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家有兒女裡面的人物長大後的樣子

家有兒女裡面的人物長大後的樣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4 16:16:07

家有兒女裡面的人物長大後的樣子? 《快樂星球》和同時期其他兒童劇最大的區别在于,《快樂星球》一開始并不是一部商業電視劇,其創作方式具有非常濃厚的體制内色彩但是《家有兒女》是完全按照現代商業電視劇運作的一個IP由于制作的出發點不同,二者演員選拔機制是不同的,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家有兒女裡面的人物長大後的樣子?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家有兒女裡面的人物長大後的樣子(家有兒女裡的童星長大後光芒四射)1

家有兒女裡面的人物長大後的樣子

《快樂星球》和同時期其他兒童劇最大的區别在于,《快樂星球》一開始并不是一部商業電視劇,其創作方式具有非常濃厚的體制内色彩。但是《家有兒女》是完全按照現代商業電視劇運作的一個IP。由于制作的出發點不同,二者演員選拔機制是不同的。

  《家有兒女》的演員,但凡叫得出名字的,幾乎都有影視劇表演經曆。他們都是有知名度或者表演經驗的情況下,經過成熟的選角和經紀運作,才來參演《家有兒女》。《家有兒女》頂多算是演員們事業的一個裡程碑,既不是處女作,也不算是成名作。拍完《家有兒女》以後,演員們的任務往往是繼續接别的演藝工作,不斷積累名氣。

  因此《家有兒女》的領銜主演是宋丹丹、高亞麟。而且前兩部劇楊紫在演員表裡排在張一山前面,因為當時的“咖位”就是這樣。盡管本劇台詞最多,戲份最重的角色明顯是劉星。同理到了後兩部劇楊紫退出甯丹琳加入,甯丹琳則在主演表最後。

  相比之下,各部《快樂星球》的演員表一定是孩子排在大人前面,新人排在老人前面。《快樂星球》演員中名氣最大,最資深,出演最多的是老頑童爺爺趙克明,可是在電視劇版各部演職員名單中老頑童爺爺從來沒排進過前十。直到劇場版才因為戲份足夠重排在第四。

  用現在的話來說,《家有兒女》的演員都自帶流量話題。和主流商業電視劇一樣,《家有兒女》的變現渠道是花錢請明星拍戲,賣給電視台,電視台再賣廣告,廣告商又找明星來代言。

  所以《家有兒女》後來所有衍生作品幾乎都是廣告。優卡丹、諾亞舟、百事……

  最理想的情況是拍了一部劇火了以後,接下來很多年演員們還是可以憑借這部劇接廣告、炒熱度。現在看來《家有兒女》是非常成功的。所以《家有兒女》的演員必須出名,才有後續賣廣告的可能。而且《家有兒女》這個作品必須老少鹹宜,以确保片子可以賣給盡可能多的電視台,放在盡可能多的頻道和時段裡。這樣無論廣告賣的是藍翔還是豐胸都沒問題。甚至電視劇中就有廣告植入。

  《快樂星球》則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商業作品,而是為了落實一系列的會議精神而拍的。最開始也根本不叫《快樂星球》,而叫《快樂城堡》(也有傳聞為《快樂島》)。是先立項準備要拍一部電視劇,再組織一群人逐步寫出劇本,再反複推倒重來,才變成大家看到的樣子。這種做法在體制内文藝創作很常見,但是在電視劇制作已經高度商業化的21世紀初,那時候《快樂星球》就被認為“有一點違反創作規律”。

  劇本逐步打磨的過程,實際上是一次一次和體制内不同單位開會開出來的。先是決定不做現實題材,然後從“讓孩子進入電視”,再到“讓孩子進入電腦”。随後整個劇本大刀闊斧改成了現在這種“用挂墜敲一下回車鍵,孩子就進到電腦裡了”。那個時候多數人家裡是沒有電腦的,家裡有電腦的孩子已經是整個班裡最靓的仔了。這一下,電視劇的前瞻性就被拔高到高出社會平均水平5-10年的程度。

  再往後的各種做法,也是當時商業電視劇根本不敢嘗試的。

  因為孩子要進入電腦,和生活在另一個時空的人類一起做科研課題。于是一部兒童電視劇要大篇幅做特技、做CG。布景裡頭設置了大型LED顯示屏,道具有平闆電腦和機器人。這樣做的直接結果就是把前期投入拉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對于這種不一定能賺大錢的制作來說,這樣是非常危險的。而且這是在2002年。劇中出現的科技道具和元素,這幾年陸續出現消費級的實物。對于劇組來說,無論是物質條件和思維水平,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畢竟這些實物放到現在都算是高科技産品,而劇組要在當時既要構思出這些元素,又要将構思落實到具體的道具和演出上。以至于《快樂星球》絕大部分制作成本都花在特技和布景、道具上了。

