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要有自我不要做任何人的陪襯

要有自我不要做任何人的陪襯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7 00:29:21
文末有思維導圖,建議收藏!


要有自我不要做任何人的陪襯(我再也不想被人當成陪襯了)1

公司大會上,同事得到褒獎,帶了高帽,而你隻是個陪襯?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是不是經常碰到下面這些令人困窘的情況:


明明是一個團隊一起加班一起頭腦風暴想出的點子,最後公司大會上老闆隻表揚了其中某幾個人,自己成了邊緣人?


明明和姐妹一起去外婆家,一樣懂禮貌地說“外婆好”,外婆卻一個勁兒地誇姐妹懂禮貌,而把你當成了隐形人?


明明和閨蜜一起去店裡買鞋,服務員一路隻跟着閨蜜後面介紹這介紹那,卻把你晾在了一邊?


......


這些情況不僅我們普通人遇到,公衆人物也同樣有類似的困惑。


比如最近熱播的達人秀節目《奇葩說》,同為哈佛才女的許吉如和詹青雲常被網友拿來說事,有些網友感慨道:這麼一看,阿詹才是我們的女神啊。

還有網友直接留言:請不要再把兩人拿來比較了好嗎?都不是同一水平線上的人。


要有自我不要做任何人的陪襯(我再也不想被人當成陪襯了)2

詹青雲&許吉如


很遺憾,才貌雙全的許吉如僅僅走了5期就被兩次淘汰掉了,最終留給大家的隻有扯不完的非議和更加看重詹青雲的網評等。

也就是說,不管她承不承認,在《奇葩說》裡敗北的許吉如做了詹青雲的陪襯。


可能有人要說了,做做陪襯也無妨,想想被陪襯的人肯定比自己優秀,承認現實、坦然接受就可以了。

可事實是,陪襯是一個陷阱,它不隻是讓你坦然接受這麼容易,它像一條毒蟲,在你的身體裡不斷啃噬你的靈魂。


做别人的陪襯,實際上是給自己挖陷阱。


在此,我們給“陪襯”進行了新的解讀,那到底“陪襯”是怎麼一回事呢?


01“陪襯”的真正含義


陪襯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名詞,本意為襯托,使對方更加突出。

陪襯之所以存在、并長久流傳,其原因就是:陪襯是我們大腦中生成的隐形對比,能給人非常明顯的主觀感受


要有自我不要做任何人的陪襯(我再也不想被人當成陪襯了)3

通過比較,我們更能主觀感受到哪個大、哪個小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在其著作《思考快與慢》中從心理學層次就揭示出:

人的主觀感受來自于對比。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和物理學上的“參照物”有點類似。

當以某物做為參照時,其他事物才有狀态之分。在人的思維結構裡,當鎖定某物作為參考後,大腦才可以對其他事物做出輕松地判斷。


但是,這兩種參照有個很明顯的區别,物理學上的參照純粹是設立标準來認知其他事物,屬于中性詞,但我們思維空間裡的對比具有“功利性”,它的特點是:追求主觀美好性,更大程度上追求空間和時間上的相鄰性


1. 追求主觀美好性。


通過陪襯機制的篩選,我們的頭腦會形成“哪一個好點,哪一個要差點”這種意識,并自動追逐更好的那個。

這符合我們人類發展的客觀需求,比如我們一直遵循的“優勝劣汰”法則;而人類的思維也有追求美好的需求。


要有自我不要做任何人的陪襯(我再也不想被人當成陪襯了)4

面試官面試時肯定會選擇自己認為好的那一個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的案例。比如在衆多面試中,面試官會選擇自認為表現最優的那個,刷掉其他人;買東西時,我們一定會選擇自認為物美價廉的那一個,自動放棄價貴質次的那個......


