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千三百年前的故事

一千三百年前的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21:06:39

這一夜,他們在羅大佑的歌聲中回到“童年”,回憶着人生“閃亮的日子”,甯願相信“明天會更好”

3566.2萬。5月27日晚上10點12分左右,微信視頻号“羅大佑”的直播窗口上顯示“觀看人數”滾動到了這個數字。

主題為“童年”的羅大佑線上演唱會結束了。片刻之後,朋友圈、微博上以羅大佑為主題的文章和動态迅速刷屏。“今晚屬于羅大佑”“羅大佑的歌詞,總能說出你的心事”“重聽羅大佑,我們為什麼懷念過去”……

從前幾天這場演唱會将要舉辦的消息發布之後,“羅大佑”這個名字久違地再次成為中文網絡熱詞。“童年”還是那個“童年”,羅大佑卻已經從20多歲變成了年近古稀。你有多久沒有看到他出現在舞台上了?

羅大佑被譽為“華語音樂教父”,而“教父”的稱謂,時常伴随着“老”和“過氣”這樣的詞彙。有人掩飾不住些許擔心。譬如音樂人左小祖咒特地在微博上,為自己的偶像拉人氣:“羅大佑是華語創作歌手第一人,沒有之一。作為他老人家的歌迷,特别有義務為此告訴大家一下。”

所有的擔心都是多餘的。5月27日這個夜晚是屬于羅大佑的。哪怕他當年歌中唱到的“未來的主人翁”們已經從高三變成了“三高”,他們也不會忘記屬于自己的“童年”,會記住曾經“閃亮的日子”,會感慨人生“光陰的故事”,也甯願相信“明天會更好”。

一千三百年前的故事(元故事光陰的故事)1

“童年”

“童年,是每個人成長的起點,也是每個人心中最純真的記憶。以童年命名此次演唱會,也是希望能讓已經長大的我們、正在經曆掙紮的我們,或是有些迷茫的我們,能夠靜下心來,找回自己的初心。”羅大佑唱片公司種子音樂的工作人員把這段文字發給媒體。畢竟,今天的新聞工作者大多出生在羅大佑成名之後。

或許是因為現實世界的艱難,疫情這幾年大家都喜歡回溯。2001年到2018年期間多次來過深圳開演唱會的羅大佑,選擇在花蓮的戶外大草坪,面前除了攝像機和蚊蟲蟬鳥,隻有樹林和星空,以及不遠處七星潭吹來的太平洋的風。

一個小時後,實時兩千萬的線上看客,隔着小小的手機屏幕進入羅大佑的演唱會現場。那些歌詞的背後,沒有變得麻木和毫不在乎的内心,靜靜呆在某個名叫回憶的光亮角落——“夢是最美好的,父母保護的夢,社會保護的夢,那個夢,叫童年。”随着羅大佑自己的介紹,點題曲終于唱響。

“《童年》這首歌其實本就是寫給大人聽的。”46年前,寫就《童年》的羅大佑,可能沒有想過,自己會從現場舞台走向網絡直播。同樣,離開現場三年的你我,也沒想過,自己會懷念起所有演唱會,那些情感滿溢的場面。

就在疫情攪黃所有人的青春之時,技術的革新,低延時的網絡,讓音樂現場這種無法移動的事物,搬到人們面前,成為可能。

2021年可謂“線上演唱會元年”,當年5月,五月天的線上演唱會吸引超過3500萬人在線觀看。當年12月,英國西城男孩線上演唱會累計觀看人次超過2700萬,點贊數高達1.64億。今年4月,崔健線上演唱會更是引爆朋友圈集體刷屏。

事實上在5月27日晚上開線上演唱會的不光有羅大佑,還有新加坡歌手孫燕姿。“撞在一個時間點了,我表示聽不過來。”網友@阿曼和黃小粒的困擾,也是不少人的困擾。

不過,兩人畢竟代表着不同的受衆,不同的情懷,糾結的聽衆不會太多。

鮑勃·迪倫唱催人成長的《blowing in the wind》,或許是外國人習慣長不大,中國人容易太老成,羅大佑唱給大人聽的《童年》,以回首的方式呈現,似乎更能打動有家難歸的中年人。歌曲中的浪漫詩性,批判性,讓“音樂詩人”的頭銜顯得那麼地恰如其分。

從提前公布的歌單中能看到,這場名為“童年”的在線演唱會選曲,包含《童年》《夢》《未來的主人翁》《你的樣子》《戀曲1990》《光陰的故事》等經典歌曲,這是許多歌迷心中“隻要有一句歌詞,就會自動播放旋律和記憶”的歌。

