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這個廚房裡最常見的食材,被國人吃出了各種花樣。
煮、煎、炒,甚至生吃,還能兼容西紅柿、青椒、苦瓜、韭菜等多種蔬菜,配出一道道國民菜。
據統計,2020年我國國内雞蛋消費量2947.8萬噸,全球排名第一;人均消耗雞蛋296枚,估算至少吃掉4000億枚。
《生命時報》采訪專家,解讀國人為何熱衷于吃雞蛋,并探究雞蛋和好體質之間的關系。
受訪專家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營養科主任 朱旭萍
我國每年吃掉4000億枚雞蛋全世界最愛吃雞蛋的國家裡,中國一定榜上有名。作為全球雞蛋消費第一大國,我國每年至少吃掉4000億枚雞蛋,連起來的長度甚至能圍繞地球550圈。
一年吃掉這麼多雞蛋,除了跟我國日益增強的生産力有關,還有個重要因素就是國人從古至今的飲食傳統、多樣吃法。
早在北魏農學史專著《齊民要術》,就有記錄煮雞蛋的場景——“瀹雞子法:打破,瀉沸湯中,浮出,即掠取,生熟正得,即加鹽醋也。”
雞蛋在餐桌上的地位從未撼動過,隻是烹饪手法略有差異。
為什麼雞蛋的蛋白質更優質?從上世紀到如今食用量的增加,雞蛋彌補了國人曾經蛋白質攝入偏低的不足,對增強國民體質起到了一定的幫助。
雞蛋堪稱一座“全營養寶庫”,富含各種人類所需的營養元素。
雞蛋白:與人體蛋白質模式最接近
各類食物蛋白質中,生物價值最高的一種,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與人體蛋白質模式最接近,消化吸收率高,被稱為“完美蛋白質模式”。
雞蛋黃:營養素全面
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D、B族維生素、礦物質及卵磷脂、葉黃素、歐米伽3脂肪酸等營養素。在兒童生長發育中,卵磷脂可謂必不可少。
對乳糖不耐受人群友好
優質蛋白的主要來源中,奶制品、雞蛋因性價比高,食用頻率更高。但由于不少國人乳糖不耐受,就會傾向選擇相對“安全”的雞蛋。
不同人群吃蛋的“黃金标準”
除了日常飲食攝入,一些人為了健身或補身體的人會大量攝入雞蛋來補充蛋白質。事實上,科學吃蛋也有“黃金标準”:
健康成年人
每天吃1個雞蛋,蛋白、蛋黃都要吃,或一周吃5~7個雞蛋皆可。
特殊人群
生長發育期的兒童青少年、孕期婦女、哺乳期婦女、健身增肌人士,可每天吃1~2個雞蛋;
疾病康複期患者,當其他動物性食物攝入不夠時,可每天吃1~2個雞蛋,甚至在短期内每天吃2~3個;
健康的蛋奶素食者,每天吃2個雞蛋也沒問題。
不同疾病患者
此外,雞蛋的最佳烹饪方式是水煮。研究表明,不同方式下,雞蛋中營養物質的消化率排序為:水煮雞蛋>炒雞蛋>煎雞蛋>生吃雞蛋。
經蒸、煮、炒的雞蛋,蛋白質消化吸收率均在95%以上,生吃雞蛋僅為50%左右,煎蛋則會損失部分維生素。▲
本期編輯:張宇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