正因為陪襯具有很強的主觀性,我們并不能依此判斷事物的客觀正确性,比如面試官最終選定的人并不代表就是最優秀的人一樣。


2.更大程度上追求空間和時間上的相鄰性。


由于我們的頭腦天生就有“化繁為簡”的能力,因此,陪襯現象更容易在相鄰空間和時間上的兩事物之間産生。


比如我們更容易把參加同一節目的許吉如和詹青雲拿來對比,而不是拿許吉如和另一檔綜藝節目《令人心動的offer》中的李浩源做對比。


由于陪襯邏輯喜歡把相鄰時間和空間上的兩事物進行主觀對比後投向更優的一方,這就導緻陪襯會産生很多弊端,特别是對被人當成陪襯的一方,很容易掉進陪襯陷阱裡,無法自拔。


接下來,讓我們從更深一層認知上看看陪襯具體有哪些弊端。


要有自我不要做任何人的陪襯(我再也不想被人當成陪襯了)5

陷阱危害


02陪襯陷阱裡,被人設限,也自我設限


如我們開篇所說,很多人經常抱怨自己被當作陪襯,被無情地忽視掉;實際上,陪襯一旦長期存在,弊端遠不止這點。


1971年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做過一個非常逼真的斯坦福監獄實驗


他把随機抽選的實驗者分成兩半:一半充當看守,一半充當囚徒。


實驗一段時間後,充當囚徒的測試者變得極易暴動、仇視,而充當看守的人正義感強,更容易遵守社會公德行事。


而需要強調的是,所有測試者在測試之前都是沒有任何區别的社會普通人。


這就是津巴多所稱的“路西法效應”:上帝最寵愛的天使路西法也能堕落變成魔鬼撒旦


而這一切産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環境的誘導因素。在不同環境中生存的人,會更容易被所處環境誘導而做出相應的行動。


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陪襯”就是制造了這樣的一個無形的不利環境,讓經常被當作陪襯的人自認為差人一截,即使努力,也沖破不了環境的囚籠。久而久之,便安于“陪襯”這個角色。


要有自我不要做任何人的陪襯(我再也不想被人當成陪襯了)6

陪襯制造的環境,攏住心,走不出它的邊界

那麼,具體來說,安于“陪襯”這個角色,會帶來哪些不利呢?


1. 損壞自己固有的價值模型。


古希臘哲學家說過:

人是尋求意義的動物

這說明了人生價值的重要性。有自己價值模型的人,才能在紛繁的人類金字塔裡,夯實地基。


但一旦掉入陪襯陷阱裡,個人固有的價值模型會受環境影響而遭受破壞,被忽略後容易自我懷疑,随着别人的評論起起伏伏,甘願人雲亦雲。


比如明明一起努的力但隻有同事受到老闆褒獎後,我們除了感覺被邊緣化外,更多的是懷疑自己能力弱、與老闆價值不同頻等......


2. 降低社會認可度,變成“隐形人”。


有句老話說的:

總在别人的眼裡找肯定,證明你很自卑。


如果長期被當作他人的陪襯,個體很容易失去自信,總設法在别人的眼中尋找認同感,這不僅降低了社會認可度,更易陷入“自卑”情結中。


要有自我不要做任何人的陪襯(我再也不想被人當成陪襯了)7

隐形人

這在陪襯很明顯的多子家庭,很容易出現這種問題,如在桐華小說《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裡,老大羅琦琦經常自卑,執拗地認為父母不愛她,在家裡自己就是個隐形人。


3. 喪失個人競争能力。


長期處在陪襯狀态的人,很容易放棄努力,掉進“再怎麼努力也趕不上别人,也糾正不了大衆固有觀念”的自暴自棄狀态中。


陪襯陷阱裡,别人給你設限,自己也在設限。


這勢必影響自己能力的發揮,在多元的社會裡慢慢喪失個人優勢。


在小說《陪襯人》中,左拉用很短的篇幅就生動地描寫了陪襯人的境遇:


我不知道人們是否能理解陪襯人的境遇。她們有在大庭廣衆間強裝愉快的歡笑,她們也有在暗地裡悲傷涕泣的淚水。......她們(貴婦人)任性地糟蹋她,就像摔碎書架上的瓷人兒一樣。


要有自我不要做任何人的陪襯(我再也不想被人當成陪襯了)8

左拉《陪襯人》插圖:當成陪襯的醜女低到塵埃裡

“陪襯人”雖然可以依靠别人為自己争取一點社會價值,但是這種以取歡别人、降低自己的方式最終會讓自己低到塵埃裡。


不管我們有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否被人當成陪襯了,它都會給自身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我們要防止掉進陪襯陷阱裡。具體來說,我們應該采取哪些措施呢?


