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泉水叮咚叮咚響

泉水叮咚叮咚響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19:21:48

劉建孫

這幾天天都是豔陽天,隻不過陽光比夏季來得遲點。

之前坐在涼亭裡的鄉親改在坐在冬日的陽光底下,或是單人獨坐,或是三五成群,找一處斜陽曬曬。那隻小黑狗也在暖陽下,圍着主人或是熟人的腳下竄來竄去。冬日的陽光,在農村人才能體會陽光對人的作用,比如:清泉水(人名)八十三歲的老媽,吃過早飯,便坐在我家窗前,背靠石牆,享受一束從兩邊屋椽注下的斜斜陽光的溫暖。比如我在家鄉的小弄裡要撿有片片陽光的屋沿行走。比如冬英阿姨她曬的地瓜粉要放在空曠的野地裡,讓陽光去除地瓜粉裡的水份。

翻開昨天的微信,好多明友在發“大雪”的問候。我也在昨天多穿了一件毛衣,中午又把它脫下。陽光下,一個被圈定“大雪”的日子,被工業化驅趕到遙遠的北極。雪是無望了,隻能是回想,小時候穿一雙膠鞋,一頭單褲,一件毛衣在鋪滿積雪的野地裡行走,或是和幾個頑童在積雪的路面滾雪筒,塑雪人,同大點的男孩在離家不遠的菜地騰出積雪,從家拿出一面竹篩,用一隻小柴杆頂着竹篩,在竹篩下撤幾粒白米,用毛線綁在柴杆上,牽到菜地的拐角處,躲着守候看那隻麻雀成為囚徒。

雪的稀罕,更讓人期待一場雪,不管稀稀的雨加雪,隻要能昂望天空,看到飄斜的白雪,我的心裡就滿足了,一年的時光裡有雪,這一年的冬季也就圓滿了。

泉水叮咚叮咚響(泉水叮咚泉水叮咚)1

以上上文字壘在幾十天之前,按原文和原意接下去已不可能,怎樣去寫家,寫家鄉的人,寫家鄉的景我還是從父母開始。

之前我有兩個礦泉水桶,一個父母用,一個我用。一桶可裝三十升,一次從塘源垅打回的泉水有時一桶,有時兩桶。媽用的比我快,而我先是泡幾泡家鄉的土茶,攪幾杯咖啡,一桶水用去不到三分之一,時間已過十多天,而母親的那桶水隻用三天,就要拿去裝水。南源垅的水現在成了家鄉裡外的名水,我看到王秋榮的摩托車經過我面前,車子的踏腳闆放有一個水桶,他說他家每天的開水,燒菜洗米的水都用南源垅的泉水,其他的用自來水,嚴然把水分成兩個成次,一優一次。又比如從上海回家的林總,在口窯村蓋了幢五六百萬的别墅,他開着一百多萬的路虎也到南源垅裝水,榮華山開發區的工廠有人開着工具車一車就幾十桶,又如沙裡自然村xx做谷燒時,一輛三輪車放滿了大水桶,一車就上千升。由于路窄,放在泉水旁邊的摩托車、三輪車、小汽車已影響到行車安全,鄉拿出五千元拓寬了路面。一穴泉水的前世今生因一條十米寬的公路經過得已揚了名。

記得小時候,村裡有三口水井,一口在村頭,水井靠山,山上有一棵老樟樹,枯枝綠葉的,有些枝杆因枯萎怕折斷傷人,已被鋸斷,粗壯的斷層如一個巨大的傷疤顯露在挑水人的眼前。外婆說:這口泉水得益于些棵大樹,是大樹的枝葉把雨水輸入到杆根,再流入水井,因此水特清特爽有點甜,而另兩口水井因旁邊的廁所豬圈,水質破壞隻能輪為洗菜洗衣澆地。因此後山根的井水最為忙碌,從早到晚都有挑水的村民,到枯水期,水開裡剩下一層水底,人民還是挑,挑回家,停清第二天用。記得讀小學,因學校離水井較近,我會找一個大點的玻璃瓶,系上外婆納鞋底的自做的麻線,下課後趕十分鐘的間隙,幾個同學到井裡吊幾瓶涼爽的泉水輪流大口喝,然後用手掌擦幹流出嘴角的泉水,意悠味盡回到學校。而南源垅這個泉水,每天滋滋地流入水田,流入河流,隻有暑假大人做涼粉的時候,才要求我們去南源垅挑水。村民對南源垅這口泉水深情叫龍泉,冠以“龍”字就是最高的贊賞和肯定。更有村民說,此水發源百裡開外的浙江龍泉,還煞有介事說有好事之人挑一擔木糠撒在龍泉某處,不久木糠從南源龍泉水裡流了出來。

南源垅的泉水水量之大讓我唏噓,據省地質大隊的高工同學對我說,一天的流量不少于一百噸。之前大橋坪大栗坪有上百畝的水田都靠此泉灌溉,還有上百人的菜地也享受泉水的沐浴。遇爾砍柴,撿稻穗,捉泥鳅都會到此一“遊”,讓枯燥的食道享受泉水的滋潤,讓幹澀的目光享受青綠水草的洗滌。

每次來到井旁,用放在井邊的勺子一勺一勺往桶裡裝水,把桶裝滿,就如把心裡填滿,然後抱着裝滿泉水的桶離開,我還不時回過頭看看村民用河卵石和水泥切成的不深不大的井水,聽聽泉水流過水草、枯枝、石子的聲音,心裡默唱: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響……流到我身旁。

泉水叮咚叮咚響(泉水叮咚泉水叮咚)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