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了包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這首詩經常在老師教育孩子要愛惜糧食時出現,食堂的牆壁上也少不了它。至于李紳,在很多人心中都是體察人間疾苦的形象。
實際上,李紳是個不折不扣的政治家,宦海浮沉數十年,曾位居丞相,同白居易、元稹相友善。如此說來,李紳就是一個關愛百姓的好官員。但事實恐怕并非如此,一些揭露李紳真面目文章指出李紳的生活極其豪奢。而最可以說明李紳生活奢侈、鋪張浪費就是李紳吃雞舌一事——李紳喜食雞舌頭,于是每餐都要耗費300多隻雞,其後院宰殺的堆積成山。那麼李紳真面目真的如此不堪嗎?
李紳祖輩皆是官員,可惜家道中落,未滿十歲就父母雙亡,由長兄照料長大,少年之時就頗有才華,其詩短小精悍,被人稱為“短李”,《憫農》就是他青年時期的代表作。李紳很想出人頭地,曾有幾次進京應試,可惜都未中,至元和初年,終登進土第,補國子監助教。但是李紳對這個職位并不滿意,之後離開長安西安來到金陵,受到浙西觀察使李琦的賞識。
李琦想叛唐謀反,令李紳起草檄文,李紳不從下獄。李琦反唐失敗之後,李紳獲釋。元和四年赴長安任校書郎,同好友元稹還有白居易共倡新樂府詩體,創作了《樂府新題》二十首,其中多揭露社會時弊,反映民生疾苦的政治諷喻詩。
之後李紳卷入了牛李黨争,(“牛李黨争”指的是唐朝後期,統治集團内部的争權奪利的宗派鬥争,也稱“朋黨之争”。其中“牛黨”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闵為首的官僚集團,多是科舉出身,屬于門第卑微庶族地主,靠寒窗苦讀考取進士,進入官場。“李黨”是指以李德裕為首的官僚集團,大多出身于門第顯赫的世家大族,靠祖上的高官地位跻身官場。)
李紳與李黨代表人物李德裕關系密切。牛李黨争曆經唐憲宗、唐穆宗、唐文宗、唐武宗四代君王,前後長達四十餘年,雙方勢力此消彼長,難以争出高下。李紳與李德裕可謂是榮辱與共,李紳擔任宰相離不開李德裕的提攜。李德裕失勢罷相,已故的李紳也不能幸免,他被追奪三任官,子孫不得入仕。
數十年的宦海沉浮,使得李紳備嘗人間滋味,他曾風光居相位,也曾頻頻遭貶谪。在李紳後期的詩作中,已難見反映民生疾苦的詩作,更多的是感傷自身遭遇、回憶皇恩浩蕩及歌頌自己的政治功德的作品。
一方面是出于明哲保身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李紳過于癡迷做官。中晚唐民生凋弊,社會破敗不堪,李紳詩作中自己治理過的百姓還生活得安甯富足,并對他自己感恩戴德。難怪明人胡震亨讀完李紳後期作品之後,稱李紳“宦夢難醒”,“農夫猶餓死”的疾苦民間在他心中怎及“桃豔仙顔阿母栽”的皇宮呢。
唐代詩人劉禹錫參加李紳的宴會之後這樣寫到:“高髻雲鬓新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李紳生活之安逸可見一斑。據說劉禹錫看上了李紳的家妓,李紳就将美女賜給他了。不過李紳一餐殺三百隻雞之事,不論正史還是野史都不見記載,安在他的身上實在不合适。
後來的李紳确實不複當初,常言守住初心,但做到實是難事。
參考資料:
嚴瀾:《李紳生平及其作品研究》
馮濤:《論李紳前後時期詩歌風貌的不同及成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