034種方法幫你走出陪襯陷阱


為了防止被人當成陪襯或意識到自己被當成陪襯時,我們可以采取以下4種方法,避免掉入陪襯陷阱裡。


1. 揚長避短,學會用精神勝利法來轉移情境。


法國古典主義作家拉羅什富科就曾說過一句非常在理的話:

社交場上的信心比機智更加重要


當你發現自己在某個場合裡被當成陪襯時,首先你要确定“我能做一些動作改變它”,也就是說,學會一點阿Q精神勝利法,沒有壞處。


要有自我不要做任何人的陪襯(我再也不想被人當成陪襯了)9

魯迅筆下的阿Q

例如我們以朋友聚會中的陪襯為例,來具體分析如何利用精神勝利法制勝:


① 認知面對:正視陪襯,如果朋友們聊得正酣,沒人搭理你的話,首先承認自己弱勢地位,目的是讓自己放平心态。


② 情緒移置: 把情緒轉移到其他事物上。你可以暫時離開打個電話或者看看手機裡令人愉快的照片和視頻,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讓你找到情緒變高的觸發點。


③ 制造“楔子”:将你蓄積的力人為地插入别人談話的縫隙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見縫插針”。你可以尋找某兩個朋友談話的空隙,稍作話題引申而插入進去,降低别人談話的黏度。

比如你聽到某兩個朋友在談論關于買車的話題,你可以在他們談話中斷的空隙,直接插話說:我剛聽你們在聊車,巧了,我有個親戚想買車,有什麼可以推薦的嗎?......


④ 深耕話題:把問題複雜化,也就是要多設置相關問題。你暫且不管問題是否夠顯檔次,隻要你問了問題了,恰好又是他們在行的,他們肯定樂意搶着或輪流在大家面前回答你的問題。


而隻要他們能回答你的問題,那就對了,你順利把自己拉近了朋友圈中,而不隻是像個充數的陪襯人,幹坐在一旁。

當然,這種方法适合其他任何讓你覺得被當作陪襯的場合,隻是在正式場合時,比如公司大會等,需要巧妙制造楔子,比如事後在同事圈裡或者向老闆彙報時。


2. 建立強大的自信體系。


也許你也同意,人越是落魄的時候,越要相信自己,就像大師羅曼·羅蘭說的:

先自己要相信自己,然後别人才會相信你。


要有自我不要做任何人的陪襯(我再也不想被人當成陪襯了)10

同時,也許你也知道建立自信有多重要,但是關鍵不知道自己如何來建立自信體系。在此,我們不妨試試自信體系三步走:


第一步:分析自我優勢。如同人人都有缺點一樣,人人都有優點,關鍵在于你要抓住自己的優點勢能發揚光大。

對于經常被當成陪襯的人來說,他的優勢可能更多在沉穩、低調或不媚俗等方面。你要根據自己的生性特征找到自己的優勢。


比如《奇葩說》裡的詹青雲,她知道自己答辯風格不能像别人一樣有觀衆緣,但她非常清楚自己的優勢就是以強大的知識系統來說服别人。


同樣是面對辯題“得知前任有新歡,有個雞飛狗跳鈕可以給他們制造一點麻煩,要不要按?”,詹青雲可以想到引用金庸武俠劇中的人物來論證自己的觀點。當然,别人想都沒想到這點上,更别說靈活運用了。


第二步:嚴密的思維方式。尋找優勢是認知層面,而尋找嚴密的思維就是思考層面。隻有建立嚴密的思維方法體系,才能讓自己的優勢和自信變得客觀、不盲目吹噓。


要有自我不要做任何人的陪襯(我再也不想被人當成陪襯了)11

以我們學開車為例,僅僅知道自己上道不慌張還不夠,我們需要掌握如何啟動、如何平緩移動、如何變道、如何緩慢刹車等一系列開車步驟,思維隻有建立在這上面才能行之有效。


第三步:清晰的行為程序。有認知,有思考,那當然需要行動,但是行動一定要有方向性。可以給自己定日計劃、月計劃、年計劃等,讓優勢化為行動更具保障。


3. 培養博弈論思維。


博弈論本來是一種數學理論和方法,後來經諾貝爾獲得者約翰·納什深鑽後,博弈論被引入到除數學之外的其他領域。因此,博弈論思維指的是:


