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龍場悟道王陽明的三大觀點

龍場悟道王陽明的三大觀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2 11:45:16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别号陽明,浙江餘姚人。明憲宗成化八年生于餘姚北城,卒于明世宗嘉靖七年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兼軍事家、教育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曆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驿丞、廬陵知縣、右佥都禦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禦史。因平定宸濠之亂等軍功而封爵新建伯,隆慶時追贈侯爵。

王守仁是明代心學集大成者,明代心學發展的基本曆程,可以歸結為:陳獻章開啟,湛若水完善,王陽明集大成。王守仁的學說思想王學(陽明學)的直接源頭是陳獻章與湛若水的“陳湛心學”,陽明心學和與陳獻章的學說堪相一緻,已是學界的共識 。萬曆十二年(1584年),在王守仁逝世後五十四年,王守仁從祀孔廟,他與薛瑄、胡居仁、陳獻章一起成為明朝從祀孔廟的四位學者。王守仁的從祀,表明王陽明心學最終得到了官方的認可。王陽明心學後來還傳入了日本、朝鮮等國。其弟子極衆,世稱姚江學派。其文章博大昌達,行墨間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

龍場悟道王陽明的三大觀點(王陽明龍場悟道)1

大雨過後,擡頭看天

‍大雨過後,有兩種人:一種人擡頭看天,看到的是雨後彩虹,藍天白雲;

一種人低頭看地,看到的是淤泥積水,艱難絕望。

王陽明屬于前一種人。

王陽明二十八歲中進士,随後在京城做官,三十三歲時出任山東鄉試主考官,仕途順利。

然而在他三十五歲那年,人生的一場大雨,一場生死攸關的特大暴雨傾盆而下。

他因為出于義憤,上書皇帝言政,觸怒宦官劉瑾,被打四十廷杖,貶到貴州龍場驿站當驿丞。

驿站是古代為傳遞官府文書而設立的中轉站,驿丞是驿站的小官,不入品級。王陽明離開京城後,劉瑾派了手下暗中跟随,想尋找機會加害。

王陽明在錢塘江邊抛下衣物,裝出投水自盡的假象,然後搭乘商船去舟山。途中又遇上飓風,一日夜間被大風刮到福建邊境。

龍場悟道王陽明的三大觀點(王陽明龍場悟道)2

上岸後跑了幾十裡的山路,夜晚去敲一座寺院的門,要求借宿,被一個和尚拒之門外。他隻好找了一個無人管理的小廟,靠着香案睡覺。

半夜裡,突然來了一隻老虎,繞着走廊大聲吼叫,卻沒有進去。

第二天清晨,那和尚想他一定被老虎吃了,卻發現王陽明安然酣睡,喊他才醒。

和尚吃驚地說:“你一定不是平常人,否則怎麼會沒事兒呢?”就請他進寺。在寺裡,王陽明遇到了一個曾經與他有一面之緣的道士。

道士為王陽明蔔了一卦,得“明夷”卦,告訴他“君子利艱貞,晦可明”,意思是君子隻要堅守自己的貞操,就能度過艱難,黑暗終會過去,光明終會到來。

王陽明決定先到南京探望父親,再赴任貴州,離開時在寺院牆壁上題了一首詩。

其中一句是“險夷原不滞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把所遭遇的兇險艱難看成是天空中的浮雲。

龍場悟道王陽明的三大觀點(王陽明龍場悟道)3

獨善其身,兼善天下

到了龍場驿站,困難重重,沒有居住的房屋,人生地不熟,與當地居民的語言又不通,因為水土不服,不久随從們都病倒了……

王陽明生火做飯,照顧生病的随從,并且唱歌給他們解悶;開荒種地,與當地的居民交流溝通,并将自己所知道的知識和技術傳授給他們……

在惡劣的環境下,王陽明不忘時常靜坐,思考自己苦苦追尋的聖賢之道,“如果聖人處在這種環境下,會怎麼做呢?”

終于在一天夜裡,他大徹大悟,“聖人之道,本心自足!”

