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桃疆
金星主持的那檔《中國式相親》提醒現代人“包辦婚姻”似乎從來就沒有走遠過,認為自己生兒子了不起的“傳統家庭”仍然很多。
在許多人的觀念裡,隻有生兒子才叫傳宗接代。“傳宗接代”這個詞直到晚清譴責小說《官場現形記》中才出現,有一個比“傳宗接代”更古老的同義詞叫“延續香火”。為什麼生兒子才叫延續香火呢?這還要從香火本身說起。
“香”字古來已有,《說文解字》中講,香從黍從甘,是黍與甘的合成字,隸書簡省後便成了“香”字,用來形容稻谷植物散發出的芬芳氣息。
根據唐宋典籍記載,香自漢唐之後才從西域、南洋傳入中國。宋朝時發現制香之法。到了明清時期才有柱香。(嚴格講,古裝劇裡動不動就一炷香的功夫,出現在明清之前都是違背曆史史實的)
民間傳說故事《三笑》改編的《唐伯虎點秋香》,秋香在廟裡上香開啟了一段姻緣
東漢以後,受到佛教使用香料祭祀的影響,漢人逐漸将敬香引入了民間信仰中。“凡人以五谷為食,神仙以香為食。”最典型的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
香皂民間信仰中有通神、驅鬼、辟邪、逐疫、返魂、淨穢、保健等作用,其中以通神辟邪最為靈驗。香煙和香氣共同完成了形式上的表現,香煙袅袅直沖雲霄,可以通達神明,香氣蕩漾,辟邪除惡。在民間信仰中,燃燒後香的形态還可以用來占蔔。以柱香為例,平常燒三根香,所出之象便可知兇吉:
三根香整齊平整,即為“平安香”,表示家庭成員平安無事;三根香若左邊兩根等高,右邊一根較短,則為“催命香”,月内家中必有人大限将至,是兇兆;若左邊兩根登高,右邊一根較長,則為“長生香”,三日之内必有好事來臨。
在香本土化的過程中,漢人将陰陽五行學說引入燒香的行為中,香五行屬火。香屬性為火,陽性,必須經焚燒才能産生香氣,香點燃是能産生火光,香火互相轉化,逐漸成為一體。在被引入到家族祭祀中後逐漸形成了中國特有的香火觀念。
無論是在家族祭祀還是拜神求佛,通過燒香祈求的靈氣其實是一種“陽氣”,燒香中香是形,而火才是靈。香火一體,共同負擔使命。個人燒香叫刈香,神與神之間叫掬火,無論是刈香還是掬火,都可以從受香的神明(宗教神或是家族神)中分出一點靈力來。
香火延續在掬火的儀式中表現得最為明顯,掬火的過程中,火不能熄滅,需要有人不斷續香,火接着香來延續,因此叫“延續香火”。
因為香火屬陽,在陰陽五行說中男性對應的屬性也是陽,因而隻有生了兒子才能叫做延續香火。
可以說香火與宗族思想聯系在一起後,變相加重了中國重男輕女的畸形心理。自周代以後,中國便确立了嚴格的宗祠制度,能夠繼承家族的男性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都擁有很高的地位。而民間信仰中,人死後無法進入宗祠被供奉則會化作孤魂野鬼,宗祠成為了判定家族中祖先和鬼魂的地方。
由于宗祠制度是“祖宗之法”,女性被排除在傳承譜系之外,因而不得進入宗祠,但這似乎意味着所有的女性都将變成孤魂野鬼,對于家族中的後人也是精神上的負擔。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女性出嫁後可以因對夫家家族的貢獻而進入夫家宗祠被香火供奉,從而免于成為孤魂野鬼——這也是為什麼女性更容易被逼婚,父母生出女嬰後出賣或是殺掉的心理負擔較小的原因。反正是與香火不沾邊的人,如果不結婚的話注定要從孤家寡人變成孤魂野鬼的,不如早早殺掉。
而出嫁之後的女性到了夫家最大的作用也是傳承香火,生出兒子為夫家做貢獻以便進入夫家宗祠接受香火供奉。
在神明的注視下,隻要一天香火仍在空中飄蕩,這種根植于社會觀念中的香火信仰就會繼續上演《中國式相親》的鬧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