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藝術清單》馮骥才先生的專輯仿佛一篇“遊記”,帶領我們穿越時空共同領略藝術的魅力。
在節目的伊始,馮先生就帶着主持人朱迅一起,遊覽他從小生活的天津五大道曆史文化街區,還第一次回到了自己闊别五十多年的舊居。那座馮先生10歲到24歲期間居住的樓房,直到今天都有一種古樸的文化感,很安靜,有新的主人,馮先生不經意地回憶起那些童年往事的碎片,尤其是那隻被他捉弄過蝸牛......走出舊居,馮先生給朱迅分享手機裡自己與103歲的母親的合影。曆經人生滄桑,耄耋之年馮先生欣慰高堂老母健康。馮先生說,“我一生沒有離開過天津”。不同于他人對故土的追憶或遠望的蒼涼,馮先生不算是遊子歸巢,卻是一生守望并傳承着自己的文化。
藝術清單裡的“藝術家們”
《藝術家們》是馮骥才先生2020年創作并出版的新書。這部長篇小說以幾位青年藝術家的生活和事業為軸,展開了國内半個多世紀以來藝術家們的生活故事和創作曆程,也呈現了同時期國内藝術事業、社會環境的發展與變遷,是馮骥才醞釀數十年的心血之作。在精彩的故事中,融入了馮先生對于繪畫、文學、音樂等多種藝術門類的獨特體悟與思索,用鋼筆和畫筆“兩支筆”描繪出激蕩動的人生。
在這本書裡,細心的讀者會發現馮骥才人生諸多的“藝術清單”,那些文學、藝術的經典的人物和作品,就像是每天與馮先生見面談天的朋友。談及他們,馮先生沒有盲目的推崇或贊美,而是一種發自心底的“懂得”。比如契诃夫那篇充滿畫面感的《草原》,馮先生無不動情說:“這裡邊我覺得寫的不是草原,是對于一個世界的呼喚,對于對于那些草莽的、普通人的,那些大量的被荒廢了的美,對他們的憐憫,對他們的贊頌,對他們的惋惜,像這樣的東西,其實一直影響到我寫《藝術家們》。”所謂的影響,不是頂禮膜拜或束之高閣,而是一本年輕時得到,一直翻閱到今天的閱讀;是随口說起,就帶着自己的故事和溫度。耄耋之年,馮先生随手的舊書中,就有愛人顧同昭送給他的第一本書《契诃夫傳》,當年志同道合的年輕伴相互贈書,默默地表達彼此的愛意,成就了神仙眷侶的一段佳話。
還有那本羅曼·羅蘭寫了二十多年的《約翰·克裡斯朵夫》,馮先生為了它,在兩年左右的時間裡經常逛舊書店才終于買到一本,如獲至寶,“在我那個的時代裡邊,幾乎所有喜歡文學的人,都把羅曼·羅蘭奉若經典,就像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很喜歡馬爾克斯是一樣的道理”。這本書現在還珍藏馮先生在家中,書頁已經泛黃,但留下了藝術家們的痕迹。
年過半百做了“天大的事”
馮骥才在天津大學已工作近二十年,而十五年前,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馮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成立後,他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籌備為天津大學的創始人盛宣懷制作一尊蠟像。“我進這個校門的時候,那一瞬間我有的時候,有一種敬畏的感覺,一個民族開始有了近代大學了,這是多了不起的事,有近代教育事業了,這是多了不起的事情!”馮先生到天大的時候,已年過半百,“那麼我覺得在我的生命裡邊,在天大這個土地上留一點東西。”落成的蠟像形神兼備,連手上的筋和老斑都栩栩如生,就陳列在馮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的雕塑廳内。
馮先生今年七十九歲,高大的身材,舉手投足間總透着一種浪漫和詩意。在庭院裡,他特意挑選一枚深秋紅葉,送給朱迅,他說紅葉是他學院的“名片”,“我經常在院子裡拾了葉子夾在本子裡,有時候來客人,寫兩句話送給他。”
結束采訪後,馮先生和朱迅拾起片片紅葉,并在葉子上親筆寫下祝願,把紅葉做成書簽贈予對方。将紅葉收藏于書中的馮骥才,更是将光明、單純與美好用心珍視。正如馮先生所說,他特别熱愛一些美好的、珍貴的事物,用藝術情感去感受生活,“藝術原本在你心中”。
《我的藝術清單》
馮骥才上集
将于2021年1月14日
CCTV-3 21:14播出
(文/馬甯)
來源: 央視綜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