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進口車型在在引進之後就出現了兩家合資公司,就像是東風本田和廣汽本田,還有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但好在豐田與本田即便有兩家合資公司,還是能用手數出來。而像是一汽大衆和上汽大衆,車型衆多,家族龐大。同樣的家族前臉和設計語言,一般人隻看中網連轎車和SUV都很難做出區分。
為什麼這麼多車企被引進後都有兩家合資公司,這是因為根據國家規定,一家外資汽車最多可以擁有兩家中方的合作夥伴,因此有實力的企業基本都會選擇兩家,這樣所帶來的好處就是可以互相形成制約。而大家對于大衆的第一印象就應該是桑塔納,那既是引入中國的第一台大衆車型,也是國産後的第一台車型。
許多人對于同一品牌不同合資公司的車型進行比較,到底是上汽大衆更好還是一汽大衆更好,其實很難絕對的給出一個答案,不過要說到誰家的優勢更大,那還是要數上汽大衆。原因如下,從時間上來說,上汽的曆史更加悠久。1984年,上汽大衆汽車有限公司成立,由上汽集團和大衆汽車集團合資經營。而在此之前基于帕薩特(B2)生産的桑塔納也是由上汽引進的,對于上個世紀資源匮乏的中國,桑塔納堪比全民明星。
之所以會有一汽大衆的出現,不知是不是必然的。在當時上汽集團認為大衆(德國)對于合資公司控制過于嚴格,于是與美國的通用合資,建成了現在是上汽通用。而這一行為也惹惱了大衆,後來大衆找到北方的一汽,成立了一汽大衆。不過德國大衆也并不希望南北大衆過分競争,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因此經過一些了的策略的調整和優化,也能發現現如今的大衆的策略和宣傳有了統一的規劃。
因此1991年,一汽大衆才成立,在技術上與上汽大衆也有着7年的差距。不過一汽大衆的第一部車——捷達,在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就下線了10000台,這個成績也讓人記住了它。其實不難看出來,這幾年的一汽大衆一直緊逼上汽大衆的腳步,差距也越來越小。在上汽大衆推出國産帕薩特後一汽大衆就推出邁騰。
盡管二者的産品線很相近,但是一汽大衆從建立至今的熱門車型,也不過就是邁騰、高爾夫、寶來,而上汽大衆旗下的帕薩特、途觀、朗逸、桑塔納、Polo、途昂,個個都曾經或現在是爆款。不管是技術還是車型,上汽大衆都更加全面。還有很重要額一點就是上汽會根據中國人的需求進行一定的設計和駕駛體驗的優化,而一汽更加原汁原味一些。
但對于消費者來說,并不是越本土化的就一定是最好的,反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并且上汽對于技術的研發也更加上心,畢竟想要優化自己也是要有過硬的技術。最後對于消費者養車來說,上汽的零件配置是自主研發并且本土生産,而一汽的進口零件更多。本身德系車的保養維修就較貴,這樣成本就會更高一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