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外企工作怎麼樣?首先,外企好在哪兒?[注意,此處的外企特指非合資廠、非小規模中國辦事處、且外籍員工依然占據一定員工比例的純外資企業],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現在的外企工作怎麼樣?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首先,外企好在哪兒?
[注意,此處的外企特指非合資廠、非小規模中國辦事處、且外籍員工依然占據一定員工比例的純外資企業。]
非常人性化的工作理念
上下班不打卡,每周可靈活申請在家辦公,不提倡996工作模式,實在需要加班可申請加班費,平日按時薪算,周末加班2倍工資結算,節假日3倍。
假期多
年假15天,每年增加0.5天,20天封頂;病假也15天,隻請一天不需要提供病假條,兩天以上才需要。如果是歐美系的企業,聖誕節一般還會再多放一天假。
差旅規格高
國内外出差都住五星級酒店,國内高鐵一等座,國際航班商務艙。此外還有額外的差補,國内差補大多在200-300之間,打車費也報銷,所以這筆錢就是拿來吃飯的,吃完飯剩下的錢就是你自己的了。
工作環境 and 氛圍好
先不論外企到底有多好,門檻兒是真的高。所以身邊同事的素質還是比較有保障的,不太會因為同事關系感到“非常糟心”,和優秀的人長期在一起工作,對自己也是有好處的。至于工作環境, 來中國工作的老外們肯定舍不得委屈自己,咖啡可樂水果都得安排上,辦公環境不見得有多豪華,但肯定布置得很舒适。
尊重員工
基本不存在老闆一言堂的狀況,老闆對待員工會秉着公平、公正且尊重的原則來相處。除此之外,制度完善的外企每年都會安排員工給老闆打分,且分數和老闆的績效挂鈎,這個其實是我認為外企最好的流程之一 —— 互相評價,互相牽制,德不配位的人是待不長久的。
國際化的視野和機會
在外企,要兼顧海外和中國市場,思考問題肯定不是從單一的維度出發的,與此同時文化多樣性(不同國籍的員工)也可以提供很多思路和視角。我有一次會議上聚集了德國人、意大利人、印度人、美國人還有韓國人……那個會因為各種奇葩口音開得有點兒崩潰,但卻讓我學到了不少東西。
福利好之 —— 補充醫療保險
這個很多國企和規模比較大的私企也有,企業每年都會給員工上一份商業保險,用來報銷70%的醫保無法覆蓋的另外30%的額度。那麼也就是說,隻要是去公立醫院看病,開的藥/做的手術都在社保範圍内,報銷額度可達到100%。
福利好之 —— 企業年金
公司每個月會為員工存一定比例的企業年金,比如我就職的兩家企業繳存的比例都為我月工資的8%。可别小看這8%,每個月都存,長年累月積攢下來也是一筆可觀的數目。這筆企業年金會在你離職/退休之後一次性付給你。
好的地方說得差不多了,下面來說說不好得地方。
多且煩的規範化流程
大概是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的必經之路吧…組織架構一龐大,各種各樣的流程就建立起來了。我曾經申請一個鍵盤花了2個月,為了申請一個牌照跑了不下5個部門……不過慢歸慢,萬幸流程還是非常清晰的,不至于像沒頭蒼蠅一樣撞來撞去。
薪資基本漲不動
知名的外企基本都來自發達國家,發達國家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穩定的社會,以及遲緩的發展。外企的母國不會像我國一樣發展的如此飛速,通脹的如此之快,産業結構變革的如此之迅猛,所以人家本國員工每年工資漲個6% - 8%,依然活得美滋滋。大部分的外企中國分公司和本國總部共享同一套薪酬體系…所以可想而知,這工資漲幅有多受限了。
天花闆低
對于如上弊端,唯有一法可破,那就是拼命升職,升職可以得到20-30%的薪資漲幅。但是由于中層管理以上基本都是本國籍員工,天花闆過低,所以升了幾次之後也就沒什麼好升的了…
過于安逸,喪失鬥志
所處環境太舒适,很容易喪失自我鞭策和出去闖闖的動力。不過這個也因人而異吧,對于本身就追求work life balance的職場中人來說,外企确實是不錯的歸宿。
失業風險
這個其實除了體制内以外,所有類型的企業都有失業的風險。但是就答主所在的制造業來說—— 我國本土企業的工藝水平已經上來了,技藝也從西方學得差不多了,國家為了扶持這些本土企業,勢必會挪用外企的生存空間 —— 逐年增加的稅,逐年收緊的政策和法律法規 —— 未來逐步清退這些分蛋糕的外企也未可知。
總結一下:
如果你并沒有太大的生存壓力,注重生活品質,想要擁有一個舒适愉悅的辦公環境,而且英語說得非常好,那麼外企很适合你;
如果你的目标是想要在事業上做出一番成就,夢想賺很多錢,可以接受996的工作強度,那麼請不要來外企了,被籠子套起來隻會讓你覺得憋屈,去自由的地方發光發熱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