童年,是每個人成長的起點,也是每個人心中最純真的記憶。在歌與歌之間,現場收音的背景,是純粹夏夜的蟲鳴聲。“有蟲鳴的聲音,我們需要你們的互動,請給我們一些留言,我們加油,各位加油!”不像往常的演唱會模式,羅大佑所在的台灣花蓮現場,除了另外七位音樂人,周圍并沒有舞台的燥熱感。

68歲,身穿灰白,一頭灰白,戴着細框眼鏡的他,充分利用着眼前的草坪空間,體現着本屬于音樂教父的統治力。他們所在的那抹綠地、樹林、星空,距離深圳上千公裡,可唱到動情處,他的手随着情緒起伏,一下,一下,像是在拉你進回憶。“很多的情歌,這樣的夜晚,特别地浪漫。”他說。

歌手艾怡良和五條人的中場加入,讓老歌的質感更上升了一個層次,也算是小驚喜。

能夠吸引将近4000萬人在線看演唱會的羅大佑,能否以68歲“高齡”跻身頭部歌手行列,或許還有争議。但說他是情懷歌手,相信沒有什麼人有異議——他的情懷早在幾十年前就種在了人們心上。

2021年8月21日晚,第32屆中國台灣金曲獎将“特别貢獻獎”頒發給了羅大佑。頒獎典禮上擔任引言人的台灣著名樂評人馬世芳評價說:“(羅大佑)讓我們知道,一個歌手,不但可以擁有詩人的靈魂,也能擁有思想家的精神”;“一張唱片,也可以成為震撼時代的啟蒙事件。”

疫情三年,商業演出停擺。羅大佑除了保持旺盛的創作能力,發布新專輯《安可曲》黑膠唱片,拍攝MV以外,他還在台灣地區進行小範圍的演出。自2020年夏天起,羅大佑号召各路音樂人展開了“宜花東鹿戶外直播巡演之旅”。他帶着音樂與祈福之心到鹿港小鎮敬天地、到台東感謝山海、到花蓮港邊吟唱遊子歸鄉,最後終點站去到了宜蘭回憶童年,回歸音樂初心。

此次演唱會,羅大佑不僅精心準備《野百合也有春天》《追夢人》《光陰的故事》等多首經典曲目,還特别将舞台設立在大自然之中,做成露營的形式。形式上的輕松、愉悅配合充滿故事的音樂。因為長大後會面臨很多壓力、很多變化,但隻要初心不改,知道自己的堅持是什麼,每一天的生活就會充滿力量。

演唱會結束後,種子音樂的工作人員和媒體記者通話時說,對當晚的演出效果很滿意:“大佑哥雖然68歲了,但他有一顆特别年輕的心,很願意接觸新鮮事物,保持創作的狀态。”

一千三百年前的故事(元故事光陰的故事)2

以68歲“高齡”,羅大佑的線上演唱會吸引了将近4000萬人圍觀。

“你的樣子”

“看了一會兒,沒看完。”阿木跟朋友談起頭天晚上的羅大佑線上演唱會時這樣說。

在深圳這片土地上,也許阿木是最應該關注羅大佑的。阿木所在的文化公司,是深圳幾乎所有重大演唱會活動的參與者。他和同行們不會忘記,2008年底開始,羅大佑與李宗盛、周華健、張震嶽組成的“縱貫線”樂隊火遍海峽兩岸。其中就包括2009年11月14日在深圳體育場,四個歌壇老男人與3萬多深圳歌迷“合唱”4個多小時的震撼一幕,至今還停留在諸多深圳“老炮兒”的腦海中。

“現場聽演唱會的那種震撼感和互動感,是從手機上聽替代不了的”,阿木不無感慨地說。誰說不是呢?

有多少人是聽着、哼着羅大佑的歌,從“沒有霓虹燈”的“我的家鄉”來到深圳,在“鋼筋水泥的叢林中”安身立命?羅大佑的歌對深圳人有着有着特别的意義。

很多深圳人不會忘記2001年羅大佑第一次來深圳舉辦個人演唱會的情景。那場演唱會在深圳引起的反響可謂現象級。前後一個多月時間,深圳廣播電視報刊雜志乃至街頭巷尾,羅大佑是無可争議的“頭條”。

2001年9月1日晚上,大雨傾盆,羅大佑以一款黑色T恤亮相。在轟隆隆的雷雨聲中,一曲“轟隆隆的雷雨聲”,引起萬名歌迷同唱。那一幕,可以載入深圳文藝演出的“史冊”。《童年》《光陰的故事》《鹿港小鎮》……在雨聲和歌聲中,羅大佑和深圳人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

