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竈村農家屋舍 書院鎮供圖
中新網上海11月3日電(謝夢圓 郁玫)南彙新城中的書院鎮,耕地面積3.58萬畝,屬于典型的農業鎮。臨港新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鼓勵企業在鄉村設立衛星辦公室,創造在線互聯的田園研發辦公新模式。依照定位,近年來,國有資本入駐書院鎮,計劃引入更多研發公司,傳統農業鎮正走向科創産業與田園風光相映成趣的發展之路。
外竈村位于書院鎮靠近臨港主城區的位置,根據規劃,書院園區的定位是圍繞特殊産業園發展,以高新科技産業的裝備材料和制造為主,輔助布局新能源汽車配套。
書院鎮黨委書記姚建安告知,大部分農業帶來的收益是極低且不穩定的,家庭農場合作社規模有限,擴大對農業的投入存在風險。對此,他認為國有企業具備産業優勢,應該承擔起責任,“國企手頭有很多資源,自身相對比較穩定,積累了很多資本,那麼它應該到農村去,是穩定器一樣的(存在)。”隻有國有企業這艘大船帶領着村集體小船,小船才能經得住風浪。
在臨港集團的指引下,國有企業上海臨港浦東新經濟發展有限公司2021年入駐書院鎮外竈村,以首發項目“科創田園〞為重點,依托書院鎮北部高新科技産業落地機遇,建設具有田園特色的景觀空間,計劃打造集科研創新、商業商務、會議會展、人力資源、技能教育及文化休閑為一體的智慧科創商務園。在設想中,“科創田園”包括3幢商業辦公樓和3幢公寓辦公樓,成為約3000平方米的衆創空間,與東側水稻田形成連續的田園景觀。
産業入駐讓書院鎮煥發新生機,各類配套設施應時而生。姚建安表示,明年鎮北的高新科技産業将投入生産,書院鎮已為即将導入的人口在醫療與教育設施方面做好了同步準備。上海臨港浦東新經濟發展有限公司投資促進中心常務副總監蔣通夫提到,招商引資在于依托主導産業,引入配套企業。“一尺花園也是為園區做配套的,至少來辦公或者研發的人員也能喝咖啡,在田園的氛圍裡喝咖啡。”
外竈村科創田園及周邊配套人才公寓效果圖 書院鎮供圖
一尺花園是銷售咖啡和輕食的網紅餐廳。2019年,外竈村成功創建上海市美麗鄉村示範村,一尺花園合夥人張夢翔表示,外竈村的清渠、格桑花、稻田、整齊的民房,處處都體現着人與自然的連結,“項目周邊的農田符合我們的選址要求,也符合我們的發展路線。”一尺花園希望更多地發掘屬地文化并推廣,将定期舉辦藝術展覽、講座、攝影展、讀書會、音樂會等活動。
蔣通夫介紹,除了引進項目,公司還通過招商引稅,給村集體資産增值,提高鎮政府的稅基。據悉,招商引稅項目已引入近200家企業,今年1至8月份,已納稅約4000多萬元(人民币)。
外竈村黨總支書記汪敏介紹,村裡有3幢舊廠房,村委會缺乏财力改造,引入臨港國企資本後,這一問題迎刃而解,“這次項目我們做了深入思考,我們雙方并不是簡單的房東和租客的關系,而是更為深入的合作。”通過村企聯動,不僅村裡的閑置資源被盤活,村委會的工作人員也接受了輔導幫助,補足專業能力不足的短闆。汪敏坦言:“這幫我們拓展了思路,也為後期村集體經濟組織不斷壯大和實現村民穩定可持續增收奠定了基礎。”
2020年12月《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花卉産業高質量發展服務高品質生活的意見》出台,計劃到2025年将上海市建設成中國一流的特色花卉研發中心、種源生産繁育中心、花卉交易中心和家庭園藝服務中心。将構建“3 X”産業集聚區發展格局,重點打造3個市級花卉産業集聚區。
外竈村突破了基本農田的限制,成為“3 X”市級花卉産業集聚區中之一。汪敏認為,花卉并非侵害土地的掠奪式種植,且附加值較高,能帶動村民進行“小三園”(即:小花園、小果園、小菜園)的建設。
正在外竈村建造花卉繁育溫室的蘭桂骐科學技術有限公司,進出口業務多,看重外竈村距離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較近的區位優勢。未來,落地于此的花卉項目将引進國内外優質花卉種源,建立高檔花卉繁育與生産基地、花園中心、采後研發中心和科普培訓中心于一體的綜合體。蘭桂骐科學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杜秉貞補充道,公司将大量使用本地勞工,開展相關技術培訓,鼓勵返鄉就業,部分收益以租金的形式回饋集體,分紅給村民。
與花卉基地隔着一片稻田的是書院農聯體平台,這是一幢由三層民宅改造而成的建築,将被打造成智慧農業控制平台、農産品展示銷售平台和農産業直播平台。另外,外竈村村合作社盤活了村主入口原有的集貿市場,改造成“書院工坊”,該工坊将囊括生鮮超市、書院人家餐飲、地産農産品銷售、村史館等,同時承擔遊客中心功能。建成後通過項目運營為村集體經濟創收。
近年來,鄉村旅遊的發展、菜園認領的熱門、企業的落地無不昭示鄉村蘊含着巨大的發展潛力,鄉村的價值亟待被挖掘。在書院鎮,設計研發型的高新科技産業入駐,鄉村承載着城市産業的溢出;鄉村旅遊與城市旅遊結合,鄉旅作為細分市場進行彌補;加強農副産品的保供,形成了高效的網絡。在姚建安看來,鄉村已然承載了部分城市核心功能。(完)
搜索
複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