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心房顫動的簡稱,是一種很常見的心律失常。正常心髒心房和心室規律有序的跳動,房顫時,心房的跳動變得快速而且無序,進而影響到心室,使心室率也變得不規則。目前更多的研究認為房顫也是心房老化的表現,随着年齡進展,房顫發病率逐漸升高。80歲以上老年人,房顫發病率接近10%。
房顫的發生可以是陣發性,也可以是持續存在的。有的老年人新發房顫時,會有心慌的感覺,到醫院做心電圖後發現房顫了,還有一部分老年人并不敏感,可能房顫已經存在一段時間了,仍沒有任何感覺,體檢或到醫院看其他疾病時才發現。但不管是如何發現房顫的,首次發現,一定要心内科就診。為什麼如此重要呢?我們一一道來。
為什麼會出現房顫呢?
首先房顫是可以見于正常人的,尤其是中青年,稱為孤立性房顫。另外情緒激動、手術、運動等也可以誘發房顫發作。但老年人也不除外原有心髒疾病加重的可能,或其他疾病繼發的房顫,例如較為常見的甲狀腺系統疾病,甲減或甲亢,它們沒有太特異的表現,可以以心律失常為首發表現。
房顫還能變回正常節律嗎?
心髒正常節律為窦性心律。房顫後有可能轉變為窦性心律,目前也可以通過藥物、電轉律、射頻消融手術等方式糾正房顫。但是能否轉律需要結合患者年齡、基礎疾病情況、發病時限。一般來說,房顫發作48小時内,可以考慮轉複為窦性心律,此時間内血栓栓塞風險小,轉複成功率高。超過48小時後,需要進一步評估再定。
如果為持續性房顫了,需要注意什麼呢?
有相當一部分的患者不能轉複為窦性心律或者是房顫反複發作,此時控制心室率和預防栓塞就要提上日程了。通過降低心室率,可以保證心髒耗氧減少,維持心髒收縮功能穩定,控制心室率的藥物有美托洛爾、比索洛爾、地高辛、地爾硫卓等。
房顫的患者并發栓塞概率較高,例如:腦梗、肺梗、下肢動脈栓塞,尤其是腦梗塞,有緻殘甚至緻死的風險。但能接受抗凝治療的患者比例卻非常低,這與人群的認識度、藥物應用複雜或價格高昂都有一定關系。當然不是所有持續房顫患者都需要抗凝治療,國際上有統一的抗凝治療評分體系。叫做CHA2DS2-VASc評分,醫生會根據此表,結合患者血常規、血凝情況,決定是否抗凝。
目前常用的抗凝藥為華法林、達比加群、利伐沙班等。華法林相對便宜,但需要經常抽血監測血凝指标,否則服藥存在風險,達比加群或利伐沙班雖然不用抽血,但價格昂貴,普通家庭服用有一定經濟負擔。希望醫學的進展,能發現更好的或更簡單的加工方式,使抗凝治療被大衆接受,從而獲益,避免栓塞事件發生。
房顫可能聽起來沒有冠心病、心梗被大家所熟知,但其發病率在老年人群中也呈現逐年上漲趨勢,長期房顫可導緻心力衰竭、栓塞等不良事件,即增加了家庭負擔,也提高了疾病治療難度。建議新發房顫的朋友不要忽視,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關注心血管健康,傳播靠譜的科普知識,歡迎大家點擊關注Doctor心管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