3年後,也就是2004年,羅大佑和趙傳、張震嶽一同在深圳開啟“英雄本色”演唱會。三人制造的男版《203040》将觀衆帶入一片懷舊潮中。

羅大佑最近一次在深圳舞台露面,是2018年1月27日在深圳灣體育中心(“春繭”)舉辦的“當年離家的年輕人”巡回演唱會深圳站。那個晚上,羅大佑與深圳人分享了自己在音樂旅途中的衆多感受,《家Ⅰ》《家Ⅱ》《家Ⅲ》三部曲和《童年》《思念》《光陰的故事》等一系列傳唱度極高的經典作品營造出溫暖的氣氛。觀衆們忘情地發起了多次全場大合唱,更熱情到三度要求返場。羅大佑說,對深圳觀衆的期待是希望他們受到感動:“這種感動比掌聲、叫聲、比什麼事情都重要。因為音樂想表達的就是一種對生命熱烈的态度,對于明天永遠有希望的感覺。”

羅大佑是一個在心靈層面不停止“漂泊”的人,對于深圳這座城市總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羅大佑說過:“深圳是一個移民城市,很多人到深圳來打拼,我自己也是很早就離開家到外面去打拼的一個音樂人。其實像我這樣的年輕人也蠻多的,但是經過一番世代的轉換,希望在變幻這麼快的環境之下,可以得到一種比較好的溝通。”

“讓風塵刻畫你的樣子”,羅大佑看到深圳人,深圳人看到羅大佑,總有一份這樣的感慨。

一千三百年前的故事(元故事光陰的故事)3

身穿灰白,一頭灰白,戴着細框眼鏡的羅大佑體現着本屬于音樂教父的統治力。

“閃亮的日子”

如果從産業角度分析,羅大佑最重要的演出可能還不是自己的演唱會,而是作為樂隊成員參加的縱貫線演唱會。熟悉中國演藝界的人都知道,正是縱貫線的全國巡演,讓演唱會這種文化産品的商業價值驟然爆發,成為中國演唱會市場的分水嶺。

無論對阿木這樣的演藝市場從業者,還是對海峽兩岸音樂人,對熱愛音樂的深圳市民,一段“閃亮的日子”開始了。

深圳,這座擁有深圳大運中心、深圳灣體育中心(“春繭”)、寶安體育中心等大型文體場地,2000萬人口的年輕城市,向來是海峽兩岸歌手們開展巡回演唱會的熱門城市。

當然,這個舞台屬于羅大佑,更屬于周傑倫、五月天、張學友、陳奕迅等不同年代的歌壇巨星。

聽演唱會,成了深圳人的生活方式。每個深圳人,都能從演唱會中找到你的情懷與歸依。

莎拉與深圳的故事,可以用三場演唱會來串起。當然,作為相對年輕的一代,她的偶像是同樣相對年輕的五月天。

第一場,在2012年。那是曾經被瑪雅預言為“世界末日”的一年,五月天開啟了2012諾亞方舟世界巡回演唱會,距離莎拉所在城市最近的是深圳場。

“如果今年真的是世界末日,那就讓我完成自己的心願吧。”莎拉和好友揣着在網上搶到的五月天演唱會深圳場的門票,滿懷期待來到深圳。

十年過去,她依然記得當時偌大的體育場内座無虛席,當燈光暗了下來,《倔強》的前奏響起,歌迷們眼中閃爍着陶醉與激動,齊齊舉起手中的手機,用手電筒燈光打造出一片星河。莎拉隻是其中一顆微不足道的星星,所有對未來的不安感仿佛消散了。

再次與深圳相遇,是2016年。當時的她正處于工作最不順利的時候,聽說五月天“Just Rock It 就是演唱會”又要開到深圳,她決定借這個機會去散散心。

那一場的門票比第一次貴了不少,也更難搶了,莎拉買到的位置不太好,舞台被遮擋住大半,大多時候隻能看場内大屏幕,但是五月天的演唱會從沒有冷場過,依然是人山人海,依然是星光閃耀,依然是感動和滿足。

2017年,莎拉離開家鄉,來到深圳工作。剛到深圳,她就享受到了深圳人的“福利”——隻隔了一年,五月天居然又要在深圳開演唱會了!但是,她沒搶到票,眼看着演唱會的日期逼近,終于在閑魚上“撿”到了一張因有急事隻能轉手的票。她意外地發現新同事也是“五迷”,兩人約着一起去了深圳大運中心。

