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語是用手勢比畫動作,通過手勢變化模拟形象或者音節來表示一定的意思。對有聽力障礙的人來說,這是一種重要的交流方式,是有聲語言的一種有效輔助手段。那麼,我們不禁要問,不同國家和地域的手語會不會存在差異呢?是全世界通用一套,還是在一定的範圍内自成體系?比如,中國的聾啞人用在中國學到的手語是否可以和英國聾啞人進行交流和溝通呢?
實際上,手語和語言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雖然手語看起來是一種手勢、符号,但對于聽力障礙者來說,手語就是語言,它是一種有别于有聲語言的獨特語言形式。當然,手語并不能與我們的口述語言畫等号,也難以形成準确的書面語,但是手語的語言屬性是不容抹殺的。有研究表明,手語就是在語言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所以,手語向來被看作語言的一種類型,正因如此,其特點會受到語言屬性的影響。
衆所周知,不同國家和地域的人語言是不一樣的,比如中國人講中文,英國人講英文等。手語作為一種獨特的語言形式,是在語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與所有的自然語言一樣,手語也會随着國界以及地理位置的差别而有所不同。比如,在德國手語中,“紅色”需要多次用手觸碰嘴唇來表示,而國際慣用的表達方式則不盡相同。
追根究底,手語是通過最基礎的10個數字以及26個常用字母組合來表達意思的。我們對比中國手語和美國手語中表示10個數字以及26個常用字母的手勢,就會發現它們是不同的。基礎手勢單位的不同也就決定了在表達意思時整體手勢的不同。所以,手勢并非世界通用,不同國家的手語就像不同國家的語言一樣具有地域性差異,在交流溝通的時候存在一定的障礙。甚至在同一個國家,南北兩地的手語也會有很大的差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