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懷胎是件很辛苦的事兒。
但每當肚子裡的寶寶翻個身打個滾兒,給你傳遞點兒信号時,瞬間又感覺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抖抖手啊,跺跺腳啊
睡啥睡,起來嗨呀
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
胎動的出現,讓孕媽媽真正感受到小生命的存在。激動又幸福的同時,各種焦慮也接踵而來——動少了擔心胎兒缺氧,動太多又怕寶寶受啥刺激。
為了讓孕媽們心裡有譜,我們這就來講一講“胎動”這件事。
孕28周,開始數胎動
懷孕早期,胎兒還很小,孕婦是無法感覺到胎動的,隻有通過B超才能看到胎兒的細微活動。
一般而言,懷孕18~20周時,孕婦會第一次感受到胎動。這是胎兒在羊水中蠕動、挺身體、頻繁活動手腳、碰撞子宮壁引起的生命象征。
感受到胎動的時間因人而異,相對胖一點、肚子脂肪比較厚的孕媽媽,敏感度會差一些。
出現較明顯的胎動後,孕婦即可關注胎動情況。一般而言,醫生會建議從孕28周開始每天數胎動。特别是從孕七月至臨産為止。
孕婦每天早、中、晚飯後各數1次胎動,每次數1小時。因為餐後血糖水平較高,寶寶精神也很飽滿,活動比較活躍。
将早、中、晚3次記錄的胎動次數相加,再乘以4,就等于12小時的胎動次數。
胎動是寶寶健康的“晴雨表”
胎動是胎兒在宮内安危的一個重要指标,通過胎動計數可以了解胎兒在宮内的情況。
正常 |
每小時胎動3次以上 或12小時胎動大于30次 |
情況可疑 |
12小時不到20次 |
有危險 |
12小時不到10 次 |
宮内缺氧 征兆 |
12小時内的胎動次數 比原來增加或減少30%~50% |
孕婦自我監測時,可先注意胎動的規律,每天什麼時間愛動,什麼時候不愛動做到心中有數。
比如胎兒在你吃東西的時候、側躺時、傍晚時愛動等,媽媽不是随時随地都能感知到胎兒的活動,但這些大概的規律一定要去注意。
如果規律有變化,該動的時候不動,不該動的時候動得過度,應引起注意。一旦發現胎動次數低于正常,應立即到醫院檢查以明确原因,不能等待胎動消失才去醫院。
每個階段都有“标準胎動”
孕16~20周
動作不激烈,感覺較輕微,次數也較少,每小時3~5次。剛剛開始能感知到胎動,通常覺得像魚在遊泳,跟脹氣、腸胃蠕動或肚子餓了的感覺有點像,此時胎兒的位置比較靠近肚臍。
孕20~35周
寶寶處于活潑時期,一般孕28~32周後胎動達到高峰。此時,寶寶長得還不是很大,子宮内可供活動空間較大,因此胎動最為激烈。
孕婦會感覺到寶寶拳打腳踢、翻滾等各種大動作。此時,胎兒位置升高,在靠近胃的地方。
臨近分娩
不少孕婦表示胎動減少,非常擔心。這是由于,随着孩子長大,曾經的“大别墅”變成了“一居室”,活動空間受限,動得自然就少了。
本期
母嬰智囊團
北京世紀壇醫院産科主任醫師 屠京慧
中日醫院婦産科副主任醫師 趙亞薇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産科副主任醫師 王大鵬
武漢市中心醫院婦産科主任醫師 熊國平
本期編輯:畢可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旗下“母嬰日報”(muyingribao)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生命君開小号啦
更多實用、有料的育兒知識
請移步“母嬰日報”翻牌子
(ID:muyingribao)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