-1783)看到達·芬奇的畫作後,說“列奧納多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解剖學家”。
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手臂解剖圖》Anatomical Study of the Arm,c. 1510。英國溫莎城堡皇家圖書館(Royal Library, Windsor Castle)。
達·芬奇的一生如此的忙碌,被好奇心與探索欲包裹得嚴嚴實實,以至于去挖掘他的性取向和私生子身份都顯得有些多餘。畢竟,他的頭腦,太有趣了!
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施洗者約翰》 Saint John the Baptist,1513-1516,木闆油畫 oil on panel,69 x 57cm。巴黎盧浮宮(Louvre, Paris)。
“一日充實,一夜安眠;
一生充實,含笑安息。”
As a well spent day brings happy sleep, so life well used brings happy death.
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
文章來源于吳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