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冬至的具體時間有什麼講究

冬至的具體時間有什麼講究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17:09:10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開,

八九雁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的具體時間有什麼講究(節氣這天的講究)1

“冬至”,最早起源于我國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冬至是我國四時八節之一,不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祭祖節日。俗話說“冬至大如年”,由此可見我國民間曆來對冬至節的重視程度。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 作為中國二十四節氣的一個重要節點,這是地球赤道以北地區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過後,我國各地氣候都将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俗話說“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伴随着冬至節氣的到來,“數九寒天”的日子已然開啟。

又是一年冬至時,陽氣起,年關近。

冬至的具體時間有什麼講究(節氣這天的講究)2

我國古曆法中,二十四節氣分别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節氣,冬至後進入數九寒天,天氣越來越冷,真正的嚴寒襲來。

冬至這天的民間習俗主要有:祭祖宴飲、吃餃子、吃馄饨、畫九九消寒圖、吃赤豆糯米飯等。

1、祭祖宴飲

冬至節祀祖宴飲的習俗最早源于先秦時期,主要流行于我國的南方地區。

在古人看來,冬至不僅是一個節氣,更是太陽新生、太陽往返運動進入新的循環的重要節點,所以古人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在時年八節當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亞于立春歲節。

據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可見,冬至節祭祖宴請的習俗代代流傳,至南宋時期,達到頂峰。

冬至的具體時間有什麼講究(節氣這天的講究)3

2、吃餃子

俗話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冬至吃餃子是我國北方地區的重要習俗。

冬至吃餃子的習俗源于我國醫聖張仲景的一段民間故事。

相傳某年冬至,張仲景告老還鄉遇家鄉大雪紛飛,寒風刺骨,他見許多百姓耳朵都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于是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下鍋裡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将百姓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也就是我們現在吃的餃子。

冬至的具體時間有什麼講究(節氣這天的講究)4

3、吃馄饨

俗話說:“冬至馄饨夏至面”,冬至吃馄饨的習俗源遠流長。

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甯。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馄饨。

冬至的具體時間有什麼講究(節氣這天的講究)5

4、畫九九消寒圖

俗話說:“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冬至過後,我國各地将迎來“數九寒天”,畫九九消寒圖也成為了重要的習俗内容。

畫九九消寒屯,實則是冬至後計算春暖日期的圖。明代《帝京景物略》載:“冬至日,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九九消寒圖”有三種圖式,分别為文字、圓圈、梅花三種。

冬至的具體時間有什麼講究(節氣這天的講究)6

5、吃赤豆糯米飯

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冬至的具體時間有什麼講究(節氣這天的講究)7

冬至這天的忌諱主要有:忌遠行晚歸和說不吉利的話。

1、忌遠行晚歸

民間有句老話說:“冬至忌遠行,黃昏忌不歸。”意思就是說,冬至這天不要遠行,如果一定要出門的話,以黃昏為界,太陽落山之前要歸家。

2、忌說不吉利的話

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冬至在我國老百姓的心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就像過年一樣。所以這一天忌諱說一些不吉利的話,要多說一些祝願别人冬至快樂幸福之類的話。

冬至的具體時間有什麼講究(節氣這天的講究)8


所謂生活,一半煙火,一半清歡。我是文食肆,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轉發及關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