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份以來,黃淮地區(包含北方部分地區)的天氣呈“降雨次數多、降雨範圍廣、降雨量大”的特點,使部分農田土壤水分達到飽和狀态,嚴重的還形成了積水田塊,為秋收秋種工作,帶來了非常不利的影響。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在趁着晴好天氣搶收搶種、冬小麥播種面積依然沒能突破60%的前提下,冷空氣已經在霜降來臨之前,搶先一步趕到,且降溫幅度較大,為晚播小麥的出苗及培育冬前壯苗造成了一定影響。
對于小麥播種,當地有“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的說法,而10月23日正是霜降節氣,根據當前的氣候條件及土壤濕度,在霜降到來之際,餘下的40%尚未适合播種冬小麥的田塊,依然沒有播種的可能,在天氣晴好的前提下,至少還要推遲10天左右才能完成播種工作,也就是說要推遲到11月初播種。
面對多年未遇的秋種困難,讓很多尚未播種的農戶犯了愁,大家最為關心的焦點問題是,過了霜降節氣,如果真的推遲到11月初進行播種,對明年的小麥産量會有影響嗎?在播種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從而讓因晚播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低呢?
據當地農業專家、農藝師高捍東介紹,“地濕無晚麥”,這是中國農民千百年來總結的經驗,也就是說,隻要墒情好,小麥晚播一些時日,隻要做好田間管理措施,增強播種質量,就會保證來年的小麥産量。
當地小麥播種最佳平均溫度為15℃,雖然近期溫度有所下降,但據天氣預報顯示,在未來15日内,日平均氣溫還會有所上升,這對晚播小麥的進行十分有利。
如何做好田間管理措施,增強播種質量?高老師對晚播的農戶提出四點要求:
一、降低土壤濕度,盡量提前播種
田間有積水的田塊,盡量盡快進行挖溝排水,表層沒有積水,但田間土壤濕度含量已達到飽和狀态的田塊,特别是稭稈還田的地塊,農戶一定要将土壤表層的稭稈清理幹淨,讓土壤充分暴露在太陽照射下,否則地面一層稭稈會阻礙土壤中的水分散發,不利于田塊早日旋耕播種。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土壤尚未達到耕種标準的前提下,農戶切莫強行耕種,土壤在經過機械碾壓及形成大量塊狀物後,對土壤團粒結構的破壞極大,對小麥的出苗會造成極大影響,甚至可以影響未來多年的作物正常生長。
二、合理選擇肥料,盡量減少肥料流失
土壤濕度大會造成小麥底肥營養元素流失,特别是氮肥和鉀肥更容易流失一些,所以,建議農戶在施肥時,應适當增加底肥使用量,或增加顆粒型有機肥料的施入,有條件的種植戶還可以每畝增施中微量元素肥1000克,這些對保持土壤營養供應,避免因肥料流失帶來的營養缺乏有着很好的調節作用。
在選擇底肥時,應選擇工藝較好、親土性較好、不易流失,以及肥料利用率較高的複合肥料。
三、為小麥拌種,提前預防病蟲害的發生
在土壤濕度大的生長環境裡,沒有拌種的小麥種子,在遇到降溫天氣後,出苗時間推遲,容易造成種子在土壤中腐爛的風險。
特别是在稭稈還田的地塊,由于今年田間病菌基數多,再加上濕度較大,為病蟲害爆發形成了非常有利的條件,因此,選擇質量過硬的小麥拌種劑為小麥拌種就顯得至關重要。
小麥拌種劑通常由殺菌劑和殺蟲劑組成,在預防病蟲害的同時,還可添加芸苔素内酯和磷酸二氫鉀,對促進小麥生根發芽、苗齊苗壯、提高在惡劣環境下生存能力,都有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
在小麥出苗後,還要注意查看田間有無二點委夜蛾的危害(宿州部分田塊已發現爆發迹象)。
四、适當增加小麥播種量,用數量促進質量
本着“斤麥萬苗”(一斤小麥籽粒,可出1-1.1萬苗)原則,黃淮地區正常小麥畝播種量在20-25斤之間,晚播的小麥田塊,為了彌補小麥出苗率低、分蘖差的影響,以及應對田間稭稈、土壤顆粒物體較大的影響,種植戶應适當增加畝播種量,通常的做法是,以霜降節氣為準,每推遲一天播種期,就應在原播種量的基礎上增加1斤小麥種子(要根據地塊和氣候情況進行靈活調控)。
總結:農村還流行着“晚播不晚收”和“天耽誤不算耽誤”的說法,隻要小麥播種不是特别過遲(超過立冬節氣),種植戶隻要按照高老師的指點加強田間管理,就不會對來年的産量造成太大威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