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是我國傳統的名貴藥用動物,漢代時就有“鹿身百寶”的說法。古代醫家認為,鹿之精氣全在于角,《本草綱目》記載鹿茸、鹿角、鹿角膠、鹿角霜等均可入藥。2020年版《中藥藥典》收載的鹿源性中藥飲片有鹿茸片、鹿角及其兩種制品鹿角膠、鹿角霜,在工作中經常有患者混淆這四種中藥飲片。那麼,這四者究竟有?
鹿角、鹿茸片、鹿角膠、鹿角霜均來源于鹿科動物馬鹿或梅花鹿,性味鹹、溫,歸腎、肝經,功效以溫腎陽為主,且不适宜陰虛患者服用,主要化學成分包括鈣、鎂、磷等無機物質和氨基酸、多肽、蛋白質、多糖、遊離脂肪酸、磷脂等有機物質。但是“大同”之中有着“小異”,臨床上用法、用量上還是有明顯的差别(見表1)。
01
鹿角
鹿角是傳統的動物藥材,主治腎陽不足、陽痿遺精、腰脊冷痛、陰疽瘡瘍、乳癰初起、瘀血腫痛,除滋補功效之外還兼有強健筋骨和活血消腫的作用。
02 鹿茸片
鹿茸片為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經炮制後的薄片,主治腎陽不足、精血虧虛、陽痿滑精、宮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暈、耳鳴、耳聾、腰脊冷痛、筋骨痿軟、崩漏帶下、陰疽不斂,補陽益血的作用最強,臨床用量最少。
03 鹿角膠
鹿角膠,又名白膠,由鹿角經水煎煮、濃縮制成,主治肝腎不足所緻的腰膝酸冷、陽痿遺精、虛勞羸瘦、崩漏下血、便血尿血、陰疽腫痛,滋補功效強于鹿角,性偏于溫,既能補陽,又可滋陰補血、止血,同樣适用于血虛證、出血證等兼有虛寒者。由于其煎藥時容易糊鍋,采用烊化兌服。
04 鹿角霜
鹿角霜為鹿角去膠質的角塊,主治脾腎陽虛、白帶過多、遺尿尿頻、崩漏下血、瘡瘍不斂,滋補效力次于鹿角,因不含膠質物質,具有清爽、不滞膩的性質,還具有收斂之性,功效以補陽燥濕為主。為了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煎藥時采用先煎方式。
鹿源性中藥飲片功效相近卻各有側重,結合臨床診斷選擇适宜的中藥飲片,切忌盲目亂用。
(文/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 楊德超)
■ 上海醫藥集團特别支持
本文版權屬于上海藥訊,配圖來自網絡,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來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