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黑木耳中毒迹象?來源:新民網肉皮小炒、清炒山藥片、四喜烤麸……這些上海人家餐桌上的家常菜,都離不開一個“配角”——黑木耳可最近,“食用黑木耳引發食物中毒緻病”的消息不時在網上出現廣受喜愛的木耳為什麼會引起中毒,記者為此采訪了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教授陳舜勝,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吃黑木耳中毒迹象?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來源:新民網
肉皮小炒、清炒山藥片、四喜烤麸……這些上海人家餐桌上的家常菜,都離不開一個“配角”——黑木耳。可最近,“食用黑木耳引發食物中毒緻病”的消息不時在網上出現。廣受喜愛的木耳為什麼會引起中毒,記者為此采訪了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教授陳舜勝。
大家都知道,市場上銷售的黑木耳基本上是幹木耳,需要經過泡發才能食用。而正是因為在存儲和泡發環節的方式不當,會使黑木耳産生細菌或黴菌的毒素。“食用黑木耳引發食物中毒,‘元兇’多為一種叫做米酵菌酸的毒素,它是由‘椰毒假單胞菌’分泌産生的。”陳舜勝介紹。人一旦食用,會出現惡心嘔吐、頭暈、抽搐、血尿等症狀,此時一般體溫較低;攝入量如果過高,嚴重者也會導緻死亡。
百姓印象中,高溫可以殺毒,那米酵菌酸能通過加熱方式殺死嗎?很遺憾,專家給出了否定的答案。“加熱可以殺死細菌,但是毒素相對穩定,不易被破壞。”
需要指出的是,黑木耳本身是無毒的!據介紹,椰毒假單胞菌屬于兼性厭氧菌,易在食品表面生長,最适生長溫度為37℃。椰毒假單胞菌最合适産生米酵菌酸的溫度是26℃、在pH5-7範圍内生長較好。“換句話說,放在冰箱裡,椰毒假單胞菌是不會産生毒素的。”
據介紹,木耳不像水産品那樣蛋白質含量高,可以通過臭味來辨别是否變質。如果浸泡時周圍有過期、變質的食物,或是浸泡容器未洗滌幹淨,留有食物殘渣,很容易滋生椰毒假單胞菌并産生生物毒素米酵菌酸。“家裡浸泡木耳的過程中,一定要經常換水。一次不要泡發太多,泡發時間也不宜過久。”陳舜勝指出。
此外,剛摘下的新鮮黑木耳單甯含量較高,口感發澀,也不建議食用。
專家提醒,如果黑木耳出現發黏、發軟、無韌性等感官特性的異常變化,一定要丢棄。當然,不僅是黑木耳,我們在泡發銀耳、各種幹貨、幹菜時都應注意此類問題。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