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荀子的四個學生

荀子的四個學生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0 03:04:33

譯注:方勇 李波

出版:中華書局

堯問

堯問于舜曰:“我欲緻天下,為之奈何?”對曰:“執一無失,行微無怠,忠信無倦,而天下自來。執一如天地,行微如日月,忠誠盛于内,贲于外,形于四海。天下其在一隅邪!夫有何足緻也?”

譯文:堯問舜說:“我想取得天下,該怎麼辦?”舜回答說:“專心政事不要出錯,做事情不要懈怠,忠誠守信不要厭倦,那麼天下人就會自動歸順。專心政事像天地一樣長久,做小的事情像日月一樣不停,忠誠充滿于内心,表現在外面,體現在四海。那天下不就像屋子中的一個角落嗎?又哪裡用得着去取呢?”

魏武侯謀事得當,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喜色。吳起進曰:“亦嘗有以楚莊王之語聞于左右者乎?”武侯曰:“楚莊王之語何如?”吳起對曰:“楚莊王謀事得當,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憂色,申公巫臣進問曰:‘王朝而有憂色,何也?‘莊王曰:‘不穀謀事得當,群臣莫能逮,是以憂也。其在中蘬之言也,曰:“諸侯以為得師者王,得友者霸,得疑者存,自為謀而莫己若者亡。”今以不穀之不肖而群臣莫能逮,吾國幾于亡乎!是以憂也。’楚莊王以憂,而君以憙。”武侯逡巡再拜曰:“天使夫子振寡人之過也。”

譯文:魏武侯謀事很得當,群臣沒有人能夠比得上,退朝後他面帶喜色。吳起上前說:“曾經聽到左右說過楚莊王的話嗎?”武侯問:“楚莊王的話怎麼說的?”吳起回答說:“楚莊王謀事很得當,群臣沒有人能夠比得上,退朝後面帶憂色。申公巫臣上前問道:‘君王上朝後面帶憂色,為什麼?‘莊王說:‘我謀事很得當,群臣沒有人能夠比得上,所以憂慮。仲虺說過這樣的話:“諸侯能夠得到師傅的就稱王,得到朋友的就稱霸,得到解決疑惑的人就能生存,自己謀劃而沒有人比得上的就滅亡。”現在我這樣無能而群臣沒有人能夠比得上,我的國家接近于滅亡了!所以憂慮。‘楚莊王因而憂慮,而君王因而高興。”武侯後退幾步拜了兩拜說:“上天讓您來補救我的過錯呀。”

伯禽将歸于魯,周公謂伯禽之傅曰:“汝将行,盍志而子美德乎?”對曰:“其為人寬,好自用,以慎。此三者,其美德已。”周公曰:“嗚呼!以人惡為美德乎?君王好以道德,故其民歸道。彼其寬也,出無辨矣,女又美之,彼其好自用也,是所以窭小也。君子力如牛,不與牛争力;走如馬,不與馬争走;知如士,不與士争知。彼争者,均者之氣也,女又美之,彼其慎也,是其所以淺也。聞之曰:‘無越逾不見士。‘見士問曰:‘無乃不察乎?‘不聞,即物少至,少至則淺。彼淺者,賤人之道也,女又美之。吾語女:我,文王之為子,武王之為弟,成王之為叔父,吾于天下不賤矣,然而吾所執贽而見者十人,還贽而相見者三十人,貌執之士者百有馀人,欲言而請畢事者千有馀人,于是吾僅得三士焉,以正吾身,以定天下。吾所以得三士者,亡于十人與三十人中,乃在百人與千人之中。故上士吾薄之為貌,下士我厚之為貌。人人皆以我為越逾好士,然故士至,士至而後見物,見物然後知其是非之所在。戒之哉!女以魯國驕人,幾矣!夫仰祿之士猶可驕也,正身之士不可驕也。彼正身之士,舍貴而為賤,舍富而為貧,舍佚而為勞,顔色黎黑而不失其所,是以天下之紀不息,文章不廢也。”

譯文:伯禽将要回到魯國去,周公問伯禽的老師說:“你們就要走了,何不說說伯禽的美德呢?”回答說:“他待人寬厚,喜歡自己處理事情,而且謹慎。這三方面,就是他的美德。”周公說:“唉!你把人們厭惡的當作美德嗎?君子喜歡依道德行事,所以他的民衆歸于正道。他待人寬厚,處理政事就沒有分别,你卻稱贊他。他喜歡自己處理政事,就會氣量狹小。君子力氣大得像牛一樣,卻不與牛較力;跑起來快得像馬一樣,卻不與馬賽跑;智慧像士一樣,卻不與士争高低。那競争,是勢均力敵的人的意氣之争,你卻稱贊他。他的謹慎,是他之所以淺陋的原因。聽到别人說:‘不要怕越過等級不接近士人。‘見到士就要問道:‘我是不是不明察?‘不問,了解的事情就少,了解得少就淺陋。那淺陋,是下賤的人待人接物的方法,你卻稱贊他。我告訴你:我,作為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我在天下不算卑賤了,然而我拿着禮物求見的有十人,帶着禮物回見的有三十人,以禮相待的有一百多人,想進言而讓他說完的有一千多人,從這些人中我僅得到三個士人,來端正我的行為,來幫我安定天下。我得到這三個士人,不是在十人和三十人中選取的,而是在一百多人和一千多人中選取的。所以我對于上等的士禮貌輕一些,對于下等的士禮貌重一些。每個人都認為我越過等級喜歡士人,所以士人來到了,士人來到了然後我了解事情,了解事情然後知道它們的是非在什麼地方。警惕啊!你因為魯國而對人傲慢,就危險了!那些依靠俸祿生活的士人還可以驕傲,端正身心的士人不可以驕傲。那端正身心的士人,舍棄尊貴而甘為貧賤,舍棄富足而甘為貧窮,舍棄安逸而甘為勞累,臉色黧黑而不放棄自己的立場,所以天下的綱紀不會停止,古代的文獻典章不會荒廢。”

