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地,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的變形題我之前回答過,而之所以會出現如題所述的現象,其根本原因是因為太陽的高度角的季節性變化。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一個既不發光也不透明的橢球體,她在自轉的同時也圍繞着太陽系的中心恒星太陽公轉,由于複雜的宇宙環境,使得地球的公轉軌道成為一個偏心率約為0.0167%橢圓形(行星徙動理論),而太陽就在這個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并且太陽所處的這個焦點并不在橢圓的中心位置。
既然焦點不在橢圓的中心,那麼就存在長半軸和短半軸之分,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的過程中有時候離太陽相對較近,有時候相對就比較遠,當地球離太陽比較近的時候稱之為“近日點”,而地球離太陽比較遠的時候稱之為“遠日點”,從距離來看,近日點時的日地距離約為1.471億千米,遠日點時的日地距離約為1.521億千米,二者相差約500萬千米。
從地球處于近日點和遠日點的月份來看,近日點時是每年的1月初,而遠日點時每年的7月初。以北半球為例,每年的3至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2為月冬季(南半球剛好相反,12-2月為夏季季、3-5月為秋季、6-8月為冬季、9-11月為春季)。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季節的更叠是以地球處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來确定的,而由于地球公轉軌道面與赤道平面的交角,即黃赤交角為23°26′,因此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不同位置南北半球的太陽的高度角是不同的,因而接受到的太陽熱量也就不同,進而産生了季節的變化。
太陽高度角越大太陽輻射越強。當地球處于近日點附近時,由于太陽直射點在赤道至南回歸線之間,因此南半球的太陽高度角相對要大一些,并且南半球晝長夜短,因而接受的太陽輻射越強,整體溫度較高。而此時的北半球由于太陽直射角偏小,且晝短夜長,接受到的太陽輻射相對較弱,因此整體溫度較低。
總之,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地球與太陽距離的遠近對地球溫度(季節)變化影響十分微弱,而影響地球溫度(季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黃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作回歸運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