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後,大約65%地病人出現痙攣,過度的痙攣是有害的,痙攣可妨礙對病人的護理,使病人出現疼痛,影響運動功能的恢複及病人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阻礙病人康複進程,導緻病人康複時間延長。
有很多病人都有過或者正處于張力高的階段,這是軟癱後一個很正常的階段,隻要通過合理的康複訓練就可以把張力降低下來,這也是通往自主運動的必經之路。多數張力高的病人通過有針對性的物理治療都可以有效地緩解張力過高的情況,不過在張力産生的同時除了降低張力以外,也要抓緊訓練患者的自主運動。
1、早期良肢位的擺放良肢位擺放是對中風患者早期最基礎的治療,對抑制痙攣模式(上肢屈肌痙攣、下肢伸肌痙攣)、預防肩關節半脫位、早期誘發分離運動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早期、規範化的康複訓練,可使各種功能恢複到最佳狀态。
偏癱患者的良肢位擺放包括仰卧、側卧位。一般患者的體位應2-3小時變換一次,以後當患者能在床上翻身或主動移動時,間隔時間可延長。癱瘓病人最佳的體位是患側卧位,其次是健側卧位,而不應該長時間的仰卧。
2、溫熱療法溫熱療法指的是用溫水、光線、電氣、超聲波等物理性熱能治療的方法,使麻痹、僵硬的肌肉和關節變柔軟,減輕疼痛和麻木。我們日常見到的蠟療 溫水浴等都屬于溫熱療法。
溫熱療法在腦卒中偏癱肢體康複治療中的作用為:溫熱作用可有效降低肌張力。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溫熱療法雖然好處很多,但不一定适合每個人,大家一定要咨詢醫生後再決定是否使用該方法。
3、牽拉痙攣肌群牽拉痙攣肌群是國内外通用的減輕痙攣、抑制攣縮的方法,通過将痙攣肌牽拉到适宜長度并保持一段時間,減輕肌肉的牽張反射、緩解痙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牽拉一定不要出現過度的現象,牽拉過度的話,将會加重腦梗患者的功能障礙。
不同年齡、不同部位、不同痙攣程度不一。一般的原則是不要超過正常活動的幅度,針對某組肌肉痙攣,向痙攣相反的方向牽拉到剛有抵抗時再輕緩加大10-20度即可,應保持1-3分鐘或更久一點。保持非常重要,肌肉在一定長度牽拉一段時間,亢進的牽張反射就會降低、痙攣就會減輕。
一定姿勢也可對痙攣肌群牽拉,如用适宜楔形闆墊在前腳掌扶持、固定站立或蹲可牽拉痙攣的小腿後側肌群。
4、引導主動運動促進正确的主動運動是康複的主要目标。腦梗患者要主動地去運動,多加強肌肉的收縮這對患者以後的運動是有好處的。 如果有痙攣現象的話,每天必須有适宜的被動運動及正确的主動運動,用引導式教育的原則和方法,引導主動收縮拮抗肌增加其肌力,同時也牽拉痙攣肌的運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