語曰:缯丘之封人見楚相孫叔敖曰:“我聞之也:處官久者士妒之,祿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今相國有此三者而不得罪楚之士民,何也?”孫叔敖曰:“吾三相楚而心愈卑,每益祿而施愈博,位滋尊而禮愈恭,是以不得罪于楚之士民也。”

譯文:傳說:缯丘負責守衛邊疆的官吏拜見楚國的相國孫叔敖說:“我聽說:做官久的人,士人忌妒他;俸祿豐厚的人,民衆怨恨他;地位尊貴的人,君主痛恨他。現在相國具備這三個方面而沒有得罪楚國的士人和民衆,為什麼?”孫叔敖說:“我三次做相國而心裡越來越謙卑,每增加俸祿而施舍更加廣博,地位越尊貴而禮儀越恭敬,所以沒有得罪楚國的士人和民衆。”

子貢問于孔子曰:“賜為人下而未知也。”孔子曰:“為人下者乎?其猶土也?深抇之而得甘泉焉,樹之而五谷蕃焉,草木殖焉,禽獸育焉,生則立焉,死則入焉,多其功而不息。為人下者,其猶土也。”

譯文:子貢問孔子說:“我想為人謙虛卻不知該如何做。”孔子說:“為人謙虛嗎?應該像土地一樣吧?深深地挖掘就能得到甘泉,播種就會五谷豐盛,草木繁殖,禽獸繁衍,活着的站在上面,死了的埋在下面,功勞大而不以為有功德。為人謙虛的,就要像土地一樣。”

昔虞不用宮之奇而晉并之,萊不用子馬而齊并之,纣刳王子比幹而武王得之。不親賢用知,故身死國亡也。

譯文:從前虞國不任用宮之奇而被晉國吞并了,萊國不任用子馬而被齊國吞并了,纣王将王子比幹剖腹挖心而被武王得到了天下。不親近賢人、任用明智的人,所以身死國亡了。

為說者曰:“孫卿不及孔子。”是不然。孫卿迫于亂世,鰌于嚴刑,上無賢主,下遇暴秦,禮義不行,教化不成,仁者绌約,天下冥冥,行全刺之,諸侯大傾。當是時也,知者不得慮,能者不得治,賢者不得使,故君上蔽而無睹,賢人距而不受。然則孫卿懷将聖之心,蒙佯狂之色,視天下以愚。《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此之謂也。是其所以名聲不白,徒與不衆,光輝不博也。今之學者,得孫卿之遺言馀教,足以為天下法式表儀,所存者神,所過者化。觀其善行,孔子弗過,世不詳察,雲非聖人,奈何!天下不治,孫卿不遇時也。德若堯、禹,世少知之;方術不用,為人所疑。其知至明,循道正行,足以為綱紀。嗚呼!賢哉!宜為帝王。天地不知,善、桀、纣,殺賢良,比幹剖心,孔子拘匡,接輿避世,箕子佯狂,田常為亂,阖闾擅強。為惡得福,善者有殃。今為說者又不察其實,乃信其名。時世不同,譽何由生?不得為政,功安能成?志修德厚,孰謂不賢哉!

譯文:持某些說法的人說:“孫卿比不上孔子。”這不對。孫卿被迫生活在亂世之中,處于嚴刑峻法之世,上面沒有賢明的君主,下面遇到了殘暴的秦國,禮義不能推行,教化不能成功,仁人被罷免壓制,天下昏暗,德行美好的人反受譏諷,諸侯互相傾軋。在這個時代,聰明的人不能為國家謀慮,有才能的人不能參與治國,賢能的人得不到任用,所以君主被蒙蔽而看不清楚,賢人遭到拒絕而不能被接受。然而孫卿心懷聖人的志向,假裝瘋狂的樣子,向天下人顯示自己的愚蠢。《詩經》中說:“既明智又從聰慧,來保全自己。”說的就是這種人。這就是他名聲不顯赫,門徒不多,光輝不博大的原因。現在的學者,得到孫卿遺留下來的言論和教導,足以成為天下的法則和表率,他所在的地方都能得到全面治理,他所經過的地方都能得到教化。觀察他的善良行為,孔子不能超過,世人不仔細觀察,說他不是聖人,有什麼辦法!天下得不到治理,因為孫卿沒有遇到好時機啊!他的道德像堯、禹一樣,世人很少知道;治國的策略不被采用,卻被人們懷疑。他的智慧非常明達,遵循大道端正行為,足以成為人們的楷模。唉!賢能啊!他應該成為帝王。天地不明智,善待桀、纣,殺害賢良,比幹被挖了心,孔子被囚禁在匡地,接輿逃避社會,箕子佯裝瘋狂,田常作亂,阖闾逞強。作惡的得到幸福,為善的得到災殃。現在持某些說法的人又不考察實際,竟相信他們的名聲。時代不同,榮譽從什麼地方産生?得不到任用,功業怎麼成功?他思想美好、道德深厚,誰能說他不賢能!

荀子的四個學生(荀子六四)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