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深圳大學總醫院 普外科 鞏鵬 主任醫師原創
得了痔瘡該怎麼辦呢?是選擇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呢?
痔瘡,或者稱痔,是臨床上一種最常見的肛門疾病,常言道“十男九痔”、“十女十痔”,可見痔瘡發患者群之廣。
痔在中國傳統醫學中有大量的文獻記載。英國人Thomson在1975年提出了痔的近代概念:痔是直腸下端的肛墊出現了病理性肥大。
根據發生部位的不同,痔可分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目前認為内痔(Internal hemorrhoid)是肛墊(肛管血管墊)的支持結構、血管叢及動靜脈吻合支發生的病理性改變或移位。
外痔是齒狀線遠側皮下血管叢的病理性擴張或血栓形成,混合痔是内痔和外痔混合體。
痔瘡是怎麼産生的?痔的具體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目前主要有以下學說。
● 靜脈曲張學說。靜脈叢是形成肛墊的主要結構,痔的形成與靜脈叢的病理性擴張、血栓形成有必然的聯系。
從解剖學上來看,門靜脈系統及其分支直腸靜脈都無靜脈瓣;直腸上下靜脈叢管壁薄、位置淺;末端直腸黏膜下組織松弛,這些因素都容易導緻血液淤滞和靜脈擴張。
此外,由于直腸肛管位于腹腔最下部,多種因素,如長期的坐立、便秘、妊娠、前列腺肥大、盆腔巨大腫瘤等,均可引起直腸靜脈回流受阻。目前頗有争議。
● 肛墊下移學說。肛墊起閉合肛管、節制排便作用。正常情況下,肛墊疏松地附着在肛管肌壁上。
排便時受到向下的壓力被推向下,排便後借助自身的收縮作用,縮回到肛管内。彈性回縮能力減弱後,肛墊則充血、下移形成痔。
中醫認為痔瘡的發病因素與風、濕、熱、燥、氣虛、血虛有關。
痔瘡的4個分級标準Ⅰ度:排便時帶血、滴血,便後出血自行停止,痔不脫出肛門。
Ⅱ度:常有便血,便時有痔脫出,便後可自行還納。
Ⅲ度:偶有便血,排便或久站、負重時痔脫出,需手輔助還納。
Ⅳ度:偶有便血,痔脫出後不能還納或還納後再次脫出。
均可伴有齒狀線區粘膜糜爛,小血管裸露,肛裂等。外痔發生于肛門外部,如廁時有痛感,有時伴瘙癢。
長了痔瘡如何判斷需不需要手術?
痔病的治療選擇個體化原則體現在兩個大的方面:第一是保守、還是手術治療;第二是選擇哪一種保守治療,哪一種手術治療。
● 内痔治療看其程度。
Ⅰ度采用非手術療法:主要是用藥物進行恢複治療,治療痔核所用藥物大緻分為内服藥和外用藥(坐藥),内服藥包括舌下含藥在内,坐藥可分為痔瘡軟膏和栓劑。
Ⅱ度處理方法:介于手術療法和非手術療法之間,包括硬化劑療法和内痔套紮法等。
Ⅲ度和Ⅳ度:采用手術療法。
● 嚴重外痔(如血栓性外痔保守治療後疼痛不緩解或腫塊不縮小者)患者須手術治療才能痊愈。
痔單純切除術:也就是外剝内紮術,是痔瘡手術的經典治療方法,誕生于上世紀的30年代,簡單來說,就是切掉外痔的痔核,然後把内痔的脫出部分給紮掉。
用于治療Ⅱ、Ⅲ度内痔和混合痔患者。患者取側卧位、截石位或俯卧位,麻醉後進行痔核切除。嵌頓痔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進行急診切除。
該術式的優點是治療徹底,不易複發。
自動彈力線痔套紮法:用于治療Ⅰ-Ⅲ度内痔患者。膠圈套紮的原理是将膠圈套入到内痔的根部,利用膠圈彈性阻斷痔的血運,從而使痔塊發生缺血、壞死、脫落而愈合。
優點是操縱簡便,療效較好,治療比較例低,病人痛苦小,并發症少,治療用度相對低廉。
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主要用于治療Ⅲ、Ⅳ度内痔、非手術治療失敗的Ⅱ度内痔和環狀痔患者,也可用于治療直腸黏膜脫垂患者。
其原理是利用專門設計的吻合器環行切除距離齒狀線2cm以上的直腸黏膜2-4cm,從而使下移的肛墊上移固定而達到治療目的。
PPH比起傳統的外剝内紮痔瘡手術,有痛苦小、損傷小、術後并發症少等優點。
選擇性痔上粘膜切除吻合術:是在PPH技術的基礎上,對原有的術式進行改良,而産生的新的技術,TST手術遵循了人體痔的形成機制,依照痔的生理病理結構設計而成,旨在糾正痔的病理生理性改變,而非将肛墊全部切除。
保留了正常的肛墊及粘膜橋,可以減少手術創傷,最大限度維護肛門的精細感覺和收縮功能,盡量減少術後肛門不适,縮短治療時間,使痔瘡手術更加微創化。
其特點是手術操作簡單,術後疼痛輕微(幾乎無痛),并發症少,恢複時間短,療效佳,患者滿意度高。是當今國際上最新的肛門直腸疾病手術方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