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英烈鑄就忠魂?作者:韋豐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清明節被譽為最具鄉土氣息的傳統節日,“雨打清明前,窪地好種田”的詩句裡,不僅述說着農耕社會裡的美好節氣,更喚醒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美好記憶每個傳統節日都有它的物語,在清明回鄉祭祖和山水踏青的計劃裡,是國人存念于“天地之間有大德”的念茲在茲今年春節,國人響應“就地過年”的倡議,加之現在各地疫情防控取得良好成效,使得出行意願将在清明小長假中得到集中釋放,全國各大火車站也将迎來一波小高峰人來人往,是我們對傳統節日存于心中的敬畏和遵從,而在更高層次,還有許多人以祭奠英烈的方式,去開啟生者與逝者的對話、當下與曆史的交流,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緬懷英烈鑄就忠魂?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作者:韋豐
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清明節被譽為最具鄉土氣息的傳統節日,“雨打清明前,窪地好種田”的詩句裡,不僅述說着農耕社會裡的美好節氣,更喚醒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美好記憶。每個傳統節日都有它的物語,在清明回鄉祭祖和山水踏青的計劃裡,是國人存念于“天地之間有大德”的念茲在茲。今年春節,國人響應“就地過年”的倡議,加之現在各地疫情防控取得良好成效,使得出行意願将在清明小長假中得到集中釋放,全國各大火車站也将迎來一波小高峰。人來人往,是我們對傳統節日存于心中的敬畏和遵從,而在更高層次,還有許多人以祭奠英烈的方式,去開啟生者與逝者的對話、當下與曆史的交流。
“桃花紅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曆史的過往清晰地告訴我們,今日華夏之和平與安甯,不是在一片空地上憑空構建的大廈,而是走過烽火硝煙、槍林彈雨之後的重生,是經曆抗震救災、防洪搶險之後的奮起。沒有英烈前赴後繼的犧牲奉獻,就沒有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幸福。然而,近年來,一些曆史虛無主義者在網絡空間抹黑英烈,嚴重傷害了社會公衆的民族感情。“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英雄烈士的名譽事關一個國家和社會的價值追求,他們的名字永遠存在于民族殿堂之上。我們在清明祭奠英烈,正是踐行尊崇英雄、緬懷英烈這一全民族共同的價值。
清明祭英烈,網絡亦是情懷之地。清明前後,廣東揭陽啟動“守護·2021清明祭英烈”網上祭掃活動,社會各界群衆可登錄相關網站進入雲端祭掃平台,以向英烈獻花、祭酒、點燭、祝福等方式寄托哀思;江蘇宿遷舉辦“守護·2021清明祭英烈”網上祭掃活動,營造綠色、文明、簡約祭祀新風尚,讓清明更“清明”……今年的清明,為了貫徹落實疫情防控的要求,全國多個地市響應不出門、網上祭掃的倡議。我們以網絡祭奠英烈的方式弘揚家國情懷,也呼應着拱衛人民群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倡議。線上和線下,并不是空間的阻隔,而是情感的延續。在清明的網絡中國節裡,我們不斷傳遞着對英烈的那一份追思。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在清明節祭奠英烈,不僅是表達“怎麼看過去”的鮮明态度,更是彰顯“如何向未來”的堅定決心。清明前後,江西九江雙峰小學優秀的少先隊員代表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南山公園烈士陵園,開展了“祭英烈·學黨史·做新人”主題教育活動,共同追憶紅色足迹。當下正在進行的黨史學習教育,是在“本來”之上開辟“未來”,秉軸持鈞的關鍵力量,正是廣大的青少年群體。有花無酒祭英雄,烈士墓前深鞠躬,以清明祭奠英烈的方式,是要不斷提醒後來之人,無論我們走多遠、走到多麼光輝的未來,紅色基因都時刻不能忘、須臾不能丢。
祭英烈之“清”,悟情懷之“明”。一束菊花、幾許默哀、良久靜思……簡潔卻不簡單的過程,葆有我們對英烈最好的追憶。而以網絡中國節的方式來祭奠英烈,儀式同樣肅穆而不敷衍,且更顯生态環保與疫情防控之“清”境;再者,矢志複興是一段往前的征程,但對曆史的回望依然是一個大國走向強國的必修課。為昨日,也是為了明天,祭奠英烈就有這番之“明”鏡。在“清”與“明”的情景交集之中,自有一股浩然之氣流轉在天地之間。在此維度之下,我們的家國情懷更炙熱、奮鬥激情更奔湧、複興征程更壯麗。(韋豐)
來源: 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