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大地,萬裡之遼。中華經史,上下千年。
而在這數千年的古朝之中,若要說哪一個朝代最能在世界中代表華夏,那大唐可謂當之無愧。
如今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便是最好的證明。可如此“盛唐”,最終仍未能逃過“改朝換代”的結局,這讓人不免扼腕歎息。
但這樣的命運,有一人在唐初時就早早預言,還将其告知了唐太宗李世民。
這便是大唐相士——袁天罡。
誰又能想到,簡單一句“豬上樹時”,竟昭示了唐朝滅亡之兆。
易隋為唐,名士遇主公元617年,隋朝腐朽,多地爆發農民起義,舉國處于動蕩時期,各軍鎮相互對壘。
李家也在此時抓住機會,在晉陽借尊隋之名,即刻招兵買馬,迅速組建起一支李家大軍。又憑借着其隴西武将世家的優勢,在“護隋大戰”中,可謂逢戰必克。
終于在十一月時,率軍占領了隋都長安,擁立代王楊侑為帝(隋恭帝),而李淵則封唐王。次年五月,隋恭帝楊侑禅位于李淵,李淵稱帝,改國号為唐,年号武德,李家完成了易隋為唐的壯舉。
武德九年時,李淵二子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在衆世子中取得完勝,同年登上皇帝寶座,尊李淵為太上皇,改年号為貞觀,史書所稱的“貞觀之治”,也就由此而開。
李世民當上皇上後,便遇到了“奇名天下”的玄士——袁天罡。此人堪稱大唐第一奇人,求賢若渴的李世民随即将此人收入麾下。
可袁天罡何許人也,又是以何技聞名天下?
獨鑽玄學,“極品相師”袁天罡生于隋末益州,年少時的袁天罡孤苦貧寒,并無任何先天優勢。不過,他喜好研究“長生之術”,也便是古時玄術,而且精于相術,這也成為了袁天罡後天聞名的基礎。
據傳,隋末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時,袁天罡任資官令,他因公來到洛陽,杜淹、王珪、韋挺三人聽聞袁天罡會“看相”,便當即找到了他,讓其為三人“看一看”。
面對三人的請求,袁天罡也并沒有恃才而驕,他開口對三人說下了三句“聞名預言”:
“您(杜淹)蘭台之位(鼻子左側)已然飽滿,學堂之處(耳門的前處)寬闊,一定會位居禦史,并因為文采而受到賞識。”
“您(王珪)面部三庭,已然勻稱,上庭額與下庭地渾然相鄰,從現在起十年以後, 一定會得到五品要職。”
“您(韋挺)面相如虎,交朋友極為真誠,一定會得到朋友的提攜,開始為官時會任武官。”
三人聞言面面相觑,對此有些懷疑,畢竟這讓三人感覺未來太過于完美了。
不料,袁天罡又開口道出一句“驚人之預”:
“二十年後,三位恐怕會同時被罷免,但隻是短暫離開,很快就會返回。”
至此,三人更是不以為然,權當是袁開的一句玩笑罷了。
誰知随着時間的轉動,袁天罡當年的所有預言,竟在三人身上一一靈驗了。
有了對杜淹、王珪、韋挺三人的預言,袁天罡開始聲名鵲起,不少人都紛紛登門拜訪,而在這其中便有當今皇上——李世民。
貞觀八年(634年),李世民将袁天罡召入朝中,出任火井令。
面對天下人對于袁天罡預言的吹捧,李世民最初是有些懷疑的,他曾問道
“古代有嚴君平,我今日有了你,如何?”
要知道,嚴君平是西漢時期著名的道家學者,史書中稱其:“知天文,認星象,善占蔔,通玄學”,可見其人之博學。
不料,袁天罡竟對李世民道:
“嚴君平生不逢時,臣勝過了他。”
這一“豪言壯語”,讓李世民在開懷大笑間也對袁天罡也是更加賞識,畢竟嚴君平在西漢時,便是因不被君王賞識,最終隻能隐于山中。袁天罡一句話既誇耀了自己學識通達,又奉承了李世民慧眼識人,可謂一石二鳥之典範。
袁天罡也沒有辜負李世民的賞識,他出色地完成李世民交辦的一幹差務,這使得袁天罡一度成為“國師”般的人物。
“唐至何年”,“豬上樹時”
眼見袁天罡的占蔔能力并非虛言,而且此人擅直言,李世民也終于問出了藏于心底的問題:
“唐朝何時滅亡?”
袁天罡對這個問題并沒有馬虎,他經過了嚴謹的推演,而後嚴肅地禀報:
“蕩蕩中原,莫禦八牛。湍水不洗滌,有血無頭。”
看着有些莫名的推演結果,李世民也是有些發懵。
袁天罡看出了李世民的為難,而後再次簡而意赅道:
“大唐亡于豬上樹時。”
這句白話一出,李世民便徹底放心了,豬如何能上得了樹,此話似乎昭示着一個道理——大唐永不滅,而袁天罡也奉行着“天機不可洩漏”的準則,并沒有對這句話多加解釋。
但其實,袁天罡的話并非單純的奉承之語,大唐确實亡于“豬上樹時”。
且先看“蕩蕩中原,莫禦八牛。湍水不洗滌,有血無頭”,其中“八牛”二字組合,便是一個“朱”字,而“湍水不洗滌(汩),有血無頭(皿)”則昭示為“溫”字,這一道推演直指一個人名——朱溫。
令人驚駭的是,數百年後,确實是一個名為朱溫的人滅掉了大唐。而“豬上樹時”确實也是推演的白話,意指朱(溫)上位之時。
因此,這道推演又再一次做到了“一石二鳥”,既說了實話,也沒有洩露天機,讓袁天罡在表忠的同時,也躲過了天譴,其能力不得不令人佩服。
總結:袁天罡的種種預言,在今天看來都宛如開挂一般,但其中是否存在現代的“過度解讀”,這也是有待商榷的。
但從這些預言之中,我們還是不難看出,袁天罡說話的本事确實如開挂,總能做到一箭雙雕之結果,真正意義上的滴水不漏,這一點還是值得後世學習的。
不過,一切還是回到曆史的角度,袁天罡就算能推演出一個“朱溫”,但唐末的衰落總會誕生“楊溫”、“張溫”、甚至“王溫”,總而言之,在滾動的曆史巨輪面前,一人之力實在難以力挽狂瀾。
因此,對于袁天罡的預言,我們姑且聽之看之,有道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必過于糾結其真假,但其話術之能力,倒是值得一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