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宏觀角度事故的預防原則主要包括
組織管理(Enforcement)
教育
(Education)
工程技術(Engineering)
1)工程技術原則(Engineering)
即利用工程技術手段消除不安全因素,實現生産工藝、機械設備等生産條件的安全。在生産過程中,客觀上存在的隐患是事故發生的前提。因此,要預防事故的發生,就需要針對危險隐患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進行治理。在采取有效技術措施進行治理過程中,應當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消除潛在危險原則。 |
從本質上消除事故隐患,以新的系統、新的技術和工藝代替舊的不安全的系統和工藝,從根本上消除發生事故的可能性。例如,用不可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改進機器設備、消除人體操作對象和作業環境的危險因素,消除噪音、塵毒對工人的影響等,從而最大可能地保證生産過程的安全。 |
(2)降低潛在危險嚴重度的原則。 |
在無法徹底消除危險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限制和減少危險程度。例如,手電鑽工具采用雙層絕緣措施,利用變壓器降低回路電壓,在高壓容器中安裝安全閥等。 |
(3)閉鎖原則。 |
在系統中通過一些原器件的機器聯鎖或機電、電氣互鎖,作為保證安全的條件。例如,沖壓機械的安全互鎖器,電路中的自動保護器,煤礦上使用的瓦斯—電閉鎖裝置等。 |
(4)能量屏蔽原則。 |
在人、物與危險源之間設置屏障,防止意外能量作用到人體和物體上,以保證人和設備的安全。例如,建築高空作業的安全網、核反應堆的安全殼等都應起到保護作用。 |
(5)距離保護原則。 |
當危險和有害因素的傷害作用随着距離的增加而減弱時,應盡量使人與危害源距離遠一些。例如,化工廠建立在遠離居民區,爆破時的危險距離控制等。 |
(6)個體保護原則: |
根據不同作業性質和條件,配備相應的保護用品及用具,以保護作業人員的安全與健康。例如安全帶、護目鏡、絕緣手套等。 |
(7)警告、禁止信息原則。 |
用光、聲、色等其他标志作為傳遞組織和技術信息的目标,以保證安全。例如,警燈、警報器、安全标志、宣傳畫等。 |
此外,還有時間保護原則,薄弱環節原則,堅固性原則,代替作業人員原則等,可以根據需要,确定采取相關的預防事故的技術原則。
2)組織管理原則(Enforcement)
預防事故的發生,還要在組織管理上采取相關的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1)系統整體性原則。安全工作是一項系統性、整體性的工作,它涉及到企業生産過程中的各個方面。安全工作的整體性要體現出:有明确的工作目标,綜合地考慮問題的原因,動态地認識安全狀況;而且落實措施要有主次,要有效地抓住各個環節,并且能夠适應變化的要求。
(2)計劃性原則。安全工作要有計劃和規劃,近期的目标和長遠的目标要協調進行。工作方案、人财物的使用要按照規劃進行,并且有最終的評價,形成閉環的管理模式。
(3)效果性原則。安全工作的好壞,要通過最終成果的指标來衡量。但是,由于安全問題的特殊性,安全工作的成果既要考慮經濟效益,又要考慮社會效益。正确認識和理解安全的效果性,是落實安全生産措施的重要前提。
(4)黨政工團協調安全工作原則。黨制定正确的安全生産方針和政策,教育幹部和群衆遵章守法,了解和解決工人的思想負擔,把不安全行為變為安全行為。政府實行安全監察管理職責,不斷改善勞動條件,提高企業生産的安全性。工會代表工人的利益,監督政府和企業把安全工作做好。青年是勞動力中的有生力量,青年工人中往往事故發生率高,因此,動員青年開展事故預防活動,是安全生産的重要保證。
(5)責任制原則。各級政府及相關的職能部門和企事業單位應當實行安全生産責任制,對違反勞動安全法規和不負責任的人員而造成的傷亡事故應當給予行政處罰,造成重大傷亡事故的應當根據刑法,追究刑事責任。隻有将安全責任落到實處,安全生産才能得以保證,安全管理才能有效。
3)安全教育原則(Education)
安全教育是為了增強企業各級領導與職工的安全意識與法制觀念, 提高職工安全知識和技術水平, 減少人的失誤, 促進安全生産所采取的一切教育措施的總稱。安全教育是企業安全生産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也是預防和防止事故的一項重要對策。
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各級領導、全體職工正确認識安全生産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懂得實現安全生産、文明生産的科學知識,提高他們的生産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使他們能夠自覺地執行安全生産方針和各項法令與規章制度,從而使其行為規範化、标準化,減少人為失誤與差錯。安全教育對于預防人為事故,加強安全管理,促進安全生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企業對職工進行安全教育的形式主要有:
①組織專門的安全教育培訓班( 包括脫産、半脫産和利用業餘時間進行培訓, 開展安全生産的職業培訓教育等)。
②班前班後交代安全注意事項, 講評安全生産情況。
③施工和檢修前進行安全技術措施交底。
④各級負責人員和安全生産管理人員進行現場安全宣傳教育,督促安全法規制度的貫徹執行。
⑤組織安全生産技術知識講座、競賽。
⑥召開生産安全事故分析會,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責任、教訓等,進行實例教育。
⑦組織安全技術交流,安全生産先進展覽,張貼宣傳畫、标語,設置警示标志,利用廣播、電影、錄像等方式進行安全教育。
⑧安全技術部門召開安全例會、專題會、表彰會、座談會或采用安全信息、簡報通報等形式總結、評比安全生産工作, 達到教育的目的。
(2)根據接受教育的對象的不同, 安全教育的種類主要有:
①以新進人員為教育對象的三級安全教育。
②以特種作業人員為教育對象的專門安全教育。
③以“五新”人員為教育對象的安全教育。
④以調換工種人員為教育對象的安全教育。
⑤以複工人員為教育對象的安全教育。
a.工傷後的複工安全教育。
b.休假後複工安全教育。
⑥以管理幹部為教育對象的安全教育。
a.企業法定代表人和廠長、經理必須經過安全教育并經考核合格後方能任職。安全教育時間不得少于40 學時。
b.企業安全衛生管理人員必須經過安全教育并經考核合格後方能任職。安全教育時間不得少于120 學時。
c.企業其他管理負責人( 包括職能部門負責人、車間負責人)、專業工程技術人員的安全教育由企業安全衛生管理部門組織實施。安全教育時間不得少于24 學時。
d.班組長和安全員的安全教育由企業安全衛生管理部門組織實施。安全教育時間不得少于24 學時。
⑦以安全專業技術人員為教育對象的安全教育。
⑧以全體職工為教育對象的全員安全教育等。
綜上所述,事故的預防要從技術、組織管理和教育多方面采取措施,從總體上提高預防事故的能力,才能有效地控制事故,保證生産和生活的安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