  在完成了這些前期工作以後,《快樂星球》2003年才開始招募演員試鏡。而大多數商業化影視劇制作一般是先敲定演員班底,特别是先簽下明星演員,然後拉投資建組拍戲。一般一個電視劇項目從建組到首輪上星播出結束,每一天,每一個階段都要花錢,相應的預算和資金流都嚴格把握,一般項目在半年左右,很少超過一年,畢竟多一天就多一筆錢。而《快樂星球》光是做前期工作的時間,相當于其他電視劇整個項目進行的時間。

  以我對《快樂星球》的了解,第一部的兒童演員選角是非常保守的,一靠登報紙電視網絡廣告海選,二靠在鄭州各所小學試鏡選人,成年演員大多來自體制内其他單位,甚至幹脆劇組人員客串。雖然不乏專業演員,但基本沒有流量明星出演。相比之下,《家有兒女》這樣一部室内家庭情景劇,既沒有外景也沒有特技,自然可以把大量成本用于演員選用上。

  相應的,《快樂星球》的兒童演員在制作結束以後,大多還是回到學校繼續上學,偶爾有幾位選擇繼續從藝,演樂樂的李瑞長大以後進入謝菲爾德大學,演多面體的邢凱軒長大以後保研進了北大,演胖哥的王新博後來進入河南大學音樂表演專業……據我所知《快樂星球》的兒童演員班底中,長大後真的去上北京電影學院的,隻有第二部演老夫子的胡濤。《家有兒女》的兒童演員們長大後則大多相繼進了北京電影學院。

  至于很多朋友提到的《快樂星球》的演員演技問題。一部有大量外景戲、大量夜景戲、大量特技鏡頭的兒童電視劇。對演員的身心素質、表演功力(特别是無實物、無對手表演)的要求,不是室内情景喜劇可以比拟的。注意,這裡說法是“不可比拟”,不是“比不上”。我相信楊紫無實物表演不會有問題。不過我還是很難想象宋丹丹吊威亞是什麼效果。而《快樂星球》中最經典的鏡頭之一,就是機器人樂樂媽媽騰空飛踢壞蛋的武打戲。

  而且《家有兒女》雖然每部有100集,但是每集隻有24-26分鐘,一般隻有一家五口出鏡,劇情幾乎全部在攝影棚内搞定。相比之下,《快樂星球》每集48-50分鐘左右,在成片分鐘數不少于《家有兒女》的情況下,卻有大量的内外日夜景轉場、CG特效、實拍特技。星球班組一般至少有四位演員,日常戲班組還有老師家長同學一大幫人,第四部還有牛莊班組十來位演員,以及特定劇情中的臨時特約演員。這導緻《快樂星球》每分鐘的制作成本遠比《家有兒女》來得高。演職人員的工作壓力也比《家有兒女》來得大。

  《快樂星球》之所以敢這樣燒錢,是因為背後站台的大佬實際上是央視和中宣部。《快樂星球》播出之後的許多報道、文獻資料都有意無意地透露這些信息。《快樂星球》的衍生品中,音像、圖書的比重特别大。而且還是“十一五”國家重點音像出版規劃項目。劇集播出同時,《中國少年報》也逐期連載劇本和劇照漫畫。就連衍生品開發都有很濃厚的體制色彩。

  這麼一系列的操作目的在于:讓市場看到兒童劇可以有熱度,然後讓國内市場來解決當時少兒題材作品被美日壟斷的現象。同時中宣部和廣電總局在做的另一件事,就是扶持本土動畫産業崛起,現在看來這個目标已經實現了。2005年以後,已經陸續有很多高産值的少兒題材IP做起來了。諸如華強方特、奧飛這類文創企業在這個時期進行原始積累。當然,《快樂星球》的盈利能力也很不錯,至于為什麼沒有像是其他IP那樣做大做強,那又是另一個很複雜的問題。

  其實同期為了落實相關會議精神的青少題材電視劇也不少,隻是《家有兒女》和《快樂星球》占了篇幅和題材方面的優勢。一直到現在還有人提起,《快樂星球》甚至斷斷續續做到現在。相比之下同期有一票講述高中生生活的中短篇幅電視劇,例如《炫年華》《青春抛物線》《命運的承諾》就沒有辦法達到這樣的影響力。其中很多很優秀的演員至今也沒有走紅。

  而國内在此之後能在制作技術和篇幅上對标《快樂星球》的青少題材電視劇,就要到《火力少年王》《巴啦啦小魔仙》。不過那也已經是2005、2008年了。

  但是《火力少年王》《巴啦啦小魔仙》和《家有兒女》不同。這些奧飛文化(前身奧迪玩具)投拍的劇集的商業邏輯比較接近美國和日本動漫。主要盈利方式是衍生品(各類玩具)出售,電視劇本身是玩具的廣告。所以演員名氣、技巧并不是選角的主要考量。遊樂王子之所以可以“雨女無瓜”,是因為摸仙堡口音隻要不影響奧飛賣魔仙棒就行。《火力少年王》在溜溜球風潮過後也不再有續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