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雜志第24期封面人物 陳銘
第五季《奇葩說》收官,陳銘在四季“奇葩”之旅後終于登頂“奇葩之王”。
@文/本刊記者 宋澤宇
“新聞人的浪漫超乎你想像。”
這是《光明日報》前不久發布的一條微博,故事源于《奇葩說》第五季中的一期辯題,“伴侶送的禮物太醜,你要不要說?”
陳銘在辯論時講述了一個小故事:某年生日,他收到老婆送的禮物,是一份陳銘出生那天的《光明日報》,一個從《武漢晨報》上剪下來的 “晨”字貼在了“光”上,變成了“晨明日報”。
這張看起來有些“奇怪”的報紙,被陳銘評價為“新聞人的浪漫”,“禮物背後是凝結的愛意與真誠”。
從《我是演說家》到成為主持人,再到《奇葩說》辯手,這些年,陳銘一直活躍在大衆視野。因辯論上過許多次熱搜,但除了節目,我們很少看到他個人的采訪和消息。
作為一個傳播學院的老師,陳銘清楚媒體和輿論的力量,“這個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出現異化的情況,你的很多聲音和觀點,傳播時都可能被曲解甚至誤會。那不如就少一點,反而心裡踏實。”
在武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三層的辦公室見到陳銘,他和節目上看起來一樣,西裝皮鞋,頭發梳得很整齊,熱情禮貌地握手問好。
大部分節目中,陳銘給人的感覺也是這樣嚴謹和正經的,他有一些氣質相似的頭銜,比如“全世界最會說話的年輕人”“國際大學群英辯論會全程最佳辯手”等等。
早在2011年,陳銘參加了國際大學群英辯論會,當時的主評委餘秋雨在頒獎時念道:“接下來要頒發的這個獎,是兩位全程最佳辯手,他們是這個世界上最會說話的兩位年輕人”。
一句頒獎詞,成了第二天新聞的大标題,一來二去,這個頭銜就落在了陳銘頭上。
其實這個笑笑就好,不必認真啊。
但是它會戴在你頭上,讓你每次開口說話前,暗中調高所有觀衆對你的期待。你是最會說話的年輕人對吧,我看看你要說什麼了?
這個時候,但凡表達稍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就會給人帶來落差感。
長此以往的經曆,把他塑造成了一個“不能那麼荒謬的人”,“你需要有這種邏輯武裝自己,但這也是好的,也成為了我整體人格的一部分。”
“雞湯王”怎麼了?
2014年9月,第二季《奇葩說》開播,陳銘剛剛亮相,打的第一道辯題是“遇到人生摯愛,到底要不要離婚?”
對手範發言拉到了許多票,“當然要離。什麼叫今生摯愛?那是你一生可遇而不可求的東西,如果遇到這個人,我願意為他做任何事情,離婚,隻是一件小事而已。”
陳銘作為反方二辯起身反駁:“對方說婚姻是一點小事,我結婚了,但我從不這麼認為,婚姻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承諾。”他的論點簡單明了:人應該遵守承諾,如果遇到愛的人就離婚,那你結婚幹嗎呢?
當時,陳銘的每次辯論都是滿滿的正能量,可他認真說的話,開始被選手和網友拿來調侃。
有人認為他太主流、太無聊了。
“雖然聽起來很厲害,但是看節目是為了開心嘛,你給我看7000字的論文?”
“幹嗎總這麼灌雞湯呢?”
“站在宇宙中心呼喚愛啊!”
很長一段時間,“雞湯王”的稱号如影随形。
那時候的表達确實挺雞湯的,但參加節目之前,我心裡會有預設,這種調侃是娛樂話語場需要的,我這麼說話,他們不調侃我,才是不對的,不符合這個節目的調性。
後來陳銘打了另一道辯題:沒有錢要不要生孩子?他所在的持方觀點是“不要”。
“主流應該說生育是人基本的權利,有沒有錢都要生。我們的觀點聽起來,好像窮人不配生孩子,其實是有些非主流的。”
碩士時期,陳銘旁聽了心理學,當時聽到一個觀點叫做“願望魔咒”——童年時,你心裡最欠缺的部分,會指引你一生的方向。
他舉了一個“完型心理學”的例子:《人民的名義》裡,趙德漢受賄兩億多人民币,冰箱裡、牆面上全是錢,侯亮平抓到他時問道:“你從來不花錢,要這麼多錢幹嗎呢?”趙德漢哭了起來,說自己小時候太窮了,沒有辦法,當有了一點權力,就全部拿去換了錢。
辯論時,陳銘說:“如果一個孩子童年最缺的是錢,他未來的人生排序,會把物質财富的累積排在最前面。我作為父母,絕對不希望我的孩子在18歲以後,把賺錢作為她人生的最大意義和價值載體的唯一原因,是這18年中,作為父親的我,不能給她一個稍微充裕一點的童年。”
那期節目結束後,陳銘的微博留言和私信有了變化。之前每一次,很多粉絲都誇他“厲害”“講得特别好”,但那次的留言是:“你在節目裡講到的完型心理學是哪本書?能給我推薦一下嗎?”
