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棗的意思和寓意?囫囵吞棗,是一則漢語成語,出自宋·圓悟克勤《碧岩錄》該成語原指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其結構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貶義,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囫囵吞棗的意思和寓意?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囫囵吞棗,是一則漢語成語,出自宋·圓悟克勤《碧岩錄》。該成語原指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其結構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貶義。
囫囵吞棗比喻在學習上食而不化,不求甚解,含糊了事,隻把原書文句照本死讀,好比吃東西不加細嚼、品味,也不消化、吸收一樣。囫囵吞棗是一種泥古不化,應為學習者忌。學習知識時應該把要學的知識徹底理解,再認真去掌握它、應用它。如果學知識隻是籠統地學,缺乏思索,就不會學到真正的知識,也不可能對知識靈活運用。這則寓言告訴人們:對事物的認識要全面,不要含含糊糊;做事情時,不能一味地求快,乞求一步登天。有道是“欲速則不達”,一步一個腳印地循序漸進,方能規避風險,把事情做圓滿。
成語故事:
相傳古時候,有個喜歡自作聰明的人。有一次,他向一位老醫生請教,吃什麼水果對身體最有益。
老醫生對他說:“水果各有各的特性,每種水果對人的身體都有益處,但吃多了,也會帶來害處。比如說吃梨子對牙齒有好處,但吃多了,就會損傷脾胃。棗子呢,對脾有滋補作用,但吃多了,對牙齒又不利。所以吃什麼東西都要适量。”這個人搖頭晃腦地說:“我有辦法既可以得到水果的益處,又可以使身體不受傷害。”老醫生問道:“你有什麼好方法呀,能告訴我嗎?”這個人說:“我的方法就是,對不同的水果,用不同的方法去吃。比如吃梨子,隻在嘴裡嚼,不咽下肚去;吃棗子,不用牙齒咬,整個兒吞下去。這樣,就有益無害,既不傷牙齒,也不傷脾胃了。”
老醫生聽了,忍不住笑道:“你這個方法不好。吃梨子隻嚼不咽倒還可以做到;吃棗子不嚼而咽,卻很難。而且你那樣囫囵吞棗,也沒法體會到棗的滋味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