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聲律啟蒙十一解讀

聲律啟蒙十一解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8 09:18:55

明對暗,淡對濃。上智對中庸。

【注釋】:上智:智力特出的人。《論語.陽貨》:“子曰:‘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孫子.用間》:“故惟明君賢将,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

中庸:不偏叫中,不變叫庸。儒家以中庸為最高的道德标準。另一種意思則是指才能一般的人,中等的智慧。

聲律啟蒙十一解讀(聲律啟蒙上卷二冬)1

鏡奁(lián)對衣笥(sì),野杵(chǔ)對村舂(chōng)。

【注釋】:奁:鏡匣,古代婦女多用來收放梳妝用具。笥:用竹子或蘆葦編成的方形的盛物器具,多用來盛放衣物,此處指衣櫃。杵:搗米或捶衣用的一種木制的棒槌。将稻、粟米等放置在臼中,用杵不停地舂搗,可除去粗皮。舂:古代稱為碓,舂米的器具。

這兩句的對應,都是平時日常生活中的用具。

聲律啟蒙十一解讀(聲律啟蒙上卷二冬)2

鏡奁對衣笥

聲律啟蒙十一解讀(聲律啟蒙上卷二冬)3

花灼爍,草蒙茸。九夏對三冬。

【譯文】:花朵光采豔麗,小草細嫩雜亂,九夏和三冬相對。

【注釋】:灼爍:聯綿詞,鮮豔明麗。蒙茸:聯綿詞,蓬松紛亂的樣子,這裡形容草木茂盛。

這兩句的對應有着特别的技巧。那就是“同旁對”,“灼爍”是同為“火”字旁的詞,而“蒙茸”則是同為“草”字頭的詞。花灼爍,對草蒙茸。鮮花繁盛茂密,如火光紅豔,而草,密密疏疏,綠意融融。

九夏對三冬:夏季有三個月九十天,故稱九夏;冬季有三個月,故稱三冬。或指冬季的第三個月,即十二月。“九”和“三”也可看成虛數,“九夏”與“三冬”都指時間很久。

聲律啟蒙十一解讀(聲律啟蒙上卷二冬)4

台高名戲馬,齋小号蟠龍。

【譯文】:銅山有高台名叫戲馬台,東晉大将軍桓溫的居室叫蟠龍齋。

【注釋】:戲馬:台名,亦名掠馬台,在今江蘇銅山縣南,據說項羽曾于此馳馬取樂。《南齊書》:宋武帝在彭城,九日遊項羽戲馬台。

蟠龍:書齋名。東晉桓溫曾在南州修築書齋,上面繪滿龍的圖案,稱為盤龍齋。《晉書.劉毅傳》:初,桓溫起齋,畫龍于上,号蟠龍齋,後桓玄篡晉,劉毅起兵讨玄,至是居之,蓋毅小字蟠龍。

聲律啟蒙十一解讀(聲律啟蒙上卷二冬)5

蟠龍,身長四丈,青黑色,赤帶如錦文,常随水而下,入于海。有毒,傷人即死 ---《太平禦覽》

手擘(bò)蟹螯(aó)從畢卓,身披鶴氅(chǎng)自王恭。

【譯文】:東晉的畢卓喜歡一手拿蟹螯,一手持酒杯,說這便是他的一生之願了;東晉的王恭曾經在雪中身披鶴氅,駕車出行,遠遠望去如同神仙中人。

【注釋】:這是兩個典故。上聯出自《世說新語·任誕》和《晉書·畢卓傳》。晉人畢卓酒後曾對人說,“左手剝着蟹螯,右手拿着酒杯,漂遊在酒池中,就足以了此一生了”。擘:分開、剝開。蟹螯:螃蟹的兩個大前足,是下酒的美味。下聯見于《世說新語·企羨》和《晉書·王恭傳》。晉人王恭披着仙鶴羽毛做的披風,乘着軒車,在小雪中前行,孟昶在籬間窺見,說:“這真是個神仙呀”。鶴氅:用仙鶴羽毛制成的外套。

聲律啟蒙十一解讀(聲律啟蒙上卷二冬)6

五老峰高,秀插雲霄如玉筆;三姑石大,響傳風雨若金镛。

【譯文】:廬山上的五老峰高茸入雲,像五支玉筆插入雲霄;江西南康縣的三姑石很大,敲擊發出的聲音如洪鐘穿透風雨。

【注釋】:五老峰:《地輿記》:廬山有五老峰,秀插雲霄。李白《望廬山五老峰》詩雲:“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将此地巢雲松。”

三姑石:《地輿志》:“南康有三姑石,響聲若金镛。” 镛:大鐘,古樂器,奏樂時用來表示節拍。

聲律啟蒙十一解讀(聲律啟蒙上卷二冬)7


上平15韻有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抄微、六魚、七雨、八氣、九絕、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聲律啟蒙》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

《聲律啟蒙》每韻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為:

  • 平對仄,仄對平。仄仄對平平。平平對仄仄,仄仄對平平。
  •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對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是中國詩詞中用字的聲調,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據隋朝至宋朝時期修訂的《切韻》《廣韻》等韻書,中古漢語按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歸納出平、上、去、入(不同于我們現代的漢語拼音四聲)四種聲調,二元化分類,除了平聲,其餘三種聲調統稱為仄聲。

詩詞中平仄的運用有一定格式,稱為格律。平聲和仄聲,代指由平仄構成的詩文的韻律。平仄是四聲二元化的嘗試。四聲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平仄是在四聲基礎上,用不完全歸納法歸納出來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上聲,去聲,入聲為仄,剩下 了 的是平聲。

普通話入聲消失,入聲歸入仄聲中的上去兩聲和平聲中的陰平、陽平,這導緻用普通話判别詩詞平仄會有錯誤。

現代普通話漢語拼音的四聲“ā á ǎ à”,我們小時候學習稱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第四聲,其實它們有專業的稱謂。第一聲叫陰平或平調;第二聲叫陽平或升調;第三聲叫上聲或上音;第四聲叫去聲或去音。這樣一對照,我們普通話的一聲、二聲即為“平”,三聲、四聲即為“仄”。 是不是很簡單!(中古漢語中的“入”聲,已并入其它聲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