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地理高中必修一大氣環境知識框架

地理高中必修一大氣環境知識框架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10 23:30:24
知識點
  • 水循環

水循環主要有三個過程:陸地内循環、海上内循環、海陸間循環。各個循環過程與循環方向分别為:

①陸地内循環:植物蒸騰 水面蒸發—>陸地降水;

②海上内循環:海面蒸發—>海面降水;

③海陸間循環:海面蒸發—>水汽輸送—>陸地降水—>地表徑流 下滲—>地下徑流。

地理高中必修一大氣環境知識框架(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1

圖1 水循環的過程

海陸間循環、陸地内循環對氣候有一定的影響,①海陸間循環,發生在海洋和陸地之間,為沿海地區帶來了大量的海洋水汽,增加了降水,減小了溫差;②陸地内循環,發生在陸地上,會改善局域的小氣候,例如河湖周邊、森林周邊的蒸發與蒸騰旺盛,增加了當地的濕度,減小了溫差。

水循環的意義,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面:①維持了全球水的動态平衡,使全球水體處于不斷更新的狀态;②促進了地表各個圈層之間、海陸之間的物質遷移與能量交換;③影響了全球的氣候與生态;④塑造着地表形态。

地理高中必修一大氣環境知識框架(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2

圖2 水循環的主要環節和地理意義


例題

地理高中必修一大氣環境知識框架(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3

圖3 例題

答案:D、B

精講精析:(1)分析兩次徑流過程的差異。①森林火災發生一年後,地表覆蓋植被較少,對雨水的截留減弱,水土保持能力減弱。因此在降水時,大部分雨水會短時間内進入到河流中,并攜帶着大量的泥沙。因此在森林火災一年後,河流的徑流量大、流速峰值大、含沙量大。②發生六年後,植被慢慢恢複,對雨水的截流增強,雨水的下滲能力增強,水土保持能力增強,因此降水時,流入河流的水流和泥沙減少,峰值降低。

(2)分析水循環的環節。森林火災第6年後,降水發生時的河流徑流量、峰值都降低,這是因為植被對雨水的截流能力增強,水土保持能力增強,雨水下滲增多,因此流入河流的水流減少,造成河流徑流量和峰值降低。


總結
  • 森林對氣候、河流的影響

森林周邊的地區,全年氣候濕潤,降水豐沛。森林對周邊氣候與河流水文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增加濕度、降水。森林是一個巨大的“蓄水庫”,蒸騰作用強烈,增加了周邊地區的空氣濕度,增加了降水;

②減小溫差。森林較多時,空氣中的水汽較多,空氣的比熱容增大,因此對氣溫的升高與降低起到了“緩沖”的作用,氣溫的年較差與日較差較小,嚴寒酷暑天氣較少;

③減小河流的洪峰,推遲洪峰時間,減少河流含沙量。森林的樹木冠層、枯枝落葉層會截留一部分降水,并且一部分水分下滲到地下,被樹木根部吸收。因此強降水來臨時,森林周邊的河流洪峰會降低,洪峰的時間會推遲(森林對雨水的截留),并且森林可以保持水土,因此減少了河流中的含沙量。

地理高中必修一大氣環境知識框架(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4

圖4 森林對氣候的影響

【每晚20:00,每日一題,學好地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