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暑期雲南遊(10)——沙力村驿站、畢摩谷
2022年7月17日,上午11時許。
我們離開洱海雙廊,踏上前往泸沽湖的旅途。
12時,過麗江城郊。
我們曾來麗江旅遊,今天不舊地重遊了,過麗江城郊,便離開高速路,進入國道或省道。
之後,便在高山峽谷中穿行。
俯瞰金沙江
在金沙江畔一座高山上,我們在公路觀景台駐足,俯瞰金沙江。
金沙江如一條翡翠巨龍,匍匐在峽谷中,蜿蜒潛行。
這裡,公路将要從高山之腰下至溝底——金沙江畔。
公路開鑿懸崖絕壁之上,仿若神筆寫下的數個首尾相接的“之”字,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不知形成了幾道拐?
沙力村旅遊先鋒服務驿站
離開金沙江,我們仍然在高山峽谷穿行着。
海拔越來越高,漸漸超過3000米。
下午2時,到達甯蒗縣西川鄉境内的沙力村旅遊先鋒服務驿站。
這裡位于一個山凸上,開辟有十數畝平地,建有停車場、觀景台、小賣部、燒烤攤、衛生間等,為遊客提供相應服務。
在這裡停留的,大多為前往泸沽湖或麗江古城的遊客。雖然人數不少,但場地寬,人與人若有意避開,相互間保持1米以上距離還是容易做到的——防疫期間,我們時時保持着高度警惕。
前排房屋的中部有一條通道,通道兩側有鋪面,買旅遊品或小吃之類。
一位彜族少年坐在木條凳上研藥,他目不斜視、全神貫注,雙手握住鐵磙軸柄,鐵磙在藥研中前後滾動。
若非木凳放在櫃台上且長不盈尺,若非小孩比嬰兒還小許多,你一定會以為這是一個真實研藥場景呢!
這件藝術品制作逼真,充滿靈動,我不免駐足多看了幾眼。
穿過通道,後面便是臨崖觀景台。
在觀景台上,憑欄遠眺:
遠山接蒼穹,
黛峰近白雲。
公路纏山腰,
樹蔭掩山村。
山川似海,江河如畫,讓人心曠神怡!
我們還沒有吃午飯,兒媳買來些小吃,還有那種又長又大的烤羊肉串。
我平時不愛吃燒烤食物,尤其是那種直接将食物放在火上烤出來的串串。這種加工方法會産生很多有害物質,甚至含緻癌物質。我勸年輕人平常也要少吃這種東西,但他們總是說:“又不是經常吃,偶爾吃一點,沒什麼問題的。”
我嘗嘗烤肉串,味道确實挺不錯的,心裡似乎也明白了:人們之所以愛吃烤肉串,就在于烤肉串味美,非常迎合人們的口味和食欲。
譬如香煙,大家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香煙上也标注得明明白白的,但煙民們就是熟視無睹。
香煙亦如此,何況肉串串乎!
畢摩谷
離開沙力村服務驿站,我們沿國道G348前行約半小時,便來到一個名叫“畢摩谷”的地方。
這是一個新建的免費參觀的小景區,位于國道G348路旁。
碎石鋪成的廣場端伫立着一尊圖騰,圖騰頂端是一隻展翅欲翔的雄鷹。
廣場外側一排木屋,走廊上挂着燈籠,燈籠在微風中輕輕搖曳。
門窗關閉着,但門窗的雕飾或繪畫都很漂亮。
每根木柱表面塗成黃紅藍3段,窗棂塗成黃紅藍3色。總之,房屋的基色便是黃、紅、藍。
順溝而下,還建有一幢幢的房屋,有二層樓,有面溪開口的院落,還有四合院…,它們被辟為“民族園”、“彜族美食體驗區”等園區。
綠地籬笆上還有雞、狗等生肖圖像。
原來,畢摩谷是一個以體驗畢摩(彜族)文化、特色小吃的休閑地。
看着那些圖騰、圖畫、雕像、雕飾、祭祀品、毛皮、獸頭骷髅、刀具…,給人以神秘感!
兒子似乎對畢摩有所了解,他說:“畢摩與祭祀有關,與圖騰崇拜有關,畢摩就是專門從事這類職業的人,就如我們老家那些端公(注:給亡人做道場的祭師,有别于和尚、道士)。”
之後,我上網查詢“畢摩”,與兒子所說差不多:
畢摩(彜語音譯)是一種專門替人禮贊、祈禱、祭祀的祭師,“畢”為“念經”之意,“摩”為“有知識的長者”。
人們對未知是懷有敬畏感的,尤其看過或讀過有關南方少數民族(彜族)奇聞轶事的人,總對畢摩(或巫師)心懷戒懼而敬而遠之。
而那些關于“巫毒”、“趕屍人”的傳說,更是玄乎其玄,近乎荒誕!
其實,我們依據小說、傳說來看待畢摩,是對畢摩的一種誤解。
畢摩是彜族社會中的知識分子,也是彜族文化的維護者和傳播者。他們的主要職能是做作畢(念經)、司祭、占蔔等活動,他們的文化職能是傳授彜族文字,撰寫和傳抄包括宗教、哲學等典籍,對彜族文化的繼承和傳播功不可沒。
所以,畢摩文化是彜族文化的瑰寶,要了解彜族及彜族文化,就要了解彜族的畢摩文化。
我不是彜族文化的研究者和傳播者,也願為人們了解畢摩文化盡一份綿薄之力,故介紹畢摩谷。
“不到畢摩谷,枉來泸沽湖。”前去泸沽湖或麗江的遊客們,若經過此地,不妨去畢摩谷看看,或許有所收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