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綮「kěn qìng」;(中肯)
釋義:
1、“肯”就是骨間的細肉,“綮”指筋骨結合的地方。
2、“肯綮”比喻要害、關鍵;成語“切中肯綮”常用。
3、“綮”,也指細密的缯帛。(《說文》)
快意指數:四星。
“肯綮”是指解決問題的方法對路,切中要害。成語“切中肯綮”出自《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的故事一直講了兩千多年。
後來的人們大概是圖省事,楞把這成語從中間挖斷,取出了“中肯”這詞;就像是庖丁給文惠君解牛,取出的骨間肉,算得上“遊刃有餘”!
别忘了,人們在研究“庖丁解牛”時還挖出了另外一個成語:“躊躇滿志”。
《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 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
名句集粹:
1、《金史·郭藥師傳》: ......藥師能測宋人之情,中其肯綮故也。
2、明· 宋濂《故王府君墓志銘》:為定遠縣吏,出謀發慮,皆中肯綮。
3、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十三:藥中肯綮,如鼓應桴。
4、《明史·顧大章傳》:與朝士通往來,陰察其交關肯綮,清流賴之。
5、清·包世臣 《述學示十九弟季懷》詩:房行藁汗牛,一 一究肯綮。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十三:藥中肯綮,如鼓應桴。
擴展閱讀:《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遊刃有餘,“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一把刀用了十九年。這聲響聽着開心,能給牛刀養生。
“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眨眼間,一隻牛如土委地;于是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這表情看着過瘾,能給大王養生。
人生各有得意處。
晚清蘇州有美食家,名“獨逸窩退士”, 寫了 《笑笑錄·食羊骨》:“骨間亦有微肉,熟漉出漬酒中;終日摘剔,得铢兩於肯綮之間,點薄鹽,炙微焦食之。”
如此這般享受,看着養眼,聽着養耳,吃着養生。
至少這吃法很是“中肯”,人們一直在用!
每天多認一個字,别成了網紅還讓人笑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