那時候我很開心,像是一個老師突然發現大家對你的課感興趣了,他們想去了解,想推開那扇窗了。
于是陳銘複制了書名和作者,挨個回複:“你們看過之後有什麼想法,都可以發給我。”
很多人後來回信了,有人說“我突然明白現在心理上的那些結在哪了”“我可能缺乏一點父母的關愛,長大之後就習慣用愛來綁架身邊的人”。然後他們開始詢問,有沒有什麼辦法來解開這個魔咒。
“從那次我意識到,大家有那麼多困惑,可能隻是因為一兩個知識點上的欠缺。”所以後來,但凡能深入挖掘的方向,陳銘都會植入知識點。
“我會思考,他們能不能推開更多窗戶,至少能讓知識本身照耀你,而不是我的表達在照耀你。”
到了第三季,有人依然評論陳銘是“雞湯王”,一些網友開始回擊,“怎麼雞湯了?他是在講道理講邏輯啊。”
這個聲音見證了陳銘的改變,“如果大家一開始叫我正能量小王子,說正能量的時候都特别打動人,我可能到了第五季,還會像第一次那樣比賽。”
所以後來,編導問他下一季有什麼想法,陳銘說,他想把自己的高校背景在觀點中強化一下,給大家講的每個道理,都有一個偏學術的基石能夠站得住。
激發我的下一個詞
2005年,陳銘以專業課第二、文化課第一的成績考入武漢大學播音主持專業,收到錄取通知書後不久,他被選入學校的WTO學院“佩皮裡昂”項目中法班,成為第一批學員,之後又被選入院辯論隊,成了首屆辯論隊隊長。
在第五季《奇葩說》的舞台上,陳銘作為三季老奇葩參加比賽,依據賽制,60位表達者将組成四個戰隊,争奪“中國最強說話戰隊”的稱号。
車輪戰和淘汰機制并存,新老奇葩同時參與競争,“沒有人必須留在這個舞台”。
組隊時,陳銘成為導師馬薇薇和肖骁的争奪對象,肖骁在采訪環節表示,“陳銘是一個放在自己隊伍裡很安心,放在對面很糟心的人”,馬薇薇也認為陳銘很強,“我不選他,我又不瞎”。
采訪中,陳銘回答每一個問題,都表現出了一個優秀辯手的素質,非常有說服力。臧鴻飛在節目裡評價他:“你知道陳銘是為了辯論而發言,但這樣你都能被他說服,他真的很厲害。”
和看過節目的很多觀衆一樣,我們多次快速認同了他的觀點,“你說得很對,就是這樣的”。
“那到底有沒有人質疑過你呢?”
陳銘聽完這個問題笑了,他說現在這樣講話的風格,就是被大家質疑出來的。
如果沒有質疑,那種話語場是單向傳播的絕對權力。因為不斷有人攻擊,我才開始考慮每句話嚴不嚴謹,論證是不是充分,有沒有給對方留下口子,才激發了我完善自己邏輯的沖動。
在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陳銘的第一堂課往往會告訴學生:這門課程是不用舉手發言的,你覺得我說得不對,直接站起來反駁,反駁不赢也不要緊,一定要表達,因為你的不贊同,可能很多人都有。
“辯手出身的老師有一個優勢,就是不怕任何學生反駁。要是我講一句話都經不起兩個問題,有什麼底氣站在講台上呢。”
在陳銘看來,這不僅僅是對老師的要求,也應該是大學教育的基礎,如果害怕學生提問,一定是老師的錯,“是備課和理解程度的問題嗎,你在擔心什麼?”