五月天這一場演唱會的主題是“LIFE《人生無限公司》”,在尾聲部分,歌迷們大喊“OT(加班)”,歌手又多唱了幾首。

那一晚,莎拉不急不忙,跟着人流搭乘公共交通回家。她看見一輛又一輛免費接駁大巴車穿梭于場館和地鐵站之間,一時間,地鐵站裡人流量好像出現了一次下班高峰期。

後來,疫情來了,深圳的演唱會紛紛停擺。在這兩年多裡,莎拉收看過兩次五月天的線上演唱會,她看見屏幕上空無一人的體育場,每個座位上都靜靜擺着一根熒光棒。她是多麼希望能穿過歲月,重回那些讓血液沸騰、讓身體舞動、讓聲音嘶啞、讓煩惱遠離的夜晚。

一千三百年前的故事(元故事光陰的故事)4

羅大佑所在的台灣花蓮現場,除了另外七位音樂人,周圍并沒有舞台的燥熱感。

“告别的年代”

莎拉在五月天的三場演唱會中度過青春年華的這些年,也正是深圳演唱會市場“神仙打架”的幾年。每到周末,總有某一位或幾位的演唱會上演。類似張學友和汪峰隔空對唱、互别苗頭的場景,屢屢上演。最熱鬧的一次,曾經有過一天8場演唱會同時開場的盛況。

直到,發生了新冠疫情。一切都突然改變了。阿木對此是最刻骨銘心的。2018年深圳演唱會達到了一個高峰,全年上演了50多場觀衆8000人以上的演唱會,張學友、周傑倫先後在大運中心開場,各演兩場,分别賣出門票11萬張,可賣的門票幾乎“光速”售罄。

進入2020年,一切預示着這将是演唱會火爆的一年。吳青峰、蔡依林、任賢齊、劉若英、梁靜茹……演唱會提前一年檔期就已落位。年初,吳青峰兩場演唱會熱鬧登場,為一年的市場打響開門紅。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1月下旬,新冠疫情嚴重,武漢封城。預定春節後上演的蔡依林演唱會緊急叫停。然後就是任賢齊、梁靜茹、劉若英。

“當時還想着,2021年也許能恢複舉辦演唱會吧。”阿木說,沒想到,一等就是兩年四個月。而且,不知還要等多久。

好在公司有點家底,阿木倒也不用為生計發愁,落個清閑。不過,當年在演唱會市場風風火火的情景,仍在腦中揮之不去。

“演唱會不光是請歌星唱唱歌,它是有一整條産業鍊的。”阿木說,場館的工作人員,周邊的餐飲酒店,舞台布景的設計施工,燈光舞美,票務公司……一個演唱會能給很多人提供就業機會,能為社會創造不少稅收,能……

演唱會遲遲不能恢複舉辦,阿木的很多同行和上下遊産業鍊從業者,都改行了。

崔健、羅大佑、孫燕姿,線上演唱會都十分火爆。疫情期間,線上演唱會可以作為替代品,成為演唱會的新模式嗎?

“羅大佑的演唱會,我就看了一會兒,沒看完。”阿木坦言。

當然,線上演唱會的音效和體驗感确實滿足不了他的欣賞需求。更重要的是,他認為線上演唱會缺乏盈利模式,可持續性也不樂觀。“崔健、羅大佑、孫燕姿,有影響力的歌手都出來開一輪線上演唱會,開始大家會覺得新鮮,然後呢,再來一場還會不會有那麼多人看?”阿木對此表示懷疑。

并非尾聲:“明天會更好”

說起疫情這幾年,阿木聊起了一件事。2020年3月任賢齊深圳演唱會因為疫情宣告取消的時候,主辦方宣布歌迷可以選擇退票,也可以選擇保留門票,等待疫情過後,演唱會重啟,直接持門票入場。

“還有3000多人沒有退票。”阿木拿起手機搜索一番說道。這3000多人能等到疫情之後重新登場的任賢齊嗎?

讓我們把時間調回演唱會結尾,羅大佑說:“雖然世界還在疫情之中沒有完全脫身,各行各業都受到影響。” “祝福大家明天,後天,下個禮拜,下個月,明年,後年,十年,二十年,都從明天開始會更好!”說罷,羅大佑振臂高舉,持麥唱起了經典“安可”曲目——《明天會更好》。

羅大佑都這麼唱了,所以,我們甯願相信。

版權聲明:

本專欄刊載的所有内容,版權或許可使用權均屬晶報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複制或改動,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

如需轉載或使用,請聯系晶報官方微信公号(jingbaosz)獲得授權。

來源 │ 晶報APP

統籌:馬骥遠

記者:馬骥遠 王子鍵 林菲 張羽淳

制圖:勾特

編輯:葉輝

#真實元故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