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對于很多用戶而言,是一種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特别是高晚早期時段,能夠彌補出租車運力上的不足。自2012年成立至今,滴滴出行取得了飛速的發展,順應了社會需求的同時,也讓人們看到了資本的力量。從當年的多雄并立,到後面吞并快滴和優步,後面是數以百億的資金。
滴滴出行最初的理念是共享經濟,車主把空餘的座位拿出來,給需要的人乘坐,是一種環保而經濟的交通方式,特别是一些大城市,不是有錢就能買車的,需要參加搖号。在上市之初,滴滴公司通過大規模的補貼來招攬顧客和司機,迅速地把活躍用戶數量拉了上去,與此同時,顧客和司機也得到了切實的實惠,顧客花很少的錢就能坐車,而司機由于高額的補貼,有了可觀的收入,剛開始做的司機,輕輕松松月入兩三萬。
高額補貼的背後是巨額的虧損,2012年至2018年累計虧損390億,要不是持續的融資,恐怕沒有哪家公司能夠虧損6年還能繼續經營。随着快滴、優步的出局,虧損的金額在逐漸減少,補貼的幅度也在減少。虧了390億後面的投資者還能穩住,自然是相信滴滴能把虧損的金額補上并實現盈利,沒有誰會做虧本的買賣。
最後這筆錢還是要從司機手中賺回來,滴滴目前主要的盈利模式是車費抽成,即從客戶支付的車費中拿出一部分。而且這一部分是隐性的,司機看到的就是抽成後的價格。司機跑的流水越多,總的抽成越高,沒有上限。這一點比出租車公司還要狠一些,出租車公司的份子錢是固定不變的,賺多賺少都是出租車司機的。
随着補貼的下降,滴滴的價格越來越低,基本和出租車持平,一部分車主選擇了退出。另一方面,車主的成本越來越高,随着市場的規範,車主需要持“雙證”運行,車輛的性質變成了營運,車輛的保險随之上漲。四五線城市跑滴滴由于起步價低,收入算下來可能還不來打工,但是要投入十多萬元,而且勞累程度要高得多。
滴滴隻能在網上預約,不像出租車可以招手即停,有的時候接一個客人需要跑幾公裡,最後看一下價格隻夠油費。很多專職的滴滴司機,工作時長比出租車還要長,這是增加收入的唯一辦法,出租車可以配兩個司機,一個跑白班一個跑夜班,但是網約車不可能,是一車一證。
實際上,滴滴公司現在扮演的,更像是出租車公司,旗下有司機,按每筆訂單交服務費。那些最初想着閑暇時間用車賺點外塊的司機已經不存在了,在目前的政策下,這是極不劃算的。因為要想跑車,就必須辦證,車子變成了營運,如果換車,到時候就會高額的貶值,另外保費也會增加。至于沒證跑車,交通局運管部門不是吃素的,有的時候也會釣釣魚,抓到罰款是一萬起步。
共享經濟變成了專享經濟,這或許是滴滴當初沒有想到的,就像一些網絡購物平台号稱消滅中間商降低成本,最後自己成了最大的中間商,現在很多網店運營成本,比實體店還要高。司機就是滴滴的員工,雖然表面上如何跑車是司機自己決定,但是如果是專職司機,投入十幾萬買了汽車,基本上不是自己能選的,都是盡量多跑。工作強度要比出租車高,但是收入可能要低一些,唯一的不同就是投入小一些,不需要購買出租車額車。
四五線城市跑網約車意義不大,如果年輕人想要嘗試,建議購買一台二手車,如果不做的話損失要小一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