同樣的,陳銘在錄制節目的時候,也常常這麼随機應變。“剛開始我也會準備稿子,但都發揮得不好,那個東西是個強大的束縛,我要預測三個小時以後錄制現場的氣氛變化,然後精确地拿着稿子就能對上,這是不可能的。”
他認為語言之所以有感染力,是因為精妙地契合了那個瞬間聽者心中細微的變化,那個詞在恰到好處的一秒出現,早晚都不行。
上節目前,陳銘會羅列一個觀點框架,其他的,就是即興發揮。“我是盯着場上每個人的眼睛,不知道他們的眼神,激發我的下一個詞是什麼”。
前不久的一期節目中,陳銘抨擊了鍵盤俠:“我們常說互聯網的輿論中自由真的非常重要,但有一個前提,你隻有溫暖純良了,才有資格談論愛與自由,否則,多少罪惡假汝之名。”
後來很多網友轉發了這段話,評價它是《奇葩說》金句。陳銘說,他對語言的理解,更希望是那個時空的土壤裡長出來的那片樹葉,這些東西一旦提前準備好,就像一個不合時宜的飾品卡在那,是聽得出來的。
一個“标準人”
有人說,陳銘身上的特質是大家夢想中普通人的“标杆”:有邏輯、懂禮貌、家庭和睦、事業有成。
陳銘覺得這個評價“挺對的”,“因為這條路是最好走的,做一個我蠻簡單的,路徑清晰,可複制性很高,這條路不用承擔太多劍走偏鋒的壓力,踏踏實實安穩就好。”
這也是陳銘的人生觀。他很坦白地說,别人評價他怎麼好,都不如認為他是一個好老公。
陳銘把“歸屬感”放在他人生最靠前的位置,“這當然會讓你失去一部分自由,但人生怕的就是什麼都想要,在家庭中你想要歸屬感,走出去又想要自由,那就很麻煩了。”
因為老婆也是語言表達老師,陳銘認為自己的日常生活就像按了快進鍵,任何事情剛開始有了争吵,兩人會迅速掠過中間環節,直奔主題,制定出一條規則,然後避免遇到類似狀況再次争吵。“怎麼吵嘛,辯手很難吵架的,規則一制定誰對誰錯,搞定收工。”
這樣雖然抛開了情感的部分,但陳銘也有自己的表達方式。他很喜歡一個網友對自己的評價:陳銘真是個情話王。
某次采訪中,陳銘講了個段子:老婆生氣了,讓他滾,他就從床的一邊滾到了另一邊,說,“我世界的一邊盡頭是你的左邊,另一邊盡頭是你的右邊,我已經滾到我能去的最遠的地方了”。
我覺得一個好辯手必須是個情話高手,情話的本質就是受衆心理的解讀,天哪,我又開始搞傳播學理論了!
除了正經,和陳銘接觸的過程中,他偶爾也會展露逗樂的那一面。第五季《奇葩說》剛剛結束不久,因為陳銘的幾次辯論和開杠非常精彩,被網友稱為“神仙打架”。
在此之前,他因為傅首爾的一句“陳銘油膩到讓人喜歡”上了熱搜,為此專門在微博上和大家“隔空開杠”,調侃自己在這季節目裡最大的優勢就是“進可以理服人,退可油膩感人”“保持油膩也是Keep oil嘛”。
粉絲留言回複:“陳銘老師你真的變了,一不正經起來,我竟然覺得油膩挺好的。”
随着第五季節目加入了真人秀的成分,除了辯論場上的刀光劍影,觀衆能看到後台的故事,選手之間的溝通交流和打鬧,也成了節目的一部分。
粉絲們發現,陳銘在舞台上表現得更放松了,他的生活人格也慢慢展現了出來。這個過程中,有人覺得“陳銘怎麼好玩起來了?”
陳銘說,“其實不是的,隻是因為過去我的那一面,沒有被鏡頭拍到而已。”
展露出自己的真實,在陳銘看來,是一個必然趨勢。
媒介不斷變化,微博上公衆人物的一日三餐都無一例外地呈現出來,我們不會再神化一個對象,過去所謂的全民偶像時代已經到了尾聲,不會再有那種土壤孕育出一個萬衆矚目的人,接收信息的人群也在不斷分化。
所以,對于“是否認為自己是一個公衆人物”這個問題,陳銘的回答是:“這個時代給我的真實感受,事實上你可以成為大家口中這樣的人,但你永遠不能這麼認知自己”。
一點點把被遮蓋的自我釋放出來,用比較真實的形象面對受衆,松弛感就來了。這些年,陳銘的标簽和身份不斷變化,但在他看來,也有始終保持不變的東西,就是通過語言改變身邊人的想法。
不論講台還是舞台,辯手還是老師,陳銘說自己反複研磨的就是這件事。一塊是肚子裡的東西,有沒有提供更多觀點;一塊是表達方式,是不是用了更易于他人接受的方式傳遞。
我覺得傳播者的内心必須要堅定,否則你換取不了大衆的信任。比如我告訴大家,一定要有溫暖與愛,大家說‘哇你這個雞湯王’,我反駁你才雞湯,這是不行的。你不是說要溫暖嗎?怎麼一句話就不溫暖了?所以當你覺得我雞湯,我應該說謝謝,這樣才是自洽的。說的話和做的事情是統一的,這個很重要。
《中國青年》雜志2018年第24期更多内容,點擊“閱讀原文”
轉 載 請 聯 系 後 台
歡 迎 轉 發 到 朋 友 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