二人在平等的對局中各自利用對方的策略變換自己的對抗策略,達到取勝的目的。


在陪襯現象中,其實是我們自己和他人博弈失衡的情況。别人從你的襯托中獲得了高光,而你因此失去被人注意的機會。


因此,我們要找到對抗點,在這場博弈中獲得主動權。


要有自我不要做任何人的陪襯(我再也不想被人當成陪襯了)12

博弈碰撞

我們可以根據博弈論對陪襯雙方做如下分析:


A:雙方互不為陪襯,各自成為高光點;


B:雙方互為陪襯,各自妥協;


C: 對方成為我的陪襯,我成為高光點;


D: 我成為對方的陪襯,别人成為高光點。


根據一般情況而言,雙方考慮都從利己角度出發,所以C,D兩種肯定不是我們能獲得的策略;而最理想的是雙方互不陪襯,各自高光,但是通過博弈論我們知道,這種典型的雙方利他角度很難在現實中出現;因此,最終能夠獲得的策略就是雙方互為陪襯


如此,當我們發現自己成為别人陪襯的時候,我們應及早轉換到自己能被别人陪襯的點上去


比如和朋友一起買鞋,發現店員一直跟着朋友介紹時,你可以用問詢的方式吸引店員的注意,或者以自己以前買過他們家的鞋子來引起注意等等。


正如博弈論研究者王力哲在其書《博弈論》中指出的:

人生是一場接一場的博弈,每一步進退都事關人生成敗。

用博弈論思維解決我們的“陪襯”尴尬不失為一種非常好的方法。


4. 建立雙向溝通模式。


雙向溝通,顧名思義,雙方都參與到溝通裡來,達到雙向信息的順利交換。

這種溝通方式經常用在父母與子女相處中和企業管理中,但是在我們防止掉進陪襯陷阱時,也有非常好的作用。


要有自我不要做任何人的陪襯(我再也不想被人當成陪襯了)13

比如上課時多提問增加老師和學生的互動溝通

比如在開頭我們所提到的外婆誇姐妹不誇自己時,我們可以主動去和外婆溝通,說說一路上的見聞,表達自己對外婆外公們的想念等等,這都會讓對方明白,你在盡力讓雙方溝通變得更加順暢起來。


英國評論家赫茲裡特有句名言直接說明了雙向溝通的真實含義:

溝通的藝術是聽和被聽的藝術


也就是說,雙向溝通關鍵在于抓住“聽”“被聽”兩個方面。


在“聽”時,我們要多微笑

在“被聽”時,我們要多制造互動,比如聲音要大、巧妙多提問題。


要有自我不要做任何人的陪襯(我再也不想被人當成陪襯了)14

聽和被聽

比如文學大師胡适在演講或上課時就非常注重與大家的互動,常喜歡用幽默的問句激起大家的詢問等等。


而我自己對“聽”和“被聽”這種雙向溝通就有深刻的體會。


當年實習時有個同學和我被分到同一個班教英語。我同學上課時愛設問題引學生回答,還善于看學生臉色來點名提問,比如某個同學面露難色,猶豫要不要舉手時,她像讀懂人家意思似的,就點他來回答。


而我不知是緊張還是太沒經驗,講課時隻顧自個兒說,根本不會想着和學生互動。

當然,最終的實習成績截然不同。我同學獲得了大家的喜愛,而我僅僅是個“陪襯”的角色。


生活處處是陪襯,如果不是自虐,我們都不想成為别人的陪襯。

幸運的是,即使陪襯陷阱無處不在,我們可以學學魯迅筆下的阿Q,自我欣賞就是自我奮發的開始,還記得那句話嗎:


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将使你更強大。


要有自我不要做任何人的陪襯(我再也不想被人當成陪襯了)15

陪襯導圖



結語:


很多人說“我再也不想當成别人的陪襯了”,但陪襯不會因為你這麼說了就不存在了,它會像“路西法效應”中的魔鬼撒旦,一直跟在你身旁。

隻有你做了,你才會走出陪襯陷阱。我們可以學學精神勝利法、加強自信、學會博弈論思維和建立雙向溝通來完善自身,遠離陪襯。

共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