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西周的分封結果

西周的分封結果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0 16:47:07

衆所周知,周朝實行分封制,尤其是在周朝的早期,曾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分封,也正是這兩次大分封,産生了很多為後人所熟知的諸侯國。

但縱觀周朝的曆史,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即周初大規模的分封結束以後,等到戰國時期,那些最初分封時爵位最高的國家大多都已滅亡,反而是那些受封時爵位不高的國家強大了起來。

如戰國時期,在被稱為戰國七雄的七個大國中,楚國受封時的爵位不過是四等子爵,而戰國時被楚國滅掉的魯國卻是二等侯爵。

又如日後統一天下的秦國,直到西周末年平王東遷時才始封三等伯爵,而一開始就被封為公爵的焦國、祝國等諸侯卻一直默默無聞,鮮為人知。

那麼,影響西周分封後爵位最高的國家,後來反而不如爵位低的國家強大的主要因素是什麼呢?在說明這個因素前,我們要先簡單地談一下西周的分封制。

西周的分封結果(為何爵位高的諸侯國大多滅亡)1

上圖_ 周代遷都圖

何為分封制?

對于分封制,相信大多數讀者都是有所了解的。分封制是周朝的基本政治制度,簡而言之是“授民授疆土”,即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及部分軍隊、典籍、器物等分封給諸侯,諸侯接受天子冊封後,承擔納貢、朝觐、保衛天子等義務。

周朝的大規模分封有兩次:

  • 第一次是在武王伐纣,滅商建國後進行;
  • 第二次則是在周公東征歸來後進行的。

盡管後來西周諸王都還有所分封,但若論及分封規模和對王朝發展的影響,還是要首推初期由武王和周公進行的這兩次分封。

傳統上認為,周朝諸侯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子、男二爵爵不同而位同)五爵。如《孟子》中就有:“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的記載。

需要注意的是,“公”雖然是分封時所用的最高爵位,但同時也可以被用作對各國國君和周天子身邊卿大夫的尊稱。如齊國是侯爵諸侯國,齊國國君在史書和列國之間會盟等正式儀式上肯定要稱齊侯,如《春秋》中就有:“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侵蔡。蔡潰,遂伐楚”的記載,這裡的齊侯其實指的是齊桓公,齊侯是其真正爵位,而公是人們對他的尊稱。

西周的分封結果(為何爵位高的諸侯國大多滅亡)2

上圖_ 春秋五霸

了解了分封制後,我們便可以說影響西周分封後爵位最高的國家後來反而不如爵位低的國家強大的主要因素在于“地緣”。

周武王和周公在分封時,本着“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和古老血親政治的原則,往往把高爵位的諸侯和王室子弟封在那些已被開發,較為富庶的地區(即傳統中原地區)。

  • 一方面可以使高爵位的諸侯處在天子同姓諸侯國的監督之下;
  • 另一方面也可以使這些諸侯有較強的經濟實力震懾周邊。

如周初享有最高爵位公爵的諸侯隻有八個,分别是焦國,祝國,薊國,陳國,杞國,宋國,虞國,西虢國。

西周的分封結果(為何爵位高的諸侯國大多滅亡)3

上圖_ 西周分封

《史記·周本紀》記載,周武王在滅商後分封諸侯時,很是懷念古代的聖明王者,即“武王追思先聖王”,于是,周武王“乃褒封神農之後于焦,黃帝之後于祝,帝堯之後于薊,帝舜之後于陳,大禹之後于杞”。

從地理位置分布上看,焦、陳、杞三國位于今河南境内,祝在今山東,薊在今北京。

宋國是殷人後裔,按照“興滅繼絶”的原則和二王三恪制被封為公爵,以商丘為都。史載“宋地,房、心之分野也,皆膏腴之地。”虞國和西虢國是王室子孫的封國,所以爵位也是公爵,這兩國緊挨着周王畿,扼守着交通要道,受封時也是風光無限。

很明顯,在周初社會發展比較落後和土地沒有得到普遍開發的情況下,這八個公爵國所處的位置都是在開發程度較高,富庶的中原地區。

西周的分封結果(為何爵位高的諸侯國大多滅亡)4

上圖_ 春秋初期的諸侯國

但令武王和周公沒想到的是,随着時間的推移,中原地區的諸侯國分布的密密麻麻,盡管爵位很高,但大都受制于土地面積,很難向周邊進行擴張,喪失了日後成為大國的潛力。

春秋的四個大國,齊、秦、楚、晉,雖然初封時都不如那封于中原的八個國家爵位高,但是他們位于邊地,有足夠的空間去進行擴張,從而擁有更多的土地和人口。

如秦國秦穆公本想東進,但受到晉國阻擋後仍可以憑借地緣優勢,轉而向西發展,于是“益國十二,開地千裡,遂霸西戎”;

晉國早期雖與戎狄雜處,但在晉獻公時也憑借着地緣優勢開始大規模擴張,使得晉國“并國十七,服國三十八”,并且假道滅虢,一舉消滅了虞、虢兩個公爵國。

西周的分封結果(為何爵位高的諸侯國大多滅亡)5

上圖_ 戰國七雄

同時,中原地區地勢平坦,四戰之地,很容易受到戰争波及又無險可守。就像宋國有着不錯的實力,先是宋襄公時曾率領四國聯軍伐齊,後來戰國時宋康王又“起兵滅滕,伐薛,東敗齊,取五城,南敗楚,取地三百裡,西敗魏軍”,隐隐有戰國“第八雄”之意。但也正是此時,宋國四戰之地的地緣劣勢顯現了出來。齊國聯合楚魏,三家共同出兵滅宋,直接瓜分了宋國。

與宋國類似的還要三家分晉後的魏國。魏國雖是戰國七雄之一,但也因處在中原四戰之地,雖早期勢頭很強,但最終還是在與周邊秦、楚、齊等國的不斷交戰中消耗了巨大國力,終不複當年風光。秦國曾多次面臨東方五國聯軍的進攻,但因其地處西陲,有地緣優勢,隻要守住函谷關就不至于滅國。這樣一比較,很明顯地就可以看出地緣的影響。

西周的分封結果(為何爵位高的諸侯國大多滅亡)6

上圖_ 西周時期全圖

總體上來看,周武王和周公分封時那些爵位很高的諸侯往往都分布在富庶的中原地區,這就導緻随着時間的推移,中原地區的諸侯分布的越來越密集,那些高爵位的諸侯很難通過擴張去占有更多的資源。反而是封在邊地、爵位低一些的諸侯有足夠的發展空間。

并且中原地區四戰之地,這些高爵位的諸侯很容易受到戰争波及,被那些搶先崛起的大國所吞并。

因此,地緣因素是使得西周分封後爵位最高的國家後來反而不如爵位低的國家強大的重要影響因素。

文:李光彩

參考文獻:《史記•周本紀》《左傳》《孟子》

文字由曆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