一種振聾發聩的思想——王陽明“心學”就此誕生,這就是思想史上著名的“龍場悟道”。

龍場悟道王陽明的三大觀點(王陽明龍場悟道)4

時間一久,當地居民與王陽明的關系非常融洽,為他建造了“龍崗書院”,四周學子紛紛前來求教……這一切,為他日後得以迅速複出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王陽明在“大雨過後”,選擇了“擡頭看天”。

這種樸實的智慧其實就是古人說的“君子居易以俟命”,在無法逃避的困境中,保持平靜的心态,默默地努力,以順應不斷變化的局勢,等待機會的到來。

“居易”是保持一顆平常心,“俟命”絕對不是“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的消極心态,而是一種達觀坦然的智慧。

“擡頭看天”的王陽明終于得以悟道,“獨善其身”之後,當然要“兼善天下”,他在龍崗書院賦詩雲:“寄語峰頭雙白鶴,野夫終不久龍場。”

他能感覺到,在日複一日地不懈努力中,自己内心的力量正逐漸強大起來,龍場這個小地方是不能拘束住他的。

果然不久之後,王陽明就告别了龍場,踏上了輝煌而充滿傳奇的人生之路。

可見,“大雨過後,擡頭看天”的智慧,是一種隐忍等待的韌勁,是一種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氣度,是一種拿得起、放得下的胸襟;

是在不得已的境遇中,通過反求自身,以心去參悟生命,從而使内心無比強大,又慈悲善良。

龍場悟道王陽明的三大觀點(王陽明龍場悟道)5

人到絕境,出現轉機

‍人生沒有真正的絕望。

樹在秋天放下了落葉,心很疼,可是整個冬天,它讓心在平靜中積蓄力量。春天一到,芳華依然。

瀑布的壯觀是在沒有退路的時候形成的,繁星的璀璨是在黑夜到來後彌漫的。生活的道路不可能永遠是坦途,必然會遇到令人無奈的困境,甚至是人生絕境。

絕境不僅僅是一場磨難,更是人生的一種醒悟和升華。

無常的生活将絕境橫亘在你的面前,也是把你置于人生轉機的懸崖!

龍場悟道王陽明的三大觀點(王陽明龍場悟道)6

是粉身碎骨還是奇迹生還?是飛珠濺玉還是化險為安?絕境之中的你處于什麼樣的心态,都将決定最後的結局。

所以,請你相信,也請你珍惜“置身絕境”的轉機,隻有直面困難,錘煉自己,才會湧現新的智慧,絕境也就轉為佳境。

水到絕境是飛瀑,人到絕境是轉機。

大雨過後,不要低頭看地,而是擡頭看天,就會發現全新的天空!

龍場悟道王陽明的三大觀點(王陽明龍場悟道)7

王陽明主要成就

功績

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守仁恩威并施,平定為患江西數十年的民變禍亂。

正德十四年(1519年),王陽明在鄱陽湖中仿效赤壁之戰,平定洪都的甯王朱宸濠之亂。

嘉靖七年(1528年),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瑤叛亂和斷藤峽盜賊。

龍場悟道王陽明的三大觀點(王陽明龍場悟道)8

思想

陽明學,又稱王學、心學,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發展的儒家學說。陽明心學并非單一地、直接地淵源于陸九淵心學,其直接的源頭是“陳湛心學”。陳獻章開明代心學之先河,經過弟子湛若水,而影響王陽明。對陽明心學與陳湛心學的淵源關系,學界一直有明确的說法。陽明心學始創于“龍場悟道”,其“悟道”的理路,與陳獻章的“靜養端倪”堪相一緻,這一看法已是學界的共識。而且王陽明與湛若水交往甚密,進行了長時間的學術論辯與切磋,而影響王陽明。如朱維铮說,“陳獻章,是王陽明學說的真正教父”;“廣東,是王學的策源地”。

根據王守仁一生中的經曆,其受到道家的影響明顯多于佛家,但其終究不離儒學本質,王守仁繼承陸九淵強調“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對程頤、朱熹通過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緻知”方法,因為事理無窮無盡,格之則未免煩累,故提倡“緻良知”,從自己内心中去尋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萬物,人秉其秀氣,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與行的關系上,強調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謂“知行合一”,二者互為表裡,不可分離。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則不能算真知。

龍場悟道王陽明的三大觀點(王陽明龍場悟道)9

陽明學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學說之一,後傳于日本,對日本及東亞都有較大影響。

陽明心學是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學說之一。陽明心學不是唯心之學,也不僅僅是心理之學,而是中國古代思想家既強調道法自然,又主張天人合一,更重視人的主觀能動性等一系列哲學思想之集大成,通過心即理、知行合一、緻良知等核心概念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主體與客體的統一和内聖與外王的統一。站在今天新的曆史方位上,傳承發揚陽明心學,有着重大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