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
按照傳統曆法,立春,作為一年中二十四節氣之首,氣溫、日照、降雨,都将從此時開始趨增。2015年立春,氣溫、日照、降雨的增多人們暫時還感受不到,能切實感受到的,是人流的增多。春運,從這一天開始拉開大幕。
官方預計,今年春運全國客流将超過28億人次,平均每天的人流大概是7000萬人次。據說北京站的客流高峰大概會在一周之後,也就是16日、17日左右出現;正月初四至初六,會出現返程客流高峰;從月底到下月初,返京的務工流、學生流、探親流、公務流與兩會代表抵京時間重合,多種人流交織在一起,會再次出現一個返程客流高峰。
春節臨近,除了春運,各種各樣的人流聚集也迎來新一輪高峰,各類廟會吸引大量人流、影劇院引來粉絲無數、商場和家電賣場促銷人潮洶湧……
各種各樣的人流聚集,也意味着潛在的風險在聚集。
美國安全工程師海因裡希曾經研究統計過55萬起公共安全事件,其中死亡、重傷事件1666件,輕傷48334件,剩下的是無傷害事件。海因裡希由此推斷出了“300∶29∶1”事故傷害比例,也就是在國際公共安全領域中非常有名的“海因裡希法則”。
用通俗的話來解釋“海因裡希法則”,就是一個死亡事故,其背後就隐藏着30個重傷、300個輕傷,還有3000個未遂事件和3萬個不安全行為。
也正是意識到隐患的存在,面對春節的各類人流,有些地方取消了大型活動,以期規避人群聚集的風險。對于這種簡單的管理方式,很多人并不認同。
在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主辦的“人員密集場所擁擠踩踏風險防控技術論壇”上,國務院應急管理專家組組長閃淳昌告訴記者,春節期間一刀切地取消大型是不現實,也不可能的。即使在平時,人民群衆物質文化需求地不斷增長,也需要大量的大型文體活動。風險是經常存在的,要避免風險演化為災難和事故,前提是要做好風險評估管理,加強隐患治理。
“災難的損失和災難的強度成正比,和社會體系的脆弱性成正比,和暴露在災害下的人财物的集中程度成正比,同時又和政府及各個相關機構的應急響應能力成反比。”閃淳昌說。
春節